编者按:多伦道的故事引起很多人的回忆,吴珀先生有另外一篇文字全面介绍了多伦道,请大家参阅:《多伦道的旧迹寻踪》。建议结合本篇一并阅读,更希望大家看看后面的“精选留言”。老居民的一言一句将这段街道回忆的非常细致。

图文|李弢

因为曾住在荣安大街的东边,提起多伦道,加上这些年有亲戚们的帮助,以前的光景可以慢慢浮现在眼前。我的祖父、父亲两代人更是长期生活在多伦道附近,这里记载了我们家人太多儿时的记忆,也流传着无数父辈祖辈的传说。大约在五六年前,我又曾和天津记忆的师友们一起拍记了一次多伦道,彼时的那条马路上所剩下的老建筑就已经不多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不断地要求自己把这里以前的东西了解得更加充实。这些年随着我敬佩的诸多专家、认识的诸多师友对这里以前的研究日益深入细致,很多谜团纷纷被解开。时至今日,多伦道还在,每当走到这里,一股股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

旧时的多伦道两侧都是日租界,建于1902年,原名福岛街。那时候南市与租界划分不是以此路为界的,且两侧房屋建筑都是日式的。多伦道不长,蜿蜒不到2公里,东起海河边的张自忠路(原名山口街),西至海光寺大街(现已并入南门外大街)。其实说它东起海河有些勉强,因为它不正不直,时而南北,时而西东,为了便于描述,姑且以“左右”分之。自海河张自忠路起,左侧门牌单号,右侧门牌双号。而现在的多伦道则是劝业场街与南市街的分界。

这些年都有消息说多伦道要拆迁加宽了,我们更要记住它的历史。这里我主要叙述1949年后的多伦道,把我听到、看到的留下来作为留念并分享。

(一)张自忠路——和平路

坐八路公交车从天津站到八里台的方向可以张自忠路拐进多伦道。张自忠路与多伦道交口海河边是四女学生雕像,可惜随着海河开发改造而消失了。从海河岸边走向多伦道,就像走坡道一样,越走越低直到百货大楼附近,前后高差一层楼。在这一段,右边先有辽北路,在路口只记得有高高扬起的干扰台木制网架。辽北路也是拆得很早。

兴安路稍宽,嫩江路很窄,两条道路延街典型的日式二楼。左侧的嫩江路口有食品店和修车摊,右侧的嫩江路不长,与和平路的胜利公园等长,再往又就被胡同挡住了。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1)

(二)和平路——新华北路(已并入新华路)、华安大街

来到和平路口:左边是邮局,当年邮件、信件、长途电话、电报,全在这里,人来人往——这里曾是通信最繁华的地方,可如今已经是冷冷清清。右边在解放后至改造前是胜利公园,现在全无。而抗战胜利后,这里曾经是“正中书局”,可惜毁于战火。

过了和平路:左边①是有名的百货大楼,前身是百货公司,解放前是中原公司。过去百货大楼沿着多伦道一侧有太平门,楼梯和电梯可以直达六楼。太平门里外有五楼津百影院的大小广告和售票处。百货大楼五楼原是电影院,②再往前走就是辽宁路的北口(上世纪九十年代,百货大楼扩建时,从和平路一直建到新华路,辽宁路也就被挡住了);③新华路口是香山理发店,再往新华路延伸过去直到佳木斯道曾是天津市公安5七处的拘留所,后归交通大队——这两个地方合起来的原址曾为日本宪兵队,俗称“红帽衙门”,有关它的具体介绍从略。右边①把角原名“俊发号食品店”,三层楼结构,解放后更名“益林春食品店”,往和平路延伸可接新联照相馆、大隆茶庄等商家;②沿着多伦道继续前行是百货大楼的家具商店、印刷五厂销售处,专门经营发货票等财务用品。③旁边有一红门院落,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评剧团所在地,后来评剧团迁到了锦州道。④后门旁边就是蓬英楼饭庄,这是一家山东菜馆,经营鲅鱼馅饺子挺有名,如今这家饭庄已经迁到长江道;⑤蓬英楼旁边是亨得利胡同,这个胡同斜着插入芦庄子里面再通往和平路,另一端出口恰好是亨得利钟表店——芦庄子是南市地区最古老的地方,原名芦家庄。旧时天津有名的地痞流氓汉奸袁文会就住在芦庄子的李家胡同(后来更名李家合胡同);还有相声名家白全福也曾住在这里,都距离亨得利胡同不远;⑥亨得利胡同口的另一侧是一家旅馆名曰“进步旅馆”,不大,进门上楼;前边是一家文具店名叫红星文具店,再前面就是华安大街路口。

下图:原和平路多伦道交口附近大隆茶庄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2)

下图:原多伦道和平路交口向东南角方向拍照,左边为益林春食品店,右边为胜利公园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3)

(三)新华路、华安大街——山东路、福安大街

这一段左边从新华路口开始都是天津警备区所在地,也是老日租界的政治中心,有关政治中心的介绍仍然从略,解放战争时在此活捉了国民党天津警备区司令陈长捷。①这一段中间有一个洗染店,名曰“建津洗染店”,高大的牌子写着“建津多伦道洗染店”,②洗染店的前面当初则是一个高大拱券门的房子,据说以前是军人同乡会,可惜从我们家人这么多年走过那里的时候,它都已经是居民房了,不知道什么有关它的旧东西。右边①由华安大街延伸过去有兴隆里一条、二条,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一家“文革”后曾在此居住;②泰安里,横跨华安大街与福安大街,父亲热爱艺术,他告诉我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俊英以及京剧演员卢英麟、刘麟童都曾在此居住;③沿多伦道右边继续走,接下来先是桂顺斋水果店,然后是一条死胡同名叫良石里,紧挨着胡同口又是桂顺斋的糕点店,前方依次还有天仁堂药店(后改为新津药店)、兄弟照相馆,④照相馆的隔墙就是一幢高大的五层建筑,是多伦道上仅次于百货大楼的第二高楼,下面有个大门洞,上面印着“中原里”三个隶书大字——这是百货大楼的仓库以及高管人员的住宅,原天津市百货公司的苑经理一家就曾在此居住;中原里门洞的另一侧是个服装店,叫“朝阳服装店”,还有几间门脸,其中一家中原百货店。⑤至福安大街路口,曽是李先发大夫诊所——我的长辈告诉过我,他听老人讲过,李大夫是西医,医术和医德都不错,上世纪50年代后期,诊所就变成主家了。⑥从福安大街拐进去,这里曾是华北氧气厂仓库。

下图:多伦道与山东路、福安大街交口 (摄影:王泰)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4)

(四)山东路、福安大街——河北路、荣安大街

多伦道左边①山东路口是房建公司四队,继续走是一家饭馆,再往的前两条胡同就是储汇邨,现在还在。储汇邨是两条很深的死胡同,原本可通河北路,后来被堵死了,它是解放后邮政储金汇业分局的职工宿舍,解放前叫“盛德里”、再前身“天安里”,里面全是独门独院砖木结构二层楼,木地板木楼梯,彼时是花钱娱乐的场所。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著名的前清遗老金梁(号“息候”)居于此并终于此。②沿路还有“真美”牌扬声器营销部;③至河北路口又是一座高大型带塔楼的三层楼,日本时期是经营土产杂品的,名“东洋堂”(塔尖毁于唐山大地震),有一个大门开在与河北路把角处,爷爷说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民间艺人“刻砖刘”的传人刘凤鸣老人与他的徒弟曾在此工作,那时候每日开着大门,手持刻刀在硕大的青色方砖上雕刻着生动的图案;然而时间不长、从六十年代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住家,此后一楼又成了换过多次主人的商铺至今。④拐过河北路过了现在老艺人饭馆的地方,原有一家羊肉铺,公私合营后归对面的河北路副食合作社。

下图:多伦道与河北路交口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5)

回过来,多伦道这一段右边①与福安大街交口把角处是一个诊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兴市场卫生院的一部分,后改为和平区牙病防治所;听长辈说过去老人们还称那里为“北洋书店”,或许确实名“符”其“实”吧。②向前走是几间经常不开院门的楼院,因为这几户人家经常出入于益津里的余门,而益津里则横穿多伦道和禄安大街,与储汇邨隔着多伦道相对,胡同名字源于当年伪市长方若亲人家人开的“益津公司”。③过了益津里,认真回忆、整理了我见过的商家并和父亲核对了一下,首先是个清真羊肉水饺饭馆,后面依次是理发店和糕点店至荣安大街路口,其余是住家;然而他告诉我这一带在公私合营以前水饺馆、理发店后面还有个棉花铺,最后荣安大街交口把角还有一家水果店。

至此从华安大街到荣安大街,如今都已变了高层住宅区,仅剩下当年的华侨联合会即当时的纱布工会一座孤单的建筑。

(五)河北路、荣安大街——蒙古路

这段多伦道左边路口①原是一排商家,依次为副食品商店、酱园店、冷食店、土产店,②过了这些商店就是至今现存的天合里胡同和中医药研究所,即早先的中医一附院。从天合里到蒙古路再拐到万全道,这一大片以前都是中医一附院,它的前身是日本共立医院,建国后一度改名天津市第四医院,1955年成立了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并由郭沫若题写了很醒目的牌匾,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改为天津市中医一附院。上世纪九十年代你鞍山西道建新址的时候,这里仍保留长时间继续应诊。老人们讲当年这里聚集了大量名医,早年的陆观虎、董晓初,后来的李少川、时学敏等……真是名医荟萃!在这一段的右边①荣安大街路口把角处原先长期都有一位戴着眼镜卖报纸的先生,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出来高喊着洪亮的吆喝声音“哎今晚报广播电视报,哎今晚报,哎广播电视报……”相信过去周围的居民都对他不陌生;小时候每到下午,长辈们就给我钱让我出去找他买报纸;仅在近两三年我再去那边的时候才看不到那位先生了;②跟卖报先生差不多同时离开视野的还有他身后的信筒,信筒以前是方的、后来改为圆筒的,以前去那里寄信、取信的人们真的不少;信息时代来历了,纸质报纸、信(筒)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③整个这一片都是目前尚未未拆掉的平仪里胡同,内为多伦道余门,也有单独院落,可以折拐到荣安大街出口。据其他老人讲,这里连同附近的荣安大街文化大楼都是曹锟的房产。

下图:虽然是日本共立医院旧图,分别拍摄于多伦道与蒙古路,但可见当年从蒙古路延长到万全道,而且此样貌一直延续到1966年后。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6)

荣安大街从多伦道口到大致原禄安大街华侨工会的地方,原先都叫河北路(芙蓉街),都是原来的日租界,后来那边并入荣安大街。如今这一带还剩下多伦道口附近这点旧房子,但是原先荣安大街东边没有比较像样的房子,直到向西走到东兴市场办事处,这里才真的见到是一个漂亮的大院——这个院子以前什么来历我至今不晓得,有知道的朋友望赐教。

下图:天合里,这里过去应该也有“故事、来历”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7)

(六)蒙古路——河南路、治安大街,中间还有察哈尔路

这段路很窄,左边蒙古路口新佳里建筑把角处过去是个大玻璃窗,解放初曾开过一个馄饨铺,度荒以前就关了;前边是个修自行车铺。右边有一处小工厂车间,到治安大街口曽是一家小儿书铺。

(七)河南路、治安大街——山西路、福方里

听长辈说,左边①路口现在的住宅楼房是“文革”后期改成的,它们的前身是什么实在没有记忆了,望广大朋友告知。②察哈尔路口现存的圆形屋子也是“文革”后建的,先是当了早点铺,我在那里吃过早点。③向前左拐察哈尔路,曾是个小学校、对面是至今尚存十分漂亮的独门独院的住宅;④过了察哈尔路是几家门脸儿,或开或关,只有一家公办的切面铺长期经营;⑤到了山西路路口则是副食店。多伦道右边①过去主要就是有和平区粮食局,直到福方里口还有多处大小院子、房子。②福方里不长,到治安大街到头,改革开放后与对面的山西路都是菜市场,然而计划经济时代根据“凭票供应、按片划分”的原则,两条马路分属不同的街区、供应不同的对象,因此虽然仅隔着多伦道,却互不影响、不必来往。

下图:多伦道山西路交口一带原来的商铺门脸和副食店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8)

(八)山西路、福方里——陕西路、富贵大街(后并入陞安大街)

左边①山西路口现在为天津医药集团永健药店,过去那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宏仁堂”大药房,如今宏仁堂已经搬到了西青区并改制。②往前面走没什么住户人家,走到接近陕西路口的地方是早先的天津日报社,后日报社迁到了鞍山道大罗天旧址,这里成为了日报社的发行部。与之隔在多伦道对面(即多伦道右边)的大院,属于天津日报社,①紧邻福方里是一处大红门的大院子,里面有假山、有中式二层大楼,曾为机关用房,是早年有名的“劬园”的一部分,它的主人是前面提到的伪市长方若(字药雨),“劬园”是他的号,来津后投靠日本人发迹;福方里的名字就是当年日本人为其祝寿将宅旁小道儿命名,含“为方若祝福”之意,据说方若的劬园内收藏的古物极其丰富。②这个院子向前走,是一条小胡同名为“农建里”,③隔着农建里到富贵大街又是一个大红门,就是又一处大红门的“劬园”,里面同样十分讲究,解放后收归天津日报社,孙犁等名人曾在此居住。

如今这一片建成了新福方里,富贵大街路口已经不复存在,福方里尚存,其余不见踪影。

(九)陕西路、富贵大街(后并入陞安大街)——甘肃路、首善大街(后并入荣业大街),中间还有宁夏路

马路左边①宁夏路路内曾有一小型寺院名为“大觉兴善寺”,直到“文革”前这里还香火不断;“文革”时期被改为了小工厂,平房改造后几乎消失。②至甘肃路中间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既有居民又曾有各种单位,现在里面是津华医院。马路右边①过了富贵大街是中华火柴厂的礼堂和工会②再往前就是利民食品厂,那里生产的萌芽牌朱古力豆、利民牌蒜蓉辣酱等承载着无数人难忘的生活记忆!

下图:天津利民食品厂广告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9)

(十)甘肃路、首善大街(后并入荣业大街)——海光寺大街(后并入南门外大街)

左边现在是眼科医院,原先把角处是部队的休养所,六十年代后期归为中医一附院的住院部。右边①首善街(现并入荣业大街)口是个大院子,名“张家大院”,听父亲讲过那里面原先同样十分讲究美观,里面有住家也有街办幼儿园,关于它的主人同样恳请提供答案!现在那里已经拆除建了新文化新景居高层居民楼。②沿着多伦道向西至平安大街,有当时的甘肃路卫生院;③再向西恰好是新疆路对过现在金伦公寓的位置,则是以前老日本人1920年建的火柴厂旧址、1949年改名中华火柴厂、1956年与丹华合并于1966年更名天津火柴厂,1998年迁走。它的历史这里不细说,据说天津火柴厂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火柴厂。早年间火柴被称为“洋火”,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郊区地方长期以来被俗称的“(洋)取灯儿”;但“取灯”并不是用火柴(洋火)而是用沾了硫磺的木棒点灯,此乃我国传统的点火工具,直到中国引入了洋人的火柴后发现火柴比中国传统的取灯好用才有了“洋取灯”的称呼。④过了平安大街是福厚西里居民区,这里尚存原貌;至南门外大街还有第六建筑公司也是基本原样。

下图:天津火柴厂火柴盒广告

李弢简历(李弢回忆多伦道)(10)

结束语:多伦道这条经历百年风雨沧桑的老街,是我的故乡。每当想起它就会想起我的亲人们和那些亲如一家的邻里街坊!本文仅仅对新中国成立后多伦道上的一些事物,通过自己与家人的回忆做简要介绍,有不全面不准确之处欢迎指正和补充!

精选留言
  • 梦绕民国 :伪市长方若是在哪个政府任职
  • 珑井:过了华安街是一个小烟铺_牛羊肉店兼卖切面_合丰顺鲜货店_良石里_桂春斋_天仁堂_兄弟照像馆_敬胜电料行_中原里_万聚成生记百货店_钟表厂部市部_文具店_计织厂_晒图社_电料行_李先发诊所_福安街
  • 天津:补充:荣安大街与多伦道交口的饭馆,原名恩顺德,卖合子,因为住家门口,家人曾经经常去那里买合子吃。后来改名“新胜利饭馆”。
  • 冬妮娅:这篇文章作者描述了“香山理发店”,新华路的交通二队。
  • Peter:多伦道兴安路交口有个四层大楼,在当时应该算是日租界比较高的建筑,有个小学同学住那,为什么作者没有介绍啊?
  • 幸福奶奶:我住在华安大街清通巷,57年在宁夏路小学(后改为甘肃路小学)到63年小学毕业,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多伦道。那时没有家长接送,都是按住的远近排成路队,我当时即是中队主席又是路队长。冬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找同学集合。同学们都住在多伦道两边的街道里,作者的描述勾起了我童年时的回忆。
  • Rio:您的文章写的很好,百货大楼摩托车举旗的老照片我是第一次看到。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您写的有关天津其他的回忆录!
  • lichaoyou:写得太好了!文采很棒!
  • 于国胜:我曾经在多伦道储汇村旁兰天服装工作过十多年!一九八八年至二OO五年,直到退休!週围环境也略知一二,这引起了我很多回忆!感谢作者书写很好文章!謝谢了!
  • 白桦林(老李):我住在多伦道188号,紧挨着粮食局,是个两层楼的大院,据老人说这里以前是日本兵营,楼下有汽车房,有仓库。旁边是世光诊疗所。福方里于多伦道把脚有个棺材铺。
  • ABC:那个饭馆叫恩顺德。
  • 老葱:日租界和华界交接之处,如福安,华安,荣安…几条街,距多伦道都是有几十米的水泥地面,和华界的碎石子路面形成鲜明对照。这个水泥地面和碎石子路的交接处才是日租界的地界。
  • 梧桐 :储汇邨口有个蓝天裁剪店你还记得吗?还有多伦道福安街交口有个食品店卖炸糕元宵的您还知道名字吗?
  • 珑井(井清江):首先要谢谢李弢先生对多伦道的回忆,写的真实细致,引起了人们对老街的回忆。李先生的忆文留下历史,好!
  • 皇上:从张自忠路开始算起,第一个路囗是辽北路,第二个路口为兴安路,右角为农民日报社,左角为服装厂。第三路口为嫩路,第四路口为和平路。
  • JINLIZHONG:多伦道华安街交口有个立新小吃店卖炸糕和其它小吃。在多伦道荣安街口有个德祥食品店卖糕点和水果。
  • 冬梅:写的这篇文章叫我想起了小时候我那时在火柴厂对过的四箴北里住我的童年是文化大革命时代每天都和小伙伴们在这条街玩向张家大院文化大革命时把这个大院都抄家了太多的回忆都留在这条路上感谢你的文章
  • 70后:益林春50年代仍是俊发记,不是一解放就改成益林春食品店。
  • 老兵新传:满满的回忆,作精准了,多么熟悉的街道,曾经在兄弟照过像,在真美买过电器零件,在邮局买过邮票,在多倫道回民馆吃过墩牛肉,百货大楼更是节假日和工余必去之地,城市拆迁了,但往事却深深的畄在心里。
  • 李福林:回忆的较全面,点赞!
  • :太详细了,勾起我儿时的回忆,谢谢了。
  • 郭文红:也是右侧,华安大街与多伦道交口一楼有一卖煮元宵的小店铺,我小时候经常在那吃元宵。是否我记错了?
  • 知足常乐:我曾住在益津里,旁边的清真饭馆的羊肉面汤是我的最爱。怀念多伦道!
  • 吴珀:文章的作者是我们《南市邻友群》的群主,对南市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十分熟悉。此篇《多伦道》,丰富了我们对多伦的道过去和现在的认知。希望有机会一起重走多伦道。
  • 李文成:看了作者写的这篇文章,感觉作者真是下了很大功夫,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真实的反映了多伦道的人文地貌!多伦道是和平区尤其是南市一带居民最为熟悉的街道之一。以南市为坐标看多伦道的方位,它是以东北方向朝西南方向延伸的一条圆弧形的道路。多伦道是南市地区东南方向与外围的分界线。老南市以平房为主,多伦道则已二、三层小楼居多。从历史痕迹来看,多伦道要比南市地区建设的要晚些年。从建筑物的外形看,要比南市地区的平房要华丽的多。多伦道以居住、商用、副食、工厂、医院及其它一些机构,是一条多功能的街道。 回想五、六十年代,百货大楼是儿童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除了买一些学习用品而且也是大家经常游玩儿的地方。天津市百货大楼坐落在多伦道与和平路的相交处,因此,百货大楼是南市地区居住的居民经常光顾的场所。 儿童时期和邻居的小伙伴们经常从广善大街一直往南走,从福方里走出去穿过多伦道去甘肃路儿童花园游玩,因此,领略了多伦道的一些风景事物。 那些年去南开区海光寺办事情,就感觉南市地区的道路有点乱,不如从华安大街直接骑自行车到多伦道,顺着道路一直往西南走就到了海光寺,道路平坦干净,沿途人文地貌要比南市里易于观赏。因此,多伦道是南市地区居民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很可惜,现在被很多高楼大厦隔挡了童年的回忆!
  • 大冯:如有可能,共同回忆往昔故事,那个大觉寺依在,那个建筑工地的后面,可能现在多伦道上找不到宁夏路了。
  • 兰惠燕:文中说的酱园是家父的。他以诚信为本,菜品优质成为了当年,按现在的话说网红啦!他一生勤劳到百岁无病而终!
  • 老莫:天津缝纫机厂最初也叫华北缝纫机厂,这个与河北省天津市历属关系有关。
  • 琉璃心:包头道怎么没人提呢,包头道跟多伦道平行,在山西路与山西路之间。包头道上有一个包头道小学,对面有一个大院儿,我们好几个同学都住在那儿。山西路儿童公园旁边,地震前有一个小基督教堂,哥特式建筑,晚上在公园里,黑森森的隐没在树荫里,我从不敢正眼看
  • 梦绕民国:前辈能讲下50年前生活市井
  • 张竞芝:太熟悉了,以前在兴安路,多伦道交囗住,没地震前胡同口正对着新北京理发店,八路汽车站,和平路多么热闹繁华,公交车4路,1路,24路有轨电车都从和平路经过,那都是儿时的回忆了,现在从多伦道到鞍山道己拆迁,前些日子去了一趟,全无往日的繁华,百货大楼售货员比顾客还多,一片凄凉
  • 梦蝶:写的真好,详细介绍了改造前的各个点位,现在只能存留在记忆里了,感谢天津记忆的整理,感谢李弢老师的文字,有机会走一走
  • 雪晶灵:我就是"储汇邨"长大的,里面住的是邮局职工、电话局职工还有一部分我们叫做"公产房"住户。直到1989年结婚才离开。记忆深刻啊?
  • 李福林:利民食品厂旁是天津油墨厂宿舍,解放后建的三层楼房,很结实苏联图纸设计,门口8路汽车站。
  • 走着走着睡着了:南市长大的孩子 路过 姥姥家就住那慢慢的回忆
  • Suttgartt:中医一附院针灸专家是石学敏,不是时学敏。农建里是为天津市住宅公司所在地。
  • lichaoyou:一个字,棒 !
  • JD.WANG:多伦道最早曾以住于此处的日军派遣队司令福岛安正命名,兼取自日本福岛县地名意,含有日本租界地的双重属性。时福岛街与荣街(现多伦道与新华路)交口大和公园内有一处洋楼建筑为日本公会堂旧址,是天津日本居留民团所在地,平津战役这里炮火最激烈。解放后一度作为天津警备司令部用房,在多伦道上有一扇大木门,常年锁封,1976年大地震后该房被彻底拆除。
  • 爱华:我1960年代曾居住在多伦道199号。这文章勾起了我很多记忆,感谢作者。199号在利民食品厂对过,那一片日式红砖平房临多伦道的一排,每户都有一个独立的门,199号居中。 另据长辈讲,多伦道甘肃路交口眼科医院位置解放前曾是国军第32医院。
  • 尹克刚:我家就在河北路与多仑道交口的三楼上,是一幢老日本房子。天津历史学家王和平和天津文史资料编辑吴伯义老师,都对这幢老楼房有过论述。这房子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徒有其表!已经没几家人家了!
  • 橘子洲头:鸿仁堂药店往陕西路方向紧邻一个大院里面有很多住户是平房。药店在这个院有后门。现在还没有拆迁呢。我和恩师的处方当时都在这个药店抓药,和药店的师傅们的关系都很好,他们的经理谭老师傅,我结婚的婚礼他还参加了!
  • 游帆:曾经奔波在这条路上,多年过去,记忆渐渐模糊不清,这篇文章如同带领我在幼时的路上又走了一遭,经年往事历历在目。
  • 费致铮:补充一点!甘肃路多伦道那个医院我记得小时候叫259是部队医院往甘肃路走里面是传染病医院!往百货大楼走右侧是报社幼儿园(也就是食品厂对面!)哪位先生能介绍一下宁夏路上的大觉兴善寺?我听老人曾经说哪里是一座日本庙宇!其余不知道了!小时候上下学路过那里!文革时期抄砸哪里曾经有些模糊记忆!
  • JD.WANG:作者文中所及多伦道宁夏路上的天津大觉兴善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日伪时期称作日本“东本願寺天津别院";解放后曾易作天津佛教功德林,寺院虽不大却经声不断,香火缭绕......我家离此不远,小时候经常在宁夏路上踢球,一次皮球踢进了院内,情急之下,翻墙过院去找皮球,被院里僧人逮个正着……儿时的记忆总是牢久不忘,数十年过后,再去寻觅那里,当年保存完好的寺院,因文革时期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早就貌已全非,如今成为农民工们的临时住房,其破损红楼上层窗顶处‘’佛光普照‘’四字残痕仍旧依稀可见,不禁使我感到历史的无情与岁月的沧桑。
  • 郭强:我记得,河北路和多伦道交口有个绘画店和砖雕店,每每路过那里总要多看几眼,青砖透雕活灵活现的,铅笔的人物画像也是有如照片一般,不知他们的后入是否也继承了前任衣钵。
  • 47黄:我也住在多伦道,在福方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我记得在新疆路那边还有个手表厂
  • 李福林:多伦道基本介绍全了,文笔很棒,史实翔实,点赞!
  • 大老张:写多伦道咋不写储汇村,山东路与河北路之间,占地不小,在多伦道有两个出口,抗战胜利后成为邮局宿舍,现仍旧存在。多伦道是和平区仍然保留一些旧年风貌的街道。
  • 苏魁:我爷爷家以前就住在甘肃路口的大院里,我从出生到三岁一直都住在这。现在已经拆了,多少次魂牵梦萦回到那里。
  • yx:回忆多伦道的文章我都看过了,写得很好 方向清楚、位置明确、内容详细,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过去,很不容易的。我说一点吧!文中提到多伦道山西路附近的儿童公园,在以前儿童公园在山西路上是没有门的,那山西路上有一个已改为学校的教堂,我在那上了六年小学,1950~56原名新生小学后改山西路小学,六年级就在礼堂里上课,挺好的,至于教堂以后是否恢复,什么时候拆的就不清楚了。
  • 一兵:此篇章中介绍的第五印刷厂和蓬英楼中间那个“红门院落”六十年代时曾是物资部天津储运公司职工宿舍,也是我们在此居住了近四十年的家!作者整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把我们又带回到了以前!谢谢!
  • 橘子洲头:甘肃路和包头道交口 甘肃路小学对过才是传染病医院后来改职业病医院了。
  • 李卫国:多伦道小时的记忆作者写的太全面了儿时的我住宁夏路1号紧挨着多伦道所以对多伦道胡当熟悉别看多伦道当年虽然不宽,确有三趟公交在此载客,有8路从东站开住八害穴,2路从西站开住巾心公门主,还有14路川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记不清了
  • 飞马:看到这作者对这一带的街景描述感到很亲切,我家住在治安街庆善里,我对这里历史不太熟悉但对这些地理环境还是熟悉的,小时候也听我父亲讲过一些这一带发生的故事,文中提到火柴厂我至今还保留有两盒火柴厂的火柴,是暗红色的面,面,内有两个圆圈⭕ 圈内有天津两字。这两盒火柴一根都没滑过。
  • 完达山:文章写得好,长知识了。我在荣安大街居住,给博主添点花絮。楼下有人提到理发店,多伦道大概有四个理发店。从东头说兴安路口新北京理发店,新华路口南洋理发店,河北路口香山理发店,好像新疆路口还有一个理发店,叫什么想不起来了。香山理发店傍边有个恩顺德清真饭馆,早点有纯正的面茶。晚饭还有外卖,常卖老汤炖羊蹄儿,二分钱一个。有时家中来不及做晚饭,母亲叫我去买十个羊蹄儿,搭半锅汤。 多伦道六十年代有两家医院和一家卫生院。甘肃路口叫二五九军队医院,前身叫陆军医院。后来几经改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顺着甘肃路往南走包头道口有一间职业病研究所,也叫职业病医院。七十年代改为传染病 医院。 多伦道属于日本租界。日本鬼子很奸油,为了租界的安全向清政府提出多伦道以北五十米为界限。所以租界栅栏就设在荣安大街和禄安大街交口。我们小时候把河北路伸进南市那一段就叫日本地。后来的华侨联合会就在这小段路上。奇怪的是文化大楼的前身是日本军官宿舍,怎么盖到中国地里了。
  • 小田:我曾住在兴安路多伦道路口,看到这个话题真的感慨万分,谢谢小编,
  • 三碗不過崗:眼科医院不是部队休养所 是271医院在早是公安总队医院
  • :多伦道河南路口原先是早点部,再往前到察哈尔路口这段是住户。
  • 老葱:文中提到的平仪里16年已经被和平区列入三年清零的棚改征收片,如今已至三年仍是杳无音讯。前几年区里公示的拓宽多伦道也只是动了华安大街至治安大街一侧的那段,几年过去了看来这个公示的工程大概也夭折了。
  • 橘子洲头:大觉寺在我们小学墙外 我们叫“老人庙”
  • 刘学强:多伦道与甘肃路交口的医院,记忆中曾经是传染病医院。后该院迁至鞍山西道后原址改为中医一附院住院部。
  • 真诚:怎么没写火柴厂对过天津日报宿舍(津华医院)。感谢作者发表这篇文章,唤起我童年的回忆,现在我仍然住在多伦道,今后我会更加关注多伦道的发展与变化。
  • l小男孩:我曾在新华路一号居住和七号相连的大院里。公安局治二处,交通直属队,二中队曾在这里办公。百货大楼的扩建把这里拆了。
  • 罗昭宇: 多伦道与胜利公园交口嫩江路27号,日式联排小楼是我出生的家。童年时光在公园玩耍.下棋.练武术。从家去南市,去劝业场,去中心广场一宫,去海河游泳,观看节日游行烟花,非常方便。
  • 玉树临风:感谢作者!我生于斯,对旧居附近非常熟悉。多伦道有我许多同学发小,住天津日报宿舍的著名作家孙犁的儿子孙晓达也是同学。中医大家李少川自幼药店学徒刻苦,终成名医,李和家父家兄认识。
  • 漓江:满满的童年时记忆!一时间还想回到了儿时的那条街道。每天放学都要经过这里!这要感谢作者! 不过好像还落下一点,在俊发旁边有一个小修表店哦!还有察哈尔路口附近有一个粮食局呢!小小的提醒不好意思啦!察哈尔路的那个小学是山西路一小的分校区!不过总的来说写的还是挺详细的!还是要感谢你给我们带来儿时的美好回忆!谢谢!!!!
  • 倔老头:兄弟从朋友圈发来的一则流水账式的怀旧的回忆录,看完后勾起了本人的无限遐想,虽然是有的地方不太准确,但是对于一代老南市,老多伦道的朋友们也祘是有一个回忆往昔的机会。兄弟们如果有时间再写写老南市,三不管,老开明,鸟市及那些个杂耍艺人,曲艺艺人,练武术摔跤的老一代们。其实天津的老故事多的很,为什么电视剧总排那些个小白脸们男欢女爱的情结,也不願意拍点天津的老故事。兄弟你可能也住七十上奔的人了吧,要注意身体,多给后人们写点咱们这代人事情,让这帮小子们了解了解咱这帮多灾受难的一代人。
  • 本能:广善街万庆里大楼住着中医王幼斋—天津小儿王…
  • 喜雨:如今这“忆说多伦道”的这些老邻居,你一言我一语真好。我1951年就出生在照片,中医医院前身的第四医院。度过了我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结婚,生子,直至多伦道义津里这片拆迁才离开。 老邻居们说的很好其实就是俩字“怀旧”。那曾经伴随着我们的一段“情”。
  • 紅林 :作者在描述芦庄子袁文会时落下一点,我补充一下:我就在芦庄子德润里住,袁文会的家解放后改成了学校(芦庄子小学)我就在这个学校毕业的,后来又改成了幼儿园,这条胡同叫李家胡同,九十年代改成李家合胡同,出了李家胡同右侧旁边就是亨得利胡同,左侧是厚德福糕点店,厚德福对面是工商银行,银行左侧是烧饼铺,烧饼铺旁边有一个大院,院子旁边有几个门脸房,旁边是一条很短的胡同里面有公共厕所厕所紧挨着胜利花园,花园后是嫩江路,这条路很短至佳木斯道,花园后有一个天津市中百站。花园旁过了多伦道是邮电局,邮电局旁边是新华书店,六七十年代人们都在新华书店门口换毛主席纪念章。百货大楼旁是一家百货公司(忘记名字了)后来又改名叫企业公司,76年地震后,百货大楼扩建占用了企业公司。回来再说亨得利胡同旁边是一个花店,花店旁边往前靠百货大楼有一刻图章的门市部在旁边是一个大隆茶庄,茶庄旁是一个成衣铺,成衣铺旁边是一个很短的小胡同,相声名家白全福就住在里面,在旁边就俊发糕点店了后来改名叫益林春。李家胡同左侧有一个小门脸叫恩裕德卖烧饼夹猪肉,解放前里面卖鱼卤在旁边是石油商店石油商店在清和街把角。
  • 万能阿曼:当年我家住河北路哈密道口,属六合里片,买菜(凭本)就在河北路,多伦道口的菜店。上小学曾经在甘肃路小学和陕西路小学。文中写的周围一片有很多同学。其中储汇邨就有好几个。现在到那里闭着眼我也能找到那一片的如何地方。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回忆,都在那里。
  • 萌虎:我住河南路永福里
  • (编辑:傅磊、张翔 swell1009@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