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为晋国公族;另一说法为周文王之子有封于韩国者,以韩为氏。本文采第一种说法,晋国韩氏的第一代为韩万,韩万为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之子。晋武公(前716年——前677年在位)时,韩万为武公御戎。前677年,曲沃代翼,晋武公封韩万于韩原(现在的山西河津东、陕西韩城)。韩氏的第二代家主为韩赇伯,史书只记其名,无记其事。韩氏的第三代家主为韩简,公元前645年为晋国正卿,率晋军与秦军进行了韩原之战,晋军战败,晋惠公(前651年——637年在位)被俘,此后史书再无关于韩简的记载。韩氏的第四代家主为韩舆,史书对其记载也非常少,可能受其父韩简在韩原之战战败的影响,和晋文公继晋惠公即位的影响,韩氏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时,无关于韩氏之人为官的记载。韩氏的第五代家主为韩厥,史书记载韩厥原为赵氏家臣。与韩厥同一代的还有韩穿,开始地位是高于韩厥的: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时,韩厥为军司马之时,韩穿为上军大夫。公元前588年,韩厥由于晋齐鞌之战中立下大功,地位超越韩穿成为新中军将,韩穿此时为新上军佐。公元前583年,下宫之难后,晋景公减六军为四军,韩厥升为下军将,而韩穿退出卿列,史书再无记载。有两种可能:一是韩穿年纪大了,退休了;还有一种可能是韩穿随这次裁军被革职了。第一种可能性大,因为同一年,下宫之难前韩穿还是很受重用的。《左传-成公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季文子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从以上笔者推测,韩穿原为韩氏家主,后来韩厥取而代之。

影视剧中的韩厥

韩厥的政治生命很长:公元前615年,晋秦河曲之战,他被赵盾任命为军司马;公元前588年升为新中军将;公元前583年升为下军将;公元前574年升为上军佐;公元前573年升为中军将;公元前566年告老致仕。从政即有五十年,寿命就更长了,因为人家还是主动退休的。韩厥为韩氏在晋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66年,韩厥告老之后,其长子韩无忌以自己有疾,礼让韩起,韩厥幼子韩起成为韩氏第六代家主。韩氏势力在韩起手中继续发展,韩氏能成为瓜分晋国者之一,韩起时已基本定型。晋平公十四年(前544年)吴国季札出使晋国,就预言晋国之政必将归之于韩、赵、魏三家。《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记载:“(季札)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韩厥告老之后,知罃断为晋国正卿,韩起继其父卿位为上军佐。知罃为正卿的时间段为前566年至前560年。期间,韩起带领上军的一部分跟随知罃进行了多次战斗,为晋国立下功劳。前564年,晋国伐郑,晋悼公以知罃为主帅,士匄佐之,攻打郑都东门;荀偃和韩起率上军攻西门;栾黡和士鲂率下军攻南门;赵武和魏绛率新军负责后勤。郑国抵挡不住向晋求和。公元前560年,知罃和士鲂去世,晋景公将四军八卿压缩为三军六卿,新军被撤。中军佐士匄礼让荀偃,荀偃从上军将升为中军将,韩起礼让赵武,赵武从新军将升为上军将,韩起佐之。此也算是韩氏报赵盾提拔韩厥之恩,当初韩厥为赵盾家臣,前615年赵盾将韩厥任为军司马。荀偃为中军将的时间为前560年至前554年。前559年,晋伐秦,晋与其盟国大军齐发,晋、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13国联军渡过泾水,很快便攻入到秦国腹地,秦景公率军抵抗,但一路后退。晋军主帅由于刚即位不久,荀偃不能很好的管束其手下,下军将栾黡由于多年职位没有上升,很是不满,带着下军私自回国。荀偃怕栾黡遭到秦军伏击,也统帅军队回国,史称“迁延之役”。晋悼公知道其中原委,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这让荀偃保住了职位,并表明晋悼公是支持他的;也让栾黡摸不着头脑,舆论对其一片谴责,以后栾黡将功补过,奋勇杀敌,立下大功。公元前558年,29岁的晋悼公病逝。其子彪立,是为晋平公。公元前557年六月,中行偃、栾黡率领晋军到棫林(在今河南省叶县东北),之后在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与楚军决战,楚军大败,栾黡作战勇猛,攻下方城(为楚国门户),进攻楚国本土,并顺便讨伐许国,而后胜利班师。前555年,晋平公携六卿,会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各国联军伐齐。齐灵公在兹(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邿(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重兵防御。一个月后,联军将齐国的兹、邿、卢三城包围。晋军兵分三路:中军(中行偃、士匄)攻打兹;上军(赵武、韩起)攻打卢;下军(魏绛、栾盈)攻打邿。很快,中军攻克兹城;,下军攻占邿邑。只有赵武和韩起没有攻克卢邑,卢是高氏的封地,高氏世代经营,城郭修的也非常坚固,高厚又是齐国正卿,所以赵武和韩起的上军一时攻不下也正常。卢邑攻不下,对晋军影响不大,晋中军帅带领晋军绕过卢邑,直奔齐国都城临淄,将其围住,猛烈攻城。但此时晋中军将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前554年二月,荀偃去世,晋国不得已撤军,齐国逃过一劫。荀偃去世后,中军佐士匄继其为晋国正卿(前554年——前548年),荀偃之子荀吴继其父卿位,为中军佐。

春秋战国晋国君主列表(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第六代家主)(1)

士匄继为中军将后,于前554年继续伐齐,打入齐国谷地(今山东东阿县南东阿镇)后,齐灵公去世的消息传来,依当时外交惯例,晋国撤军。前552年,齐庄公到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同晋平公结盟,承认了晋国的盟主地位。同一年,晋国栾氏家主栾盈受到士匄迫害,逃亡齐国。前550年栾盈在齐国的支持下回国叛乱,没有成功,栾氏尽数被诛。之后士匄以此事为借口,大肆诛杀异已。前548年,士匄去世,赵氏狐儿赵武继为中军将(前548年——前541年),前546年,晋楚达成弥兵之盟,从此之后,晋国与楚国的战事结束。楚国受到南方吴国的强势进攻,楚国被吴国打败之后,又成吴越争霸之势。而晋国没有了外忧之后,晋平公开始沉迷于享乐,荒淫无度,大兴土木。晋君无为昏庸,晋国六卿开始大力发展私家力量,晋国卿大夫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荀氏、赵氏、魏氏开始大力向北方少数民族开战,所占之地尽为已有。公元前541年,赵武去世,韩起继为正卿,其为正卿二十七年,正是晋君无为,晋国六卿发展最快之时,韩起做为晋国正卿,韩氏发展也非常快。

春秋战国晋国君主列表(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第六代家主)(2)

士匄

《左传昭公三年(前539年)》记载齐臣晏婴来晋,晋贤臣叔向对其说:“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堇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仇。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叔向说:“是的。就是我们的公室,现在也到了末世了。兵车没有战马和人驾驭,国卿不率军队;国君的战车左右没有好人才,步兵队伍没有好长官。百姓疲病,但宫室更加奢侈。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而宠姬家的财物多得装不下。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敌一样。栾、卻、胥、原、狐、续、庆、伯 这八个大家族的后人已经沦为低级的吏役。政事由私家决定,百姓无所依从。国君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乐来掩盖忧愁。公室的衰微,还能有几天?《谗鼎之铭》说:‘天不亮就起来致力于 政绩显赫,子孙后代还是会懒散懈怠。’何况国君一天天不悔改, 国家能够长久吗?”

春秋战国晋国君主列表(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第六代家主)(3)

叔向看出晋国将为异姓卿族所瓜分,而这一切源于晋国国君的昏庸和无为。公元前537年,楚灵王娶晋国宗女,韩起和叔向到楚国送亲。楚灵王因昔日楚受晋国军事打击,想侮辱晋国,想以韩起为看守宫门的阉人,以叔向为管理后宫的阉人。可见晋国之衰,昔日打得楚国求饶,现在楚国却要如此侮辱晋国,韩起为晋国中军将,叔向为晋平公的老师!晋国之威何在?而这都源于晋君的荒淫,晋臣忙于内斗、忙于瓜分晋国。楚国大夫薳启强劝阻了楚灵王的行为,他说:”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皆诸侯之选也。韩襄为公族大夫,韩须受命而使矣。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韩赋七邑,皆成县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晋人若丧韩起、杨肸,五卿八大夫辅韩须、杨石,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馀四十县,遗守四千,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伯华谋之,中行伯、魏舒帅之,其蔑不济矣。君将以亲易怨,实无礼以速寇,而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薳启强这些话是向楚灵王描述了晋国韩氏和羊舌氏(叔向家)的强大,晋君是昏,但晋卿可是足够强大,一旦触怒了韩氏和羊舌氏,此二家之人起二家之兵,就能打得楚国败亡!这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晋国,这个当时的巨无霸,后来分裂为三家:韩、赵、魏,俱列战国七雄,魏国在战国前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韩国在魏国衰落后以一国之力力抗秦国东扩之势,赵国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对抗的军事强国。而没有分裂的晋国根本不是楚国所能对抗的。晋平公因前546年晋楚弥兵之盟,沉迷于享乐,所以晋国自己衰落了下去,六卿分权。但一旦晋国遇到了外患,这个巨无霸很有可能再次整合起来。这也是前574年,晋卿士燮自祝求死的原因。

春秋战国晋国君主列表(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的第六代家主)(4)

韩起为卿之时,一方面发展韩氏势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晋国公室的支柱力量,他活着的时候,韩氏、羊舌氏(此二氏与晋同宗)成为晋国强宗,但他死之后,羊舌氏即被六卿瓜分。前514年,韩起从政五十多年,为正卿二十七年,终于去世,魏舒成为晋国执政。同年秋,羊舌氏和祁氏被六卿灭族,他们分祁氏之田为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铜鞮、平阳、杨氏。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知徐吾为涂水大夫,韩固为马首大夫,孟丙为盂大夫,乐霄为铜鞮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晋国公室更加衰弱,六卿更加强大。可见韩起在时,公族是受其保护的。

韩起可以说是晋国的罪人,韩氏的功臣。做为晋国正卿,晋国因他而衰,国君沉迷于享乐,他没有尽到人臣之责去劝阻;但做为韩氏家主,韩氏在他手中发展的更加强大,在诸卿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后来成为三分晋国之一,韩起对得起韩家。真可谓忠孝不能两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