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六月,张之洞病重。八月,当其临终的时候,末帝溥仪的生父、时任摄政王的载沣虽然与之政见不合,但也是亲临床榻看望之。张之洞毕竟是四朝老臣,临死之时还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抚民众。八月二十一日当天,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了。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1)

其实,张之洞的仕途并不平坦,入朝初期,慈禧并没有觉得这个资历尚浅的书生能够担当大任,所以,并未对他有多少倚重。虽说,张之洞做过一段时间的言官,平日里也上书过不少值得称道的奏折,可是,慈禧觉得这些言官善于纸上谈兵,并无真实才干。

所以,慈禧考虑了许久之后还是没有提拔张之洞。最终,之所以慈禧会对张之洞刮目相看,还是源于张之洞在曾国荃调动一事上送来的奏折。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2)

张之洞在奏折中说道:“西北地区的军事重在防务,左宗棠大人始终在新疆地区鞠躬尽瘁,其忠诚与勇气值得赞颂。可是,陕甘总督曾国荃却迟迟不肯走马上任,加上,最近他的家里发生变故,曾国荃的儿子和侄子全都去世了,想必曾国荃此刻没有心情处理西北防务。

所以,微臣认为,浙江巡抚谭钟麟以前当过陕西巡抚,对当地情况了若指掌,不妨将其升为陕甘总督。除此之外,左宗棠有个部将叫做张曜,他办事能力较强,对朝廷忠心耿耿,可以让他作为谭钟麟的助手前往西北地区协助军务。”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3)

其实,早在张之洞上疏之前,彭玉麟就曾以刘坤一沉溺享乐、精神萎顿为由弹劾过刘坤一,慈禧虽未表态,但是,心理已经有了将刘坤一降职的打算。张之洞在奏折中极力举荐彭玉麟等人,并弹劾了刘坤一和曾国荃,此举正和慈禧心意。

原本,慈禧的心中就想废掉刘坤一,可惜,刘坤一入朝已久,是元老重臣,自己无法得罪,张之洞参了刘坤一一本,深得慈禧满意。之后,慈禧逐渐开始重用张之洞,张之洞也不负慈禧重望:推翻东乡惨案,阻挠崇厚卖国,解决午门冤案,几件事被张之洞办的漂漂亮亮。

此时,让慈禧觉得张之洞就像一个人——曾国藩。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4)

四十年前,鸦片战争一触即发,满清危如累卵,所幸道光皇帝任用了曾国藩。曾国藩身为“初生牛犊”,光着屁股迈进国库,替国家盘查账目,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曾国藩在一天的时间内被提拔到二品大员,连升四级,震惊朝野。

曾国藩受道光知遇之恩,也懂得回报。在道光驾崩后,不但鞠躬尽瘁操劳国事,同时,厉兵秣马横扫起义军,逐渐成为满清的中流砥柱,为大清做出极大的贡献。虽说,曾国藩能力出众立功无数,但是,于慈禧而言曾国藩却是个祸端。

在满朝文武中,有许多官员出身自湘淮两派,倘若任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坐大,那么,朝廷难免大权旁落,慈禧可不想看到这一幕发生。为了杜绝隐患,慈禧始终不忘发展属于自己的党羽,她希望找到一个如曾国藩一般的人才,这个时候,张之洞就是慈禧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5)

原本慈禧仅将张之洞视作手无缚鸡之力只会空谈的书生,却没想到张之洞一鸣惊人,在没有同僚协助的情况下,凭借自身努力做出不少大事。既然能够推翻东乡惨案,阻止崇厚叛国,这说明,张之洞有着超越常人的办事能力。

更加难得的是,张之洞在办成这些大事的同时,不但维护了公理正义,还处处为慈禧着想,保住了慈禧的面子,这样的人才去哪找呢?1881年夏末,慈禧终于拍板决定,就像当年曾国藩一夜之间上位一样,自己也要让张之洞在一天内连升四级,从翰林院学士直接成为礼部侍郎。

满清统治时期,每个官员升官,必须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砺。虽说,张之洞此前从未担任过要职,但是,他以前升迁的速度就像蜗牛一样,于张之洞而言实在憋屈。他才华横溢,理所应当被破格升迁。一夜爆红的张之洞瞬间成了朝廷的焦点,所有同僚都赶来阿谀奉承。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6)

此时的张之洞也不卑不亢,专心等待机会。果然,张之洞被破格提拔三个月后,朝廷的委任状便送到了家中:“任命张之洞为山西巡抚。”为了这个结果,张之洞奋斗了二十年。礼部侍郎虽位高,但却并无实权,而巡抚虽说也是二品官,但是,相当于地方省长。

张之洞自然不甘心做一个手中无权的高官,而是一心一意想当一个封疆大吏。虽说张之洞终于得志,但是,等待张之洞的却是一个烂摊子。相比于其他地区,山西的官场昏庸黑暗,贪赃枉法之徒比比皆是,百姓穷困潦倒,赋税繁重异常,整个山西一片委顿之气。

慈禧把这样一块辖区甩给张之洞,其实,这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奏折张之洞(张之洞写了封奏折)(7)

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说对其评价道:“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清史稿·张之洞传》也说道:张之洞是个清官,且又“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

参考资料:

『《清史稿·张之洞传》、《谭嗣同说张之洞》、《张之洞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