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

不少人认为王羲之的手札,

要比《兰亭序》更加自然潇洒、酣畅淋漓,

此观点不无道理,

难怪大量书法高手更推荐手札临习。

书法的时间性和流动感,

是一种有形无声的旋律,

是一种穿越历史可观可感的旋律,

我们在王羲之手札中可深刻体会。

下面,

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世间最美的书法线条:

1 《行穰帖》

释文:

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2)

王羲之《行穰帖》原迹已失传。

此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硬黄纸本,

传为米芾再临本。

据说《行穰帖》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

从圆明园流落到民间的国宝,

同时流出的还有

钟繇《荐季直表》和苏轼《黄州寒食帖》等。

《行穰帖》后为大风堂张大千收藏。

归大风堂后,

张大千来日本曾携此卷并一时存放于

书法家西川宁处。

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号称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

2 《旃罽胡桃帖》

此帖出自王羲之草书《十七帖》,

全文见《右军书记》:

‘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

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

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

知我者希,此有成言,

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3)

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七通尺牍。

草书,6行,49字。

现存此帖已残,仅存21字。

信中提及王羲之去官之后,

在田里以种果为乐事。

此贴书法风格多纵引、折笔之势。

3 《雨后帖》

释文:

今日雨后,未果,奉此,想□□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父转与都下,岂信戴适过,于粗也。羲之。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4)

此贴鉴为伪书。

一是此帖不见于古刻丛帖中,

又没有元以前的题识、记载。

清初吴其贞《书画记》说此帖:

“书法有沉重古雅之气,

其纸色是墨水所染者,以为伪物。”

安歧《墨缘汇观》以为是“唐模”。

以书法论,运笔流滑,结构松懈,

虽水平不高,

但笔法显示出的转折、顿挫自然,

是临写,而非钩摹。

纸色深褐,颜色呆滞不自然,

如吴其贞所言是染旧。

二是帖的书纸,

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竹纸,

即北宋中期以后才能制造的纸张。

三是帖上所铃藏印,

细审“世南”、“贞观”两个唐代墨印,

都是墨笔画出的;

北宋苏辙的“志东奇玩”、“四代相印”,

经比较为伪印;

只有南宋“绍兴”小玺为真印。

综合这几方面的考鉴,

该帖的上限约在北宋末期,

是以临写的方法伪做出的名人书迹。

4 《妹至帖》

释文:

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耽之。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5)

此摹帖一直密藏于日本民间,

属个人收藏品。

直到1973年在日本的五岛美术馆

“昭和兰亭纪念展”上初次公开面世,

才为世人所知。

5 《寒切帖》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6)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

纵25.6厘米,横21.5厘米,

草书五行,五十字。

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

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

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

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

其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

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

此信应写于此年,

次年,即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

因此,此书应是王羲之晚年书写。

此帖书体遒勁妍润 ,沉著流動,

写时好像毫不费力,

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

水到渠成,极致妙处。

6 《二谢帖》

释文:

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7)

《丧乱得示二谢帖》

是唐代内府的双钩填墨摹本,

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

原帖为卷子,现改装为轴,

为"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

三通尺牍合装。

《二谢帖》是王羲之行草书法代表作。

风格为时草时行,间有近楷者,体势间杂。

用笔的轻重缓疾富有变化,

其字势尚方,颇见骨力!

7 《长风帖》

释文: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 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 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 足下近如似欲见。 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8)

《长风帖》传为宋代米芾临摹本。

分别临摹王羲之

《长风》《贤室》《四纸飞白》三帖。

因为一卷,故以首帖“长风”名之。

虽题为褚遂良摹本,

但通篇与米芾书法的结字姿态、用笔习惯

与线条笔画极为相似。

上有宋高宗“睿思东阁”印,

故应是宋人钩摹米芾自出己意的临仿本。

8 《游目帖》

释文: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9)

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

草书,11行,102字。

信中王羲之表达了

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

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

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

此贴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毁于火。

清末八国联军入侵时,

未能幸免流亡海外的命运,

在二战期间焚身于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爆炸。

9 《瞻近龙保帖》

释文:

[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 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0)

《瞻近》《龙保》二帖

是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

第三、四两帖,原迹久侠,

可见於宋拓馆本《十七帖》等刻帖中。

在己流传到英国博物馆的一些敦煌卷子中,

发现有一帖粉红色纸上写的草书手迹,

经研究,

确为唐人临王羲之《瞻近》《龙保》二帖。

这二帖的唐人临写本,

笔法锋芒毕现,行笔自如流畅,

行款、结字与宋拓刻奉稍有不同。

可惜已残损,但仍保留了原作的风神。

10 《初月帖》

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1)

王羲之父名“正”,

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

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此书正当其时,

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任情的俊气,

逸笔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11 《快雪时晴帖》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君倩。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2)

此帖是王羲之

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简短的信。

在大雪过后,天气转晴,

问候朋友是否安好。

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

结语又加上同样的敬语,

这在古人的书信中还很少见。

王羲之的墨蹟至今已失传,

这件书蹟是后人忠实的摹本,

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

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

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

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在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

乾隆皇帝曾说:

“天下无双,古今鲜对”;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他把此帖和

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

一同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

并名其堂为“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12 《孔侍中帖》

释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3)

《孔侍中帖》现藏前田育德会,

是唐代内府的摹本。

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

后六行为“孔侍中帖”。

原本为手卷,现在改为轴装。

其流传经历大概与《丧乱帖》相同,

在唐代已传到日本,

曾作为圣武天皇的生前至爱宝物

奉献给东大寺,由正仓院保管。

桓武天皇借阅过这卷尺牍,

归还时留下了“延历敕定”的朱文钤印。

该帖对原迹的渴笔及虫损部分摹写极为精致,

是研究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相当可靠的资料。

13 《得示帖》

释文: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4)

《得示帖》

与《丧乱帖》、《二谢帖》连成一纸,

称为“丧乱三帖”。

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得示帖》

书风遒丽,初不欲草,草不欲放,

有张有驰,有缓有疾,运用之妙,

自出胸臆。数字草书,流畅纵逸,

发挥了字势的结构美。

14 《平安帖》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帖文部分字迹残损,

释文根据《王羲之志》补出。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5)

王羲之行书《平安帖》,亦称《修载帖》,

与《何如帖》《奉橘帖》两帖连为一纸,

也称“平安三帖”。

15 《何如奉橘帖》

释文: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不多得。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6)

从六世纪南朝时期以来,

历代帝王都喜好收藏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

当时将零散的书蹟裱背成一定长度的手卷,

后来辗转流传,遭割裂重装,已不復原貌。

这卷书蹟是用双鉤廓填的方式,

复製了三件王羲之短札。

《平安帖》行书兼草书,

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

《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

《奉橘帖》行书,赠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16 《姨母帖》

释文:

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

顿首。顷遘

姨母哀,哀痛摧剥,情

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

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7)

王羲之和他的姨母感情十分深厚。

从帖文来看,

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

心情十分悲痛,

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

字间多断、顿挫,

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

其余都字字独立;

笔画凝重、朴拙,

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17 《大道帖》

释文:

大道久不下,与先未然也。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8)

传为米芾摹本。

在右军草书中,最为突出,

后人称它为“一笔书”。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

“老笔纷披,所谓一笔书也。”

十字中,前五字一笔联绵,

次两字联缀,复次两字又钩联,

最后一“耶”字以末笔竖画一贯直下,

控制尺幅的空白。

强作一笔书的人,往往有做作之嫌,

而王羲之此书则如天际行云,宛若游龙,

弥足珍贵。

18 《远宦帖》

释文:

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19)

《远宦帖》亦名《省别帖》,

乃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

《兰亭序》呈现出行书的风格,

而《远宦帖》

则是王羲之书写草体的代表作品。

草书约略始於汉代,

因為运笔的快速,

造成线条连绵畅顺的形式特质,

这些都可以在首行的“省别”

及后 端的“救命”找到视觉上的印证,

如果我们再将文中“平安”二字

与《平安何如奉橘》中的表现相互比较,

则更容易感受到王羲之放纵於此的笔墨特性。

19 《频有哀祸帖》

释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20)

《频有哀祸帖》行书,摹本,纸本,

3行,20字。

字间倾侧、俯仰、钩连,

笔画轻疾、圆转、牵引,

结体多有取横势者。

20 《上虞帖》

释文: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

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

虞月未当去重熙旦

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

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

甚令人耿耿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21)

《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

第一行:吾年垂耳顺。

因此推定

此帖是王羲之写于59岁即去世前不久。

“吾夜来腹痛不堪”语,

知其晚年因病深受其苦。

21 《大报帖》

释文:

便大报,期转差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22)

《大报帖》是继1973年

日本发现“妹至帖”之后,

相隔40年的重大国宝级发现,

属个人收藏。

祁小春先生(在日本研习、工件多年,后被引入南方某大学当书学教授,对王羲之研究较多)曾发表文章:

说这两件东西“或可断为右军晚年书迹”,

又说《大报帖》与《妹至帖》“原为一件”。

而也有众多学者认为,

突然冒出的《妹至帖》《大报帖》

不可能是王羲之手笔。

日本商人说它是“王羲之”,

并且拿到香港拍卖,

会不会是在忽悠中国人呢?

对此我们再次不做深究,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

22 《丧乱帖》

释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

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

首顿首。

王羲之最经典手札(王羲之最著名的22幅手札作品)(23)

此帖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

被视为国宝,

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不过百余年。

《丧乱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

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

与《兰亭序》的流畅与浑然一体不同,

写《兰亭集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

《丧乱帖》中字迹潦草,

时有滞顿的痕迹可以看到

王羲之书写这幅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

并感悟到书法

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欢迎关注诗书画印笔记,每天发送专业的书画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