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火爆的电视剧狂飙带火了一本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这部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孙子兵法一般谁写的(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著作者是谁)(1)

那么这部著作者是谁呢?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数百年的争论才宣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 孙武出身于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从小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

孙子兵法一般谁写的(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著作者是谁)(2)

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想远奔他乡、另谋出路。

公元前517年,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来到吴国后,在吴都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与伍子胥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动荡不安,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

孙子兵法一般谁写的(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著作者是谁)(3)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贤臣,体恤民情,注意发展,积蓄粮食,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一派欣欣向荣。阖闾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使吴国更加强盛,灭楚称雄。

隐居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在隐居时,他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写成《孙子兵法》。他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

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根据兵法要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便对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封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孙子兵法一般谁写的(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著作者是谁)(4)

阖闾晚年,不图进取,贪求安逸享乐。他听说越王去世后,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便乘机出兵,但吴军多年缺乏操练,动作迟钝。越军很快把大败吴军。阖庐因伤势过重而亡。

阖闾去世,夫差继位,他立志报仇雪恨。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国力得到恢复。

在公元前494年,越国进攻吴国。吴王夫差调集全国精兵前往抵御。伍子胥、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越国成了吴的属国。

在孙武的晚年,他的至交好友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当时,夫差不听伍子胥消灭越国的忠告,同意与越国讲和。伍子胥几次进谏均被夫差忽视,后夫差又受佞臣挑拨,赐死伍子胥。

孙子兵法一般谁写的(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著作者是谁)(5)

伍子胥被杀时,孙武已五十多,他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兵法著作。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也有史书记载说他是被杀而死,可能是因与伍子胥一起进谏,激怒了夫差而惨遭杀害,或者是由于作为伍子胥的好友,被夫差迁怒而被杀害。

孙武一生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缜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