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的这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叹息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剖析下,孔明传奇而注定的成败结局。

诸葛亮一生真相揭秘(诸葛亮最早被他看破一生)(1)

三国也,可谓是人才济济,将星云集,谋士辈出的时代。说到三国的璀璨就不得不说说诸葛卧龙了,这是一个集帅气和智慧并存的奇才,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孔明撑起了汉室三分天下之局,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代表,是华夏历史赫赫功勋的忠君爱国的贤相。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就有人对之推崇备至,此人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曾经评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此话虽然有夸张之嫌,可是从后期卧龙和凤雏的作为即可看出的确是人才难得,当得起如此的夸耀。

很多人都只是关注到了司马徽的这句话,却不知道此话而后还有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叹息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剖析下。

孔明智谋超群,军事、政治都是极其优秀,可是在当时的时局下,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扫荡北方群雄,多次出击,南征北战,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文臣武将听命于账下,而东吴历经孙坚、孙策到孙权统领东南,在周瑜、鲁肃等的辅佐之下可谓是稳住了局势,再加上地利上有长江天险,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人才也趋附之,荆州刘表虽势力不俗,却并无雄才大略,表现软弱,纵观群雄,刘备地不过新野,将不过关、张、赵,文臣谋士就更是屈指可数,在此情况下,而反观刘备虽然基础很是薄弱,可是其有宽复汉室之心,亦有惜贤才之心,而此时在刘备在艰难的时刻投奔,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才有卧龙相逢刘备是得其主,而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如鱼得水。

从第二方面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孔明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时为势,北方曹操大势已成,东吴孙权也是东南稳定,《隆中对》三分天下,此乃霸业,而非帝业,其中有提及到“天下有变”则事可为,汉室颓危,只能保证益州、荆州和汉中之地统治的稳定方能徐徐渐进。

可是事实是,孔明出山时,曹操已占半壁江山,东吴坐分江南半壁,刘备只能残喘,面对地盘比自己大、人口资源比自己多且人才也比自己更甚的东吴和曹魏,蜀国的生存可谓是夹缝之中了,蜀国内部也是矛盾不断,多次的北伐,大伤元气。

孔明一生为兴复汉室,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抛头颅洒热血,力尽而亡,《出师表》的正能量读起来令人感动不已,诠释了一个臣子爱国的浓浓热情。

诸葛孔明的一生是传奇的,是正气凛然的,可也是注定的成败结局,令人感伤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