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在自传《五柳先生传》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和我们今天要说的唐朝著名非流行诗人、词人张志和一样。陶渊明隐居之后,不详其姓字,张志和过着鱼隐的生活,历史也没有记录下他的生卒年月、籍贯何处;陶渊明一首《归园田居》写出了田园诗人的心声,张志和一首《渔歌子》写尽了千年鱼隐生活。《渔歌子》是张志和的代表作,共有五首。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一直在被模仿描写鱼隐生活,可从未被超越。《渔歌子》流传很广,甚至在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日本诗人嵯峨天皇曾仿照张志和的五首 《渔歌子 》作过五首《杂言渔歌 》,对张志和无比崇拜,把他奉为 “诗祖 ” 。在我国历史上有宋朝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渔父》、黄庭坚的《鹧鸪天》、元朝刘秉忠所做的《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鱼肥》都有很明显对张志和《渔歌子》的仿写痕迹。甚至连大文豪苏轼在作《浣溪沙》的时候对词文、词义都没有改动,仅仅是做了一些增添。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张志和究竟是怎样一个传人物?《渔歌子》又是为什么流传千古却从未被超越!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1)

张志和

不详其籍贯、生卒

张志和本人历史上记载并不多,生平事迹更是缺少,以至于到现在对于张志和的生平事迹、籍贯、生卒都不甚确定。最早的确切文字记载是在颜真卿所 作《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颜真卿与张志和两人是至交好友,所记载应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为详细、最为可靠的信史。《碑铭》所记载内容可以大致写出张志和的生平事迹,但是内容却缺少了张志和籍贯和生卒的记载。这样让张志和的籍贯、生卒成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2)

颜真卿书法

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颜真卿

士有牢笼太虚,戟掖元造,摆元气而词锋首出,轧无间而理窟肌分者,其惟元真子乎?元真子姓张氏,本名龟龄,东阳金华人。父游朝,清真好道,著《南华象罔说》十卷,又著《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代莫知之。母留氏,梦枫生腹上,因而诞焉。年十六游太学,以明经擢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仍改名志和,字子同。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愿之任,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著十二卷,凡三万言,号《元真子》,遂以称焉。客或以其文论道纵横,谓之造化鼓吹,京兆韦诣为作《内解》。元真又述《太易》十五卷,凡二百六十有五卦,以有无为宗,观者以为碧虚金骨。兄浦阳尉鹤龄,亦有文学,恐元真浪迹不还,乃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闭竹门,十年不出。吏人尝呼为掏河夫,执畚就役,曾无忤色。又欲以大布为褐裘服,徐氏闻之,手为织纩,一制十年,方暑不解。所居草堂,椽柱皮节皆存,而无斤斧之迹,文士效柏梁体作歌者十馀人。浙江东观察使御史大夫陈公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因表其所居曰元真坊。又以门巷湫隘,出钱买地,以立闬闳,旌曰回轩巷。仍命评事刘太真为叙,因赋柏梁之什,文士诗以美之者十五人。既门隔流水,十年无桥,陈公遂为创造,行者谓之大夫桥,遂作《告大夫桥文》以谢之。常以豹皮为屐,鬃皮为,隐素木几,酌斑螺杯。鸣榔杖,随意取适,垂钓去饵,不在得鱼。肃宗尝赐奴婢各一,元真配为夫妇,名夫曰渔僮,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裹煎茶。”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尝诣问有何人往来,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性好画山水,皆因酒酣乘兴,击鼓吹笛,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大历九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前御史李以缣帐请焉,俄挥洒,横抪而纤纩霏拂,乱抢而攒毫雷驰。须臾之间,千变万化,蓬壶仿佛而隐见,天水微茫而昭合。观者如堵,轰然愕贻。在坐六十馀,元真命各言爵里、纪年、名字、第行,于其下作两句题目,命酒以蕉叶书之,援翰立成。潜皆属对,举席骇叹,竟陵子因命画工图而次焉。真卿以舴艋既敝,请命更之。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辨捷,皆此类也。然立性孤竣,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希迹乎大丈夫,同符乎古作者,莫可测也。忽焉去我,思德兹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铭曰:

邈元真,超隐沦。齐得丧,甘贱贫。泛湖海,同光尘。宅渔舟,垂钓纶。辅明主,斯若人。岂烟波,终此身。

经现代人考证,张志和生卒大致有生于732卒于774和生于714卒于774两种说法。两者最大的矛盾点在于张志和的出生时间,这两种说法的也都没有能够拿出确切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说法。都只是根据史料做出的推断。但是两种说法有两个统一点:第一个是:“帝令待召翰林 ,献策南宫,寻以扈跸功授金吾将军。”改名志和。这一点在颜真卿的《碑铭》当中也有记载,但具体年份并没有记载。另一点就是:至德元年或第二年初时候张志和:“寻复贬南浦尉,经量移不就,得还本贯,既而亲丧”

这两件事记载的一件事张志和的改名时间节点,一件是张志和归隐的时间节点。这是张志和人生的两次转折点。张志和三年守孝期满之后“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自号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并自号玄真子”开始了自己的鱼隐生活。

张志和的籍贯根据现代人的考证的张志和好友陈少游在《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记载“先生姓张,祖籍浙江金华人。……大父侍御弘出刺歙州,弃官隐居歙州赤山镇”同时根据《祁门县志》记载,张弘在赤山镇石山坞筑室,号“顺德堂”。张志和父亲张游朝即以祁门县赤山镇为籍。最后再结合颜真卿的《碑铭》“元真子姓张氏,本名龟龄,东阳金华人。”最后得出结论张志和记挂是祁门县赤山镇。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3)

渔隐

浮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

贬官、丧母的双重打击让守孝期满之后的张志和彻底远离朝堂,开始了隐逸生活。与陶渊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不同,张志和的隐逸生活是“浮三江,泛五湖,自谓烟波钓徒”相传肃宗则赐志和奴婢各一,志和为两人分别取名为 “渔童”“樵青”,并为两人配成夫妻。“渔童”为其划船 ,提竿,设钓;“樵青”则砍柴 ,煮茶 ,烧饭。主仆三人 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在这期间张志和创作不少优秀的诗文《自歌 》一 首正 是他此期 间生 活 的真 实写照 :

七泽三湘碧草连 ,洞庭江汉水如天。

朝廷若问玄真子,不在云边即酒边。

而另一首诗《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 ,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倚艇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 ,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 ,出为储皇定是非。

则是写出了“无复宦情”之后张志和的人生追求——却把渔竿寻小径 ,闲梳鹤发对斜晖

这样的潇洒日子吓坏了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张鹤龄:“恐其浪迹不还,于会稽东郭买地结茅斋以居之”大约是在广德二年(765)张志和由安徽祁门移居到了会稽东郭。从此开始了“闭竹门,十年不出”的隐逸生活。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4)

渔隐——乾隆书

交友陈少游、颜真卿

前面提到了陈少游和颜真卿两人,这两人都是在张志和隐居期间结交的好友。在张志和隐居会稽的时候与任浙江东观察使御史大夫陈少游成为好友。这里要插一句题外话,为什么一个隐居人士能够结识到陈少游。张志和除了诗人、词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更负盛名的身份——画家。据《新唐书 》载其 “酒后击鼓吹萧笛 ,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 ,应节而成。”闭目、背面舞笔两个词就充分表达了张志和的绘画技艺。这三重身份让隐居在会稽的张志和成为了一方名士,与陈少游成为好友也是正常。颜真卿的《碑铭》一文中也有关于两人交往的记载“闻而谒之,坐必终日,因表其所居曰元真坊。又以门巷湫隘,出钱买地,以立闬闳,旌曰回轩巷。仍命评事刘太真为叙,因赋柏梁之什,文士诗以美之者十五人。既门隔流水,十年无桥,陈公遂为创造,行者谓之大夫桥,遂作《告大夫桥文》以谢之。”

张志和与颜真卿的交往始于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被任命为持使节湖州诸军事、本州团练守捉使、湖州刺史。书法大家颜真卿也是喜欢交友唱和,茶圣陆羽、裴秀、皎然等名士都是颜真卿的座上宾。而这一点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张志和的身份地位。《渔歌子》就创作于大历九年颜真卿的一次宴会之上。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5)

文人集会

湖州盛会《渔歌子》面世

“大历九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接到张志和的来讯,颜真卿在湖州举办了一场60人大型集会。与当年的出了《滕王阁序》的都督阎公集会一样,这一场集会也注定留名千古。就像当初王勃一场大醉写下《滕王阁序》,这一次的张志和作为首要嘉宾,首先唱和,写下《渔歌子》五首。颜真卿与陆羽、徐士衡、李成矩四人共和之,包括《渔歌子》在内共计写下诗25首。后张志和为这25首诗做了佩画。此次集会,颜真卿见张志和所乘之蚱蜢舟破敝,愿为之更换新船,张志和则高兴地以“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泝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加以对答。只是可惜这场集会之后不久张志和也和写出《滕王阁序》的王勃一样,不幸溺水而亡。两人之间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泝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的约定也是成了空话。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6)

西塞山边白鹭飞

《渔歌子》传世之路

《渔歌子》的名字出现在宋代,张志和原作题为《渔歌》,宋代词牌《渔歌子》就是有张志和《渔歌》演变而来。张志和创作出《渔歌子》之后,《渔歌子》很快就流传开来,只可惜张志和很快不幸溺亡。这导致《渔歌子》五首散失。后经过“世与玄真子有旧”的宰相李德裕多方访求,才得以留存至今。但是颜真卿等人的合作画卷已经散失。

《会昌一品集*玄真子渔歌记》:

德裕顷在内庭,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宝。於戏!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欤?处二子之间,诚有裕矣。长庆三年甲寅(引者按:干支有误)岁夏四月辛未日,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李德裕记。

《渔歌》五首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撅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渔歌》一出,暴得大名,不仅颜真卿等朋友辈叹赏不已,连宪宗皇帝都因读不到《渔歌》而写真求访,又为求访不致而叹息。这也是李德裕收集整理《渔歌》的原因之一。在这之后《渔歌》广为流传,而且不到五十年之后,被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君臣的喜爱,纷纷拟作。“《经国集》(日本汉诗集)收有平安朝嵯峨天皇拟张志和《渔父 词》五首,题为《杂言渔歌》。其一云:‘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嵯峨天皇并命朝臣滋野贞主奉和五首。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7)

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究竟好在那?

《渔歌子》五首从内容来看,无论是写作描写地点、时节都不尽相同,但是五首词所表达的内在思想却是统一的渔隐思想。甚至有学者说这五首词应该是张志和以前浮三江,泛五湖之时所积累的作品,这一次集会之上只是集中发表而已。理由是五首词第一句中:西塞山、钓台、霅溪、松江、青草湖五个地点都不相同,而且想去甚远。五首词所描写的风景也各不相同:西塞山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钓台是“两两三三蚱蜢舟”,霅溪是“江上雪,浦边风”,松江是“枫叶落,荻花干”,青草湖是“青草湖中月儿圆”。五处渔隐者形象不同,西塞山是“青箬笠,绿蓑衣”,钓台是“褐为裘”,霅溪是“笑着荷衣”,松江是“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青草湖是“巴陵渔父棹歌连”。渔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踞水边石矶而钓,这是姜子牙垂钓于渭水磻溪的方式,可称为岸钓;一种是乘船而渔(钓),这是与屈原对话并唱沧浪之歌的渔父的方式。然而这个观点最后一点却赞成了五首词内在思想的统一性,“斜风细雨不须归”、“长江白浪不曾忧”、“笑着荷衣不叹穷”、“醉宿渔舟不觉寒”、“乐在风波不用仙”。表现的是作者摆脱了官场的束缚之后无拘无束的自由与快乐,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无忧无惧,是心灵得到解放、怡然自得的欢愉。

但我认为这恰巧是《渔歌子》五首的高明之处,五处不同的地点;五种不同的风景;两位不同方式的渔者,最后再以内在思想作为统一的串联。让五首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思想才是一首诗、词的灵魂。写景内容、时间都是让思想更加丰富,并不能作为作品判定作品是否同时写出的依据。我认为五首词是作于同一时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渔歌》原来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出自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教坊记》与敦煌写卷中。若果五首《渔歌》不是同一时期就要求张志和在五个不同的时期产生相同的思想,产生相似的灵感,来填写同一个词调的《渔歌》。而填词就算是在宋朝前期都不登大雅之堂,何况是诗作巅峰期的唐朝。我想这一点是不现实的,也是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情。第二、前文写过参加集会的颜真卿与陆羽、徐士衡、李成矩四人共和之,写下包括《渔歌子》在内共计写下诗25首。从平均数据来看,每个人刚好五首。而张志和作为主要嘉宾、首唱如果拿出5首旧作出来显然是不可能能够瞒过其余几位好友的。如果是旧作也不会引起与会者的惊讶。从这两点来看,张志和《渔歌》五首必然是在这一次集会之上所写,写的场景则包含了曾经浮三江,泛五湖所经历的各种场景。这也是这一组词的高明之处!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8)

渔歌

五首《渔歌子》一首惊千古

南宋中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玄真子《渔歌子》,世止传诵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诚然若论单首词的成就而言,当属《渔歌子》第一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后世对于《渔歌子》的引用也大都是选取的第一篇。如苏轼的在作品写道:

《浣溪沙》

玄真子渔父词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故加数语。令以浣溪沙歌之。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张志和的《渔歌子》极其推崇,只可惜曲度失传了。于是苏轼就在原作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词句来赞美这首词。而苏轼增添之后所做的《浣溪沙》对张志和《渔歌子》内容仅仅是做了增添,对词作的行文方式、内在思想都没有改变。可见苏轼都觉得这首词,已经完美到不可改动一字的程度。

《渔歌子》第一首第一句描写了远山如画,一行白鹭飞过,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第二句则是写道:春江水暖,桃花缤纷,鳜鱼肥美正当时。后三句写渔人生活,虽然漂泊江湖,日晒雨淋,但江南的风雨是如此的温柔,不必趋避,不必遮防,几乎是一种享受。后三句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更是营造了一副早春垂钓图,色彩鲜明,细雨灵动。最后在写景之时不经意以不须归描写出诗人对渔隐生活的热爱!没有意思雕琢痕迹。

唐朝谁的诗文像王勃(渔歌子画家)(9)

不置点墨

结语

在唐朝张志和的画名要远高于其诗名,其诗名更是高于当时根本不如法眼的词名。隐逸诗在唐朝也不算主流。但是作为最早创作词的文人,张志和可能是让词以文学题材被历史铭记的第一人。只可惜咋张志和创作出这首名流千古的词作之后不久就溺亡了。但是这首词却为张志和在隐逸词中占据一席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唐朝以后宋元两朝,流传下来的诗词中有多大41首出现鳜鱼肥,多达8首诗词是对《渔歌子》的引用不变其文、不更其意。这在诗词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但是在唐朝张志和的标签只能是一个画家、著名不流行诗人,没有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