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黑衣宰相姚广孝,还是当年明月的那句话最为准确:

姚广孝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这颗子弹射向谁其实并不重要,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愿望。

明朝宰相谁最厉害(他是明朝最著名的黑衣宰相)(1)

不务正业的和尚

1348年(至正八年),14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他年少即好学,擅长作诗,还一度得到了宋濂和苏伯衡的赏识。

但是,当了和尚的姚广孝却不大喜欢念佛。更出人意料的是,他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这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自然会遭到寺庙其他和尚的鄙视,但姚广孝却视若不见,依旧钻研自己的“歪门邪道”。

由于没有正事可做,姚广孝经常四处游玩,结交朋友。他去嵩山寺游玩时,遇到了相士(算命的)袁珙,袁珙对他说:“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结果姚广孝听后不但没有生气,还非常高兴,之后两人还成了朋友。

说到这,那么姚广孝所崇拜的这位刘秉忠,又是何方神圣呢?其实,刘秉忠也是个僧人,他在忽必烈任蒙古宗王时,被忽必烈赏识,之后就成了忽必烈的谋士,辅佐他打江山,还为建设国家而鞠躬尽瘁。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刘秉忠虽身居高位,成为忽必烈最信任的人,却依旧保持了简朴淡然的生活习惯,终日素衣简居、粗茶淡饭。

明朝宰相谁最厉害(他是明朝最著名的黑衣宰相)(2)

追随朱棣

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燕王朱棣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凭借这次机会,姚广孝成功得到了朱棣的赏识,追随朱棣去了北平。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但他还是不想做和尚,经常跑去燕王府和朱棣密谈。

说是密谈,其实就是一个劲地劝朱棣造反。密谈那么多次,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有机会要造反,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造反。

明朝宰相谁最厉害(他是明朝最著名的黑衣宰相)(3)

朱棣一开始还沉得住气,他很清楚造反失败的代价。但自朱允炆开始削藩,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五六个藩王全部被废。朱允炆的刀,已经架到了朱棣的脖子上。

一个走投无路的燕王,一个不世出的阴谋家,两人最终联手,发动了靖难之役。

运筹帷幄

朱棣在进行起兵总动员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王府屋顶的瓦片被吹落在地。风吹落瓦在当时被视为不祥之兆,朱棣和部下都被吓了一跳。

只有姚广孝最为冷静,他用自己平生所学的阴阳术数知识解释道:“这是吉兆啊!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经过这样一番忽悠,房顶落瓦这一不祥之兆反而起到了振奋军心的作用。姚广孝的能力,从中可见一斑。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中途几经波折。朱棣在山东两战失利后,士气受损,还折了一员大将。山东成了朱棣的梦魇,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攻克山东的办法,已经没有了继续作战的信心。

在这最危急的时刻,又是姚广孝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绕过山东,直取京城。

朱棣恍然大悟,避开山东后,朱棣直接进军徐州,然后领兵急转至宿州,轻松歼灭了淝水和灵璧的守军,渡江直逼京城,夺取了皇位。

明朝宰相谁最厉害(他是明朝最著名的黑衣宰相)(4)

靖难之役示意图(图源:地图帝)

事了拂衣,“功成身退”

在朱棣即位后,姚广孝拒绝了朱棣让他还俗的请求,并谢绝了一切封赏。他白天上朝时穿上官服,退朝后回寺庙换上僧衣继续当和尚,一直活到84岁善终。

很多人对这种行为表示不理解,这怎么折腾了半天又跑去做和尚了?

但我认为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明哲保身。伴君如伴虎,君臣反目的例子比比皆是,越是开国功臣,越是要减少对帝王的威胁。

第二,姚广孝根本就不看重这些东西。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而姚广孝就处于这一层次。辅佐朱棣夺得江山后,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金钱、荣誉对他来说全部都是身外之物,他根本不在意。

明朝宰相谁最厉害(他是明朝最著名的黑衣宰相)(5)

最后,也是时候为姚广孝做一个客观的总结了:

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为乱世而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