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申阳国家一级美术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最流行的书法匾额?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最流行的书法匾额(城市要有传统文化之气)

最流行的书法匾额

丁申阳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市书协主席

书法报:丁主席,传统中让您印象深刻的匾额书法有哪些?

丁申阳:上海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十里洋场和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自然有很多的名店名铺,更少不了一些有名的匾额。小时候经常约上几个同学去南京路玩,一路走去便是黄浦江边的外滩。在闲逛途中便会被一些店招吸引,印象较深的有“朵云轩”(图1)、“大光明电影院”、“童涵春堂”(图2)、“沈大成”(图3)等。这些招牌上的字其实与这些店是紧密相连的,见了这些招牌便会想起这些店铺,见到了店铺又会想起招牌。由于自己喜欢写字,自然而然会对这些招牌上的字有所留意,这对我初学书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形成了书法审美意识。

图1 朵云轩

图2 童涵春堂

图3 沈大成

我常常认为一个人的书法审美观是从孩提时代识字开始的,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便是从小烙在脑子里的印记。匾额书法以其独特魅力影响了一些学书者,如上海的“朵云轩”,集的是米字,潇洒灵动,意趣盎然;“沈大成”以颜体字书写,端庄大方,字正腔圆。而另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童涵春堂”则出自晚清一位秀才之手,有着明显的魏碑痕迹,令人印象极深。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书体上有哪些讲究?您一般选择哪种书体?

丁申阳:我认为应该以大众易于接受的书体为主,楷、行会比较合适,当然也要看匾额所属地的环境、属性等,有时候隶书、篆书也是不错的。由于我以前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过美工设计,在拍片过程中,一般的历史场景需要复原,所以模仿了大量的招牌,发现过去的匾额绝大多数也是以厚重、宽博一路为多。所以匾额书法还是要以凝重、大众可识度高、有共性的书法来表达。

丁申阳题"桃花源"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风格取向上有无特殊要求?

丁申阳:匾额书法的风格要与实体的属性相吻合,以传统书法去表现,以易懂、易识为第一要素。如果一个寺庙让你题字,显然不能以纤细、瘦弱的书体去写。反过来如果是一个花店或化妆品店,就应该写得“美”一些,“奶油”一些。当然这也对书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一位书法家应该熟练掌握多种书体才行,这也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我写过一些电影片名,和匾额书法差不多,导演往往会先让我了解剧情,字体要尽量与剧情吻合,比如战争片和言情片片名书写风格就不能一样。谢晋导演曾说,“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件衣服,那么电影片名就像是这件衣服上的纽扣,写得好就会增光添彩”。那么匾额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丁申阳题"七宝老街"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章法处理上应注意哪些?

丁申阳:匾额书法在现代一般以从左至右为多,当然也有许多是保留传统书写方式,从右至左的,章法上需要根据书体的不同来变化。由于字数不多,字的大小变化不宜太多;由于是横向书写,应多注意左右顾盼。

另外匾额书法一般是经过了二度创作才悬挂的,即先由书家在宣纸上书写内容,然后翻刻(雕刻、打印等)在匾额上,这种翻刻的方法也许达不到原来书作的意图,所以我觉得枯笔不宜太多,还是应该以实笔为主。字法的正确与否也是匾额书法的关键,尤其注意不要去写字法上有争议的字,更不能写错别字,以免贻笑大方。

丁申阳题"悲愿宏深"

书法报:有很多匾额是将书家的作品放大后制作而成,这种方式是否合适?

丁申阳:时代进步了,现在的电脑制作手段多样,不可能让书家直接书写在匾额上。制作的过程不可避免,关键是书写者的心中应该要有大概念,要有空间感,这样才能在匾额制作后体现出自己原来的水平。在匾额翻刻制作时,书家最好在现场对一些细节进行及时纠正。

书法报:商业门店的招牌作为匾额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下被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电脑字体所代替。请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谈谈您的看法。

丁申阳:当下很多地方的匾额都被电脑书体乃至一种固定样式笼罩了,例如上海一条市中心的路上有连续六七家的店招都是白底黑字的电脑字体,远远望去还以为去了殡仪馆,后来经媒体曝光后才改正过来。这说明一些负责人要么贪利省事,要么没有审美观,缺乏对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的认知和敬畏。

丁申阳题"馨源"

还有一些投资者宁肯在门面、内部装修上不惜重金,而对于招牌却不甚讲究,这反映了商业大潮下的文化缺失。现代社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名人效应,喜欢请一些官员、文化名人、演艺名人来题字,而全然不顾书写者的水平到底怎样,这也是文化缺失的表现。

匾额书法从美学角度来讲是辐射型的美学教育,它面向大众,完全曝光在公众的目光下,强迫你来欣赏。因此一幅好的匾额书法会对提高人的审美观念意识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匾额书法还能了解书法史、人文史,经典匾额甚至流芳百世。另外,匾额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书家的水平,还能看出工匠制作的功力,出色的制作水平也是体现审美意趣的一个方面。

书法报:有的地方对原有大家熟悉的匾额以不易识等原因提议更换。对此,您怎么看?

丁申阳:如果随意更换那些经典匾额和大家早已经熟悉的匾额,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就像随意拆迁历史保护建筑一样。

书法报:当代匾额书法发展还面临哪些困境?振兴当代匾额书法,您有哪些建议?

丁申阳题"顾公广场"

丁申阳:匾额书法作为书法体系中的重要一项,在当下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书法作为实用性书写的功能正在削弱,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已经使书法越来越艺术化了,导致大部分作品只能在展厅、书斋等场所被人观赏,而匾额书法却延续着实用的功能存在于世。

当下,匾额书法作为门店招牌,或者门店展示,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门店的出现,使得大家对匾额样式、匾额书写的质量以及多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匾额的制作工艺还存在一些不够精炼的问题,有些甚至很粗糙。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特别针对老街、古镇、名店、优秀建筑等文化艺术类的匾额,更需要认真对待。

丁申阳题"闲云野鹤"

建议有关部门在审核一些项目时,能够在设计阶段也与书法界专业人士商量一下,让恰当的、漂亮的、多变的匾额亮相于更多场合。当然,这首先还是需要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书法传统的热爱。特别是在上海等一些现代化城市中,不能只有珠光宝气,更要有传统文化之气。实际上,书法的发展任重道远,在上海,每年少儿书法考级为四万人左右,而钢琴却有十万人左右。这说明在书法的普及上应该还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

匾额书法另一个特点就是底色和字色的协调关系,以及匾额与建筑整体色调的协调关系,这反映了一个设计者的审美观。对书写者来讲,所写的字体首先应该是具有公共认知性,然后还要具有一定的个性和艺术性。在上海朱家角镇就有一个“匾额博物馆”,每次进去参观都让人流连忘返,既欣赏了书法,又了解了每块匾额背后的人文故事。

总之,匾额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当代社会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书法繁荣发展,只有在从上到下都注重文化、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匾额书法才会有更大的前景。否则,便会被大量粗制滥造的电脑字体所替代。(记者 印兆麒)

供稿:2020《书法报》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