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贤明的秦惠王

张仪与司马错论伐蜀的结果表明,司马错着意于安定后方,志在巴蜀;张仪锐于进取,志在东方。秦惠文王两便之,让司马错伐蜀,让张仪谋韩。

战国七雄在"秦不伐六国"的短短十几年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秦国闷声强大,赵国吞并中山,楚国由大成小,魏国自强而弱,燕齐内乱不止。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张仪奉行的"苏秦私约"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引起的结果。

张仪给魏国带来哪些伤害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结果(1)

多少爱恨情仇发生在函谷关,雄关漫道历经沧桑

二,苏秦的"合纵"来之不易,要想长久得找人去秦国操盘

张仪与苏秦,似乎就是《白夜行》里男女主,雪穗和亮司,又喻之为沙虎鱼和刀虾,他们相依靠而图存。读了几次《白夜行》,更坚信中外古今的生存状态皆有相同之处,沟通之处。这在张仪和苏秦的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

苏秦在战国时期的舞台上活动时,各个国家处于上升时期,他飘飘然地逛了一通,最后在燕赵"要卖就卖自己拥有的东西"(铜原亮司的话)。但时间易变,国王更替快,保不住各国间不一定都遵守盟约,万一哪个刺头到秦国挑起事端,一旦秦兵出关,赵国燕国受攻击,苏秦就要为自己的忽悠的"合纵"付出代价。

他想到了同学张仪。他帮助张仪在秦国当上了"用事者",掌握了部分外交权利。两个人约定好了,苏秦活着倡导"合纵"之时,张仪不能拆台。这是内容丰富,含义不确定的基本的一条底线。对于张仪而言,他可以不用军事方式主动攻击苏秦所在的赵国、燕国……但他可以用外交手段弥补这一承诺之外的方式方法,并以此报答秦惠文王的知遇之恩。

三,张仪为什么要挑楚国下手

张仪的遭遇与后来的范雎的遭遇很相似,都是挨了一顿冤枉打。由此可以推断,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不然不会靠游说糊口,不会屈尊权贵门下听差。他们的这一基本情况说明,一旦他们被践踏后,他们的报复心就格外地强烈。个人的或国家层面的,一起圈定在报复里面。

张仪挨了打,原因是这么回事:

有次同楚国的国相饮酒。大家喝高了,楚国的地方舞蹈非常有名,楚声,楚乐,楚舞让人欲罢不能,王室显贵,设筵招妓,酒酣跳舞……不料相国随身携带的玉璧弄丢了。门客们找不到,认为是张仪偷的。理由是张仪穷困,穷困思盗么?便断定是张仪行为不端,要不,为什么璧会不见呢?相国把张仪抓起来,毒打一顿,但张仪不承认,相国最后放了他。回家后让老婆笑了一顿。但张仪不以为怪,坚信自己能行。

张仪给魏国带来哪些伤害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结果(2)

楚歌,楚乐,楚舞让人欲罢不能,王室显贵,设筵招妓,酒酣跳舞

张仪成功相秦之后,楚国的悲伤日子开始了,因为他在这里挨了一顿打,要找回来。这是张仪为什么要找上楚国的原因。

他牢牢记住了自己在楚国挨打受辱的日子。他当上秦惠文君的客卿后,首先对楚国发难,明白无误表达了公报私仇的愿望: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张仪列传》

但是,不是说想找楚国就可以报仇的。不仅楚国地域面积超大,国力在当时也同它的歌舞一样"翅楚"。更何况,齐国是楚国的盟友。一个大汉傍上另一个大汉,能力就超强了。张仪面对如此局面,他应付的策略就是离间,只要楚——齐联盟破裂,楚国孤立,自西而东,扯上韩、魏、齐,加上秦国,楚国这块肥肉就可以仔细品味了。

四,张仪破坏齐楚之约的策略

"六百里商於之地"敲松了楚怀王的坚定。他认为这桩买卖值,与齐国断交。齐王也是个厉害的主,断就断,谁怕谁。他这么与楚国断交的消息传到张仪耳中,张仪立马让楚国使者去交割六里的地。楚怀王看着空手而回的使者,大怒,发兵去打秦国。

张仪给魏国带来哪些伤害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结果(3)

#鬼谷子 诞辰2408年, 探访鬼谷子故里邺城,千古奇人,道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深明刚柔之势

注意,这是一场外交纠纷引发的战争,而且先出兵的是楚国。秦国属于自卫战争,性质都变了。楚国没道理了,战争一开打,又损失惨重。如此一来,齐国不救,韩魏侵边,燕国鞭长莫及,赵国在骑马射箭,志在中山国……他们都不管秦楚这桩子事,楚国困难了。

张仪如此反复欺骗楚国,楚国被连续不断地削弱,无意中拖住了齐国和魏国,南方五国卷入纷乱的外交之战中疲于奔命。张仪不主动出兵,而迫使六国自己出兵,这仗也可以打起来,以秦人的军功爵制,不愁抢不到土他财富。张仪因此实现自己对苏秦的承诺,又达到因外交而获利的有益于秦国的机会,不曾想还给了赵国大好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赵国积极积蓄力量,国力迅速攀升。

五,齐国魏国被卷入纷争,中山国的处境危急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目的和理由全在赵王之言语中。他教导赵国臣民说:

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史记-赵世家》

中山国其实是个悲壮的国家,他们客居在中原民族建立的诸侯国之间,处境十分艰难,他们有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惯,被华夏民众称为"胡人",当初乐羊伐灭中山国,中山国被强的大魏国控制。

中山国的城址,大约位于当时晋国的东北部,所以,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中山国在春秋时期,面临的最大敌人晋国,两国自然也发生过许多的交锋,战事持续了近二百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中山国与赵国接壤最长,几乎被赵国包围,所以赵武灵王说"中山在吾腹心"。作为中原大国,赵国在当时自然是占了些上风。而中山国,基本上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张仪给魏国带来哪些伤害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结果(4)

早期的匈奴人对中原民族的危害

因此,中山国经过一次灭国后,学习进步了。他们依靠魏国和齐国制衡赵国,争取图存。中山国四邻与赵接壤,在赵国之内,又与赵国为敌。很危险,所以赵人决心伐灭中山国。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赵世家》

当时的大环境对赵国极其有利。苏秦在赵国成功后,怕秦国找赵国的麻烦,就帮助张仪相秦。张仪在秦苏在世时承诺没有找赵国的麻烦,而是在楚,韩,魏,齐之间挑拨离间。楚国因此长期与秦国韩国魏国齐国争斗。魏国齐国自顾不暇,无法再支持中山国,中山国由此失援。赵武灵王看准并抓住这短短的十几年,进行改革增强势力,连续发动对中山国的进攻,彻底地兼并了这个排名战国十二强的国家。赵国因此敢与秦国叫板。

六,秦昭王时,强悍的主父跑到秦国去侦察地形,把秦昭王吓得不轻。

这就是用实力说话。可惜赵国的上升势头突然被"沙丘事变"给掐断了。赵国的强盛,让秦国极为不安。由于苏秦没死,张仪也不想违约。既然在赵国得不到便宜,那还得在楚国这头肥猪身上割肉。

于是,有了楚怀王入武关被押一事。秦王要楚国割地来换,楚怀王不同意,秦王说,那你好久想通了好久走。再不理他了。

楚怀王寻了个空,跑了。秦人就追,楚怀王逃到赵国边境,想入赵国避难。接待楚怀王使者的是赵惠文君,也就是赵何,他爹主父赵武灵王在代国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没指示儿子怎么正确处理这桩突发的外交事件。赵惠文君狐疑不定,懦弱胆小,不敢收留危险中的楚怀王君臣。结果秦兵追上,野蛮地带走了楚怀王一行。

秦昭王因此看出了赵惠文王胆小怕事,容易欺压,他从此瞄准这个孱弱的赵国未来的君主。秦昭王怕赵武灵王,所以不想招惹赵国。不久,楚怀王死在秦国,这件事把秦国卷入极大的外交纠纷之中。


张仪给魏国带来哪些伤害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结果(5)

赵国的马匹,对它自己的壮大有积极的贡献

诸侯由此不值秦。《楚世家》

大家不想跟秦国玩了,秦国太不讲外这礼节了。后来,赵国使者蔺相如在章台宫尖锐讽刺秦昭王:

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的束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句话,秦国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君主,从来没有一个讲信用的。这话也只有蔺相如讲得出口。

七,楚怀王时代,秦国从楚国得了大片土地。

张仪用的是欺骗楚怀王,在欺骗的同时激怒楚怀王,促使楚国出兵挑起纷争。秦国几乎逢战必胜,打得楚国迂回迁都,而西方的土地均让秦国占去了。秦国的司马错早就攻占了巴蜀,张仪巧取豪夺又占了汉水流域和长江上游,秦兵以后顺江而下,把楚人赶到吴越故地,至到灭亡。

赵惠文王时,典型事件莫过于和氏璧。秦国是寸土必争的土豪,会舍得用十五座城池去换和氏璧?明摆着是秦昭王欺负赵惠文王。秦昭王想找借口压制赵国发展。所以再三找赵国的麻烦。赵惠文王之后,赵孝成王处理上党的归属问题,爆发了赵国由盛至衰的"长平之战"。

八,尾声

苏秦死后,张仪再没顾虑了,但久了也会招人嫌,他到魏国去,不久死在魏国。15年秦国不主动出函谷关攻击六国,六国还是自强大而衰弱(赵国除外),各国国力在张仪时期逆转,揭开了更残酷的新篇章。

张仪给魏国带来哪些伤害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结果(6)

著名的西安的兵马俑,席卷天下的强大军队

秦国只是自己不主动出兵,对张仪挑起的,由其他国家发兵来攻打的,予以迎头痛击。这表明秦国依然好战,只是策略改变了而已。当时,商鞅变法的治国思路需要调整以及张仪的外交方式的改变,促使各国的力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赵国灭了中山国,力量强大,引起了秦昭王侧目。苏秦死后,张仪立即展开活动,游说各国附秦,继之以秦兵征伐,秦国从六国中攻取了越来越多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