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都县曾出土一座古墓,墓中出土一件青铜器,它的出现不仅让后世了解了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精湛,同时也揭开了斧斤分别为两种器物的谜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青铜器出土三个坑(马家乡出土一个谜样的青铜器)(1)

​​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0年3月,在我国四川省新都县马家乡地区,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座长方形土坑木椁墓。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墓葬,考古专家们对其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发掘,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清理出了一件特殊的木椁,该木椁整体为楠木所制,共用34根长枋和12根短枋叠砌而成,其结构之宏大、做工之精细,在考古界中十分罕见。不过令专家们感到失望的是,在清理墓葬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发现其他随葬品,似乎墓葬早已经被盗掘过。

​​​

青铜器出土三个坑(马家乡出土一个谜样的青铜器)(2)

​​​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彻底震惊了在场所有人,由于挖掘进度的推进,考古专家们又在墓室下方发现一处腰坑,腰坑被打开之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居然是一大堆古代青铜器物,甚至内部还堆放不少炫目的黄金制品。此次出土的青铜器共有188 件,包括罍、编钟、三足器等等,其中两个方鉴与铜壶里面竟还满装着铜制的生产工具和铜兵器。更令人惊讶的是,埋葬于地下千年的青铜器,居然无一例外​的​都未生锈,甚至显现出了与黄金相同的颜色。

​​

青铜器出土三个坑(马家乡出土一个谜样的青铜器)(3)

​​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众多青铜器中,还有一件特殊的文物,该文物整体呈长条状,上有圆弧状线条,下方为方状,厚度约为半个指节。它究竟是什么?考古专家们起初并未在意,毕竟出土的青铜器实在太多,它的形状本身并不出众,根本无法与其他文物相比。当然,也有考古专家对其用进行了猜测,有人认为它可能是青铜器上的某种零部件,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撬棍,是古人在搬运青铜器时使用的杠杆,方便青铜器的运输与储藏。正当考古专家们对此争论不休时,随着一位四川籍考古专家的到来,事情开始变得更加有趣了。

​​

青铜器出土三个坑(马家乡出土一个谜样的青铜器)(4)

​​

四川籍考古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该文物其实并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战国曲头铜斤。谈到这里,不少专家顿时豁然开朗,认为斤其实就是斧,只是古人对其称呼不同罢了。翻开《辞海》、《辞源》等解字类书籍,它们都把​斤​解释为斧头,认为二者是同一样物品,其实此种说法是不够严谨的。该如何区别斤与斧呢?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区分,第一是尺寸大小,第二则是开刃的方向。清朝学者徐灏笺说:斧斤同物,斤小于斧,意思​是斤​的体积要远远小于斧头,这是二者最明显的区别。

​​

青铜器出土三个坑(马家乡出土一个谜样的青铜器)(5)

​​

其次,清朝著名的语言学家王筠还提出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镐头相似,意思就是说,斤的开刃方向是横向,锋刃和手柄是垂直的,可看成丁字,其操作方法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的锄头一类的工具。反观的斧头开刃方向却是竖向,其锋刃和手柄是平行的,样式与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斧头造型一样。一般来说,斧和斤的用途完全不同,古人经常将斧斤搭配使用,在砍伐树木之时,往往会先用斧头砍断木料,再用斤来修平斧头留下的疤痕。简而言之,就是在砍树之时,斧头用于大砍,斤用于小砍,二者各有用途,相互之间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

青铜器出土三个坑(马家乡出土一个谜样的青铜器)(6)

​​

​四川省新都县马家乡出土的​铜斤​,不仅破解了斧斤的区别之谜,而且还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古人笔下斤的真实样子,更为我们​解开​了古代“斤”这种工具的用途之谜,其意义之深厚、足以让我们对古人产生敬重之情。

参考资料:《考古》 黄李著 山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