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吴珊报道:随着天气转冷,又到了吃火锅的旺季腐竹搭配香浓的汤底,是很多市民的最爱不过,最近腐竹的销路似乎不太好有农贸市场店主称,因为网上流传一段腐竹燃烧的视频,很多人现在去饭店都不敢点腐竹,担心里面添加了东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毒腐竹的辨别方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毒腐竹的辨别方法
金羊网讯 记者吴珊报道:随着天气转冷,又到了吃火锅的旺季。腐竹搭配香浓的汤底,是很多市民的最爱。不过,最近腐竹的销路似乎不太好。有农贸市场店主称,因为网上流传一段腐竹燃烧的视频,很多人现在去饭店都不敢点腐竹,担心里面添加了东西。
视频惊悚
市民严女士报料称,最近多位朋友转发给她多条有关“腐竹燃烧”的帖子,并称这种腐竹买不得!记者查看发现,虽然这些帖子的标题不同,但都附有一段真人实拍视频。视频中,一名男子手持买来的腐竹,然后将其点燃,不时有像沥青一样的东西滴下来,看得人触目惊心。这名男子边做实验边用家乡话解释,称这些腐竹是当地特产,但是吃起来怪怪的,他当即用火来试,没想到腐竹果然遇火即燃。而那些滴下来像沥青一样的黑色物质,他认为肯定是胶,并劝诫人们不要购买这种腐竹。看完视频,严女士也用家里的腐竹做了一个实验。“家里的袋装腐竹已经开封一段时间,有些受潮,点了半天才点着。”严女士说,看到家中腐竹能燃烧,心中不禁产生恐惧。“如果真的加了胶或者其他不能食用的物质,肯定会危害健康。”严女士最终把剩下的腐竹全部倒掉。
不过,在一些帖子的评论中,也有网友表示这个实验不可信。“这个推测过于简单。”一名网友评论。
腐竹面条都可燃
为了搞清楚真相,记者来到白云区一家农贸市场了解情况。多家粮油店铺中都有出售散装腐竹和预包装腐竹。价格大约在每斤20元左右。多位店主介绍说,广东人称腐竹也叫支竹,最有名的是山水腐竹,口感香而劲道。“现在到了吃火锅的旺季,正常的话一天能卖几十袋甚至上百袋,这几天每天只能卖十几袋。”一位经营粮油生意十几年的店主告诉记者,最近腐竹生意不好做。“那个腐竹燃烧的视频我也看过,也听顾客提起。不过,那些东西根本不可信。”店主边说边从货架上取下一袋腐竹交给记者。“配料表里写的清清楚楚,成为只有水和大豆。哪里有添加其他东西?这些东西我们自己都在吃,也没出过问题。”店主表示,怀疑这次事件是有人故意搞鬼。“我专门上网进行查看,早在2011年就有一个惠州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腐竹能够燃烧因为加了东西。当时,惠州日报报道了这件事,并做了辟谣。没想到,过了5年旧事又被翻出来说。”这位店主称,当时因为互联网不够发达,所以当时没有被广泛传播,也没有引起业内的关注。
“我这里都是从厂家批发的腐竹,都是品牌货,保证没有乱添加。你拿一根实验肯定能点燃。你再抽几根面条,一样也可以点燃。没什么好奇怪的,这些东西的成分就是可以燃烧。”店主边说边给记者做了实验,结果正如店主所说。
燃烧原因
对于腐竹可燃问题,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也给出了解释。广州某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员李涛告诉记者,腐竹属于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根据燃烧判断添加有胶类物质不科学,要判断腐竹的安全性还要通过检测数据。
李涛说,当腐竹的含水量低于5%时,容易被点燃。面条中因为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在足够干燥时也可以被点燃。这些是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特性决定的,并没有不能说的秘密。“确实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生产腐竹过程中为了改善腐竹的色泽和任性添加吊白块和硼砂,不过要通过检验才能判断。”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设有食品检测室,可对顾客所购买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服务。费用方面,有的检测室给予免费检测,有的则需要适量收取费用。如果消费者心中存疑虑不妨前去送样检测。
记者手记
食品安全谣言占我国各类网络谣言近半
食品安全谣言的广泛传播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环境中的一个“顽疾”。在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公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对食品安全谣言的统计报告。当前,食品安全谣言占我国各类网络谣言的45%,位居第一。
本次网上流传的腐竹燃烧视频,时隔多年被反复传播并扩散,造成了很多消费者不敢吃腐竹的现状,进一步影响了腐竹产业的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消费者和科学真相之间的“信息真空”造成的误读、误解、误信,公众更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客观上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忧虑,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影响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当下复杂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要辨别食品安全谣言,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看消息源。查看消息是否来自官方媒体或者官方机构的传播渠道。二是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增强自身“免疫力”。诸如腐竹燃烧、面条起火之类的案例,如果了解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特性就可以轻松辨别“问题所在”。三是越是骇人听闻的消息越要理性判断、谨慎转发,要用科学检测数据判断是否有问题。目前,判断某种食品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通常要经过相关成分检测,并经专业人士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才能判断,切忌只看表面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