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收义女的礼仪(忠孝两全舍生取义)(1)

王昭君剧照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英雄,但一些巾帼英雄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观念,这些奇女子们都是有胆识、有才气的传奇女性,她们没有被束缚于深闺之中,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戎马一生,建功立业。这些闺中“奇女”,外出“拼事业”不输男子。她们的事迹存在于正史中,或是被编作小说、戏剧广为流传。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王昭君、花木兰、秦良玉的故事。

大义凛然的奉献精神

1、深明大义的品格

西汉与西域各国和亲,向来是以宗室郡主冒充公主嫁于外邦,而王昭君却是以普通民女的身份担任和亲的任务,事情便格外受到民间的重视,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流传至今。在《汉书》、《西京杂记》等众多古籍当中,详细的记载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历代文人墨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歌赋,就有五百多首。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能够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又是如何令人们对她极尽赞美之词呢。

王昭君虽家境清贫,却不缺少大家闺秀的风范,深明大义是她始终拥有的品格。当匈奴提出和亲来维系和平时,王昭君便毅然决然的从此开始了她为国奉献的一生。自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以后,每一个时代对王昭君出塞都议论纷纷。不同身份的人们对王昭君出塞和和亲之事也众说纷纭。因此王昭君的形象在无数人的描绘下变得更为生动。但无一例外的,人们对于她的看法都是敬佩与赞叹。

在多文人们看来的王昭君确实是一位身不由己,命运掌控在别人手上的弱女子形象。但是她从不因此就放弃了希望,她的心中有使命感即使她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她带着这种使命在异国他乡换回了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数十年的和平。

古人收义女的礼仪(忠孝两全舍生取义)(2)

2、无私奉献的民族气节

王昭君为何会在历史长河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她为了两国之间的联姻牺牲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上有“士”的精神。她明知画师毛延寿是一个贪财之人,可她却不同于常人,即使画师将她画的其貌不扬也拒绝行贿,这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

在匈奴虎视眈眈之际,她挺身而出,深谙民族气节,她表现出来的是正直、刚强,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的团结,独自一人前往荒蛮之地和亲。在匈奴之时顾全大局,维护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这正是中国传统的士人形象。强烈的民族气节、崇高的品质,都是王昭君被称为“奇女”的重要因素。她不仅代表了众多大义凛然离开故土和亲的女性们,在她身上更体现出了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忠孝两全的精神寄托

1、国与家的双重选择

花木兰因替父从军而流传千古,对于她的故事的流传,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民歌,花木兰征战沙场几十年,这位骁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受到无数的敬仰与青睐。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是人生选择的一大难题,简而言之,“忠”是面对对国家,“孝”是面对父母。

然而当国家利益与家庭利益发生矛盾,比如为国效力必须远离父母,而为父母尽忠却未必能忠君爱国,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普遍面临的抉择。而花木兰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尽忠尽孝的完人形象,在功成名就后并不追求名利,而是请求回乡陪伴父母,做到了忠义与尽孝的两件人生大事。

古人收义女的礼仪(忠孝两全舍生取义)(3)

花木兰剧照

2、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

“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竟然在花木兰的人生经历中得以解决。唐代韦元甫的《木兰歌》:“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以“忠孝”来看待花木兰的行为正是整个社会追求的最理想状态。满足了人们在礼制社会中想要达到的美好愿景。

花木兰所建立的功绩直接体现了身处那个时代的女子同样也可以实现社会价值。诗文中描写花木兰为从军所做的准备以及在战场上的勇猛,打破了一直以来对于女性柔弱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并且众多诗词都以尚武的女子作为女性的榜样,甚至以此感叹闺中不得志的焦虑。可见花木兰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女性对于未来有了自己的想法。

引导女性的自我抉择

过去对于社会性别的约束,意味着女性一直被要求做出合乎性别的行为,否则就会遭到谴责。许多女性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或许会使她们抱憾终身,这使女性长期处在被动的环境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关系和风气。女子上阵杀敌更是违背了儒家礼教的要求,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先例改变了社会对女性固有的观念,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为女性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能够给女性一种鼓励,她们不再是只能待在深闺之中虚度光阴的弱女子。她们也可以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古人收义女的礼仪(忠孝两全舍生取义)(4)

花木兰的“奇女”形象激励着女性寻求自由,成为社会文明进步、性别平等的代表。《娘子军连歌》中有:“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花木兰的形象不仅激发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更是女性追寻自我的启蒙。花木兰的形象给予了女性勇气与力量,让女性拥有了获得自由、对待不公的坚韧意志,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是从精神上改变了人们从前对于女性的定位。

花木兰的故事令所有人感到骄傲自豪,并且了解了花木兰故事的人都会被她远超于众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这也反映在历朝历代诗人们的笔下对花木兰极尽称赞的诗篇,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叹于花木兰的勇敢与毅力。花木兰的形象改变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是真正的奇女子。

古人收义女的礼仪(忠孝两全舍生取义)(5)

秦良玉剧照

巾帼英雄的担当

1、放弃小我的洒脱

在历史上除了花木兰之外,还有一位同样为了国家尽忠职守的女子。明朝末年的秦良玉是唯一一位被记载到正史列传中的巾帼英雄。《明史》中记载:“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她是洒脱、大度、谦虚的,赫赫战功于她而言不过是虚名,并不值一提。秦良玉展现给世人的形象就是大明的守护神。

在明朝军队面对敌人的进攻溃不成军时,是秦良玉力挽狂澜,将清军击退,还将自己的家产充公用来维持军队的供给。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永远是临危不惧的样子。在她的身上充满了为民族大义舍弃小我的精神。

2、舍生取义的勇猛

明朝的倾颓之势已不可挽回,但秦良玉仍然是在乱世飘零之际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英雄。即使她的丈夫和兄弟都是为国而牺牲,但她从来不会有怨言,这是一位真正忠肝义胆的女子。“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一代女将军的气魄,即使是男子又有多少人能比得上呢。秦良玉解救国之危难、奔赴道义的精神与那些寡廉鲜耻,只会夸夸其谈的大臣相比,当真是明朝的奇女子。

古人收义女的礼仪(忠孝两全舍生取义)(6)

秦良玉的“奇”在于明末乱世,文人爱财,武人怕死的世道,人人都在想着怎么寻找下一个谋生的出路。而她依然坚持抗击清军,人们以为柔弱的女子只能每日待在家中虚度光阴,可她却向所有人证明了女子也能成为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女将军。她留在人们心里的是英姿飒爽、勇敢无畏的她,这位巾帼将军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传奇。

这三位与众不同的女性,为何能被后世称作“奇女”呢,她们的奇在于她们超脱于世的精神。王昭君以强大的使命感使汉朝人民拥有了十多年的和平生活;花木兰用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忠孝两全的难解之题;秦良玉用一生的戎马保护着明朝的河山。她们所创造出的“奇女”形象是留给所有人的榜样。

从“奇女”们的身上能够看到她们在面对危机之时所作出的与她们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的解决方式。她们有着坚毅、勇敢、无私、洒脱等等美好的品质,她们的故事不仅带给人无尽的想象,代表了人们对向往中世界的希冀,更是给人极大的鼓舞与力量。这些“奇女”们的形象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她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所散发出的光芒,吸引着后世的人们对她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

总结

在王昭君、花木兰、秦良玉的身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女子远离故乡和亲人,都是为了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秦良玉在年幼之时还以花木兰为榜样,认为花木兰可以代父从军,那么她也可以带兵打仗、为国效力。她们能够被称为奇女子,不仅是因为她们拥有了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更是因为她们打破了几千年来世人对女性固有的看法,正直、无私、忠诚、勇敢是她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