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关于曹操是如何进到洛阳,如何掌控的洛阳局面,记载的很少。只简单提了那么几句,一是董承为对付韩暹暗地里勾结曹操,二是曹操很快掌控洛阳局面,以至于之前专权的白波将领韩暹只能单身逃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影响了之后东汉局势的走向,这个影响一直持续到魏代汉的三国,可是具体曹操是怎么做到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东汉朝廷,却几乎一个字都没提。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1)

图1、曹操见到汉献帝(《犯长安》)

我们可以稍微推测一下,先是之前阻挡曹操军队西进的董承联系曹操,早有迎奉天子想法的曹操很快带兵悄悄迫近洛阳,进而在董承势力的配合之下,进到洛阳城,首先接管了汉献帝刘协的护卫,之后又控制了京城的防卫。这些事情做得几乎没有一点纰漏、一点意外,以至于之前专横跋扈的大将军韩暹除了逃跑没有一丁点的反抗,以至于写三国志、汉书以及各种野史札记的历史作者们没有任何素材可发挥。

仅仅从控制接管洛阳这样的干脆劲,我们就可以看到曹操比之前皇帝刘协身边这一连串权臣们,高明厉害的地方——对大局的掌控力。当然这得益于曹操不一般的大局观。正是这样的大局观,让曹操不会因为一时的失利灰心丧气,也不因一时的得势而得意忘形。掌控京城局势,对于曹操来说只是第一步,因此此时的曹操依然是一脸严肃,没有半点的高兴得意。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2)

图2、韩暹(百度百科)

确实曹操应该紧张,想想之前汉献帝刘协身边那些权臣们的下场,董卓、王允、李傕、郭汜、韩暹等等。“挟天子”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只要你走近到皇帝身边,你可就成了众多势力攻击、诋毁的对象;更别说你挟天下之主了,紧随而来的会是什么?各种道德绑架就在其中,“刺杀”、“政变”随时会来,最高权力这把双刃剑,刺死的一般都是离它最近的人,特别是手握他的人。这些握剑的人,连死带伤已经四五拨了。

可紧张归紧张,事情还是要照做,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的曹操已经没有回头路好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局面、什么样的问题,他只要迎面向前,就能够解决。对于眼下的曹操,最重要的是稳住局面,闹不好就要和王允一样,短短四十来天就让人翻盘,也不是没有可能。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3)

图3、曹操拜见汉献帝(《犯长安》)

确实曹操没有王允那样不识时务、不懂变通。对被自己接替的、对自己威胁最大的白波军将军们,曹操没有乘胜讨伐,穷寇莫追的道理曹操懂得。而且还让汉献帝刘协发了一道赦免韩暹、张杨等人罪状的圣旨。虽然史书上说这道圣旨是因为刘协感谢韩暹、张杨等人护卫之功,可这一招对曹操稳住白波军将军至关重要。不是白波军这些人不需要处理解决,而是时候还没有到。此时洛阳周围,白波军的势力不小,张杨和南匈奴人的实力也不可小觑,稳住他们,让他们别感到威胁、能够接受自己,对曹操来说就是利好。

接下来曹操还是拿了几个人来彰显自己权威,只不过被杀的这几个人,是几个根本没啥影响力的小人物,被杀的人包括尚书冯硕、议郎侯祈、侍中壶崇。可以推算这几个肯定不是董承一党,和韩暹他们白波军关联也不大,仗着韩暹等人的庇护一定做过一些不得人心的事,名声一定不怎么好,刘协也一定不怎么喜欢。这几个在史书上,别的地方没怎么被提起的几个人,成了曹操祭旗的刀下鬼。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4)

图4、董承

彰显权威除了杀鸡儆猴之外,还需要封赏,受封的人自然少不了董承,包括董承在内一共十三个人被赐侯爵,其中包括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受封的人没有一个是曹操的亲信,多数是跟着汉献帝一路过来的臣子,多半应该是董承的嫡系。曹操控制洛阳,最大的受益人除了曹操还有这位董承。换个角度看,是董承借助曹操势力挤跑了韩暹。可是董承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迎来的这个对手,比韩暹要强大的多。

同时,曹操还下招褒奖了之前在汉献帝东归路上被李傕军队杀害的射声校尉沮俊,追赠他为弘农太守。按理说沮俊早在汉献帝渡黄河之前就被杀害,在安邑的时候,就该被封赏,可为啥一直到曹操进京之后,才追封呢?其中原委很难说的清楚,不过从曹操这一方看,做这件事有利无害,能够告诉天下沮俊这样的忠贞之士和我们是一路人,我们也像沮俊真心对大汉天下负责。通过这样的追封,稳住一路跟随汉献帝而来的群臣的心,再合适不过。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5)

图5、董昭拜见曹操(《犯长安》)

可以上的这些手段,对此时的曹操来说,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今东汉朝堂上的诸多势力,不能靠简单的封赏就能摆平的。东汉朝堂上的大多数人,曹操这个外来户,这个到最后才插足进来的主,心底里服的没几个。何况此时的洛阳周边,不完全被曹操控制,这时候如果再有势力强大的人插足进来,比如袁绍,曹操真不一定能挡得住。面对这样的状况,曹操该怎么办呢?

就在曹操焦虑不安的时候,一直仰慕曹操,已经暗地里帮过曹操好几次的董昭来了。曹操热情迎接,并坐交谈,聊到当前状况的时候,曹操为难的问董昭:“我现在已经到京师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6)

图6、董昭与曹操(《犯长安》)

面对曹操这样的提问,董昭这样对曹操说:“将军你兴义兵以诛暴乱,如今入朝天子,辅翼王室,这样的功劳堪比春秋五霸。可是洛阳周边有诸多势力,各位带兵的将领也各有打算想法,未必能够服从将军您。如果你要留在京城辅佐陛下,在情理道义上也有诸多难题要面对,唯一的办法就是移圣驾到许县。当然迁都许县一样有利有弊。不利的一方面在于朝廷刚刚经历波折回到旧都,天下人无论远近都举着脖子期望着能够安定下来。如果再迁都,势必让天下人心生厌恶。可是行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之功才可。利弊得失还是请将军你考虑周全,选择最优方案。”

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到了哪里(史书为啥没曹操掌控洛阳的记载)(7)

图7、杨奉把守着要塞

董昭的这一番话正好说道曹操的心坎上,如今自己身在洛阳的难处被一语道破,准备迎奉天子到洛阳的打算也被董昭看透,看来他一定有办法。曹操于是接着问董昭道:“我确实是这样计划的,可是如今杨奉带兵驻扎在梁县(今河南临汝),而且他麾下全是精兵,他会不会从中阻拦呢?”曹操对董昭还真是直白,没有回答怎么选择的问题,而是直接说出了把汉献帝带到许都最大的难题。确是和明白人说明白话,董昭既然都这么直白了,何况藏着掖着呢,说不定他有什么办法,帮自己解除杨奉这个威胁呢?那董昭真有办法吗?


历史深处和您一起重新打开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