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怎样正确做家庭教育)(1)

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针对普通家庭便捷学习的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从历代家训中择取最经典的四部:《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训儿俗说》,冠以“中国四大家训”之名出版,于昨天在学悦风咏书社正式首发。

此次出版的“中国四大家训”,堪称精华中的精华。选择的标准,一是作者亲撰,后人整理编纂而成的不收。二是自成系统,论说详明全面,用现在的话就是专著,而非单篇。三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即有经典性。四是对现代生活的适用性强,即其精神保持高度的活力,形式方面做适度的转化就可应用于现代生活。

“中国四大家训”涵盖学习、修身、处世、治家、教子、交友、用人等方面,浓缩了几大家族千年的家庭教育智慧。其中,《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历代家训之祖,重视早教和学习习惯培养,凝聚作者颜之推一生的生命体验、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法。《温公家范》是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的传家宝,它用历史故事讲透为人德行修养。《袁氏世范》堪称中国古代读书人“处世、治家”的启蒙课本,其作者——南宋的袁采,生活的年代大致与儒家集大成者朱熹同时。《训儿俗说》是明代晚期袁了凡给儿子的人生之书、了凡四训的源头活水,注重培养自信自强的性格底色。

真正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怎样正确做家庭教育)(2)

中国家训的历史源远流长,凡有读书人的家族,都有自己历代相沿的家训和家族文化。在“中国四大家训”责编刘海滨看来,学习家训最直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培养下一代。然而,学习家训首先是父母提升自我,丰富家庭生活乃至改变人生的机会。中国文化是以修身为本的。所谓修身,就是通过自我修养身心,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体验更丰富美好的人生。以此为基础,营建家庭氛围,培养下一代,此之谓齐家。由此向外推扩,改变社会环境乃至人类生态,此之谓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为本,修身既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一切事业的最终目的,换言之,个人通过从家庭到天下,做各种事业来修养自身;传统文化就是以这样的逻辑架构,整体呈现,并代代相传。

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注意到,“中国四大家训”全书每篇不仅对原文进行了注释、译文,对生僻字、多音字标注拼音;还在每个段落或章节下增设“实践要点”,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传统家训对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让读者读得懂用得上。

比如,对于家训中的主要内容——忠孝,现代人往往从“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想当然地认为提倡忠孝就是等级压迫。从经典的本义来说,忠、孝在各自的语境中都包含一对关系,即君臣关系(可以涵盖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并且对关系的双方都有要求,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说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要有子的样子,对双方都有要求,而不是仅仅对臣和子有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个要求是“反求诸己”的,就是各自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对方,比如做君主的应该时时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仁(爱民),做大臣的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忠;做父亲的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慈,做儿子的反观内省是不是做到了孝。如果只是要求对方做到,自己却不做,就完全背离了本义。

真正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怎样正确做家庭教育)(3)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