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其中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总)1.个体心理(即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通过客观的方法测量外显行为,从而推断内部心理;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至今仍是心理学界一未解之谜,在书本上涵盖为三个方面,包括意志,认知和自我觉察;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社会人,社会以个人为基础,而社会又会影响个体的心理。

知识点2.认知,到底何为认知?认知(cognition)是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叫信息加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就是认知过程。

知识点3. 观察法的优缺点,适用情况。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定义)优点:1.适用范围较广,简便易行 2.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心理现象的真实状况。缺点:1.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结果难以重复验证 3.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4.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5.观察容易“各取所需”。适用情况: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加以控制。

知识点4. 实验法的优缺点。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目的在于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定义)优点:1.可揭示因果关系 2.可重复验证 3.实验结果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在实验中容易产生主试的实验者效应和被试的要求特征效应。

知识点5.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1.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意识 2.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观念),和情感(情绪)三种元素 3.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评价:1.贡献: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局限: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内省法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许多高级的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研究。(扩展:构造主义作为心理学的开山学派,有其重要的一面)

知识点6. 机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观点:1.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各个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3.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评价:1贡献: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过程2.局限:具有折中主义倾向,理论和方法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扩展:“意识流”是机能主义提出的。)

知识点7.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使用实验法3.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由环境控制和决定。评价:1贡献:强调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对心理学走上科学道路有积极作用2.局限: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作用,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扩展: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斯金纳的小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知识点8.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观点:1.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2.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评价: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有重大意义。

知识点9.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评价。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埃里克森观点:1.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欲望和动机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3.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4.通过精神分析可以发现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得到宣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评价:1贡献: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2局限: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把意识和无意识对立起来,早期理论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

知识点10.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奈塞尔,西蒙,纽维尔。观点:1.认知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2.人是一种信息加工者,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3.环境提供的信息是通过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人类行为的。

知识点11.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生理心理学2.行为主义3.心理动力学(后精分学派)4.认知心理学5.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6.积极心理学

知识点12.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和弗洛伊德观点的不同点。1.研究对象:弗洛伊德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2.研究内容:弗洛伊德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更强调意识和自我3.力比多: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在儿童时期的作用,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把青年期看成是力比多的高潮时期。(扩展:后弗洛伊德主义者代表人:埃里克森)

知识点13.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1.认为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2.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3.强调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并获得最高成就,即自我实现。(扩展: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因篇幅限制,完整版见公众号(psy考研人),因21考研出题方式改动较大,给22考研人一个提醒,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考过的题也可能重复考,所以在这里化面为点,让知识可视化。欢迎大家来公众号探讨知识,一起学习,若有幸见证彼此成长,也是幸事。

最后,致所有心理学考研人:

纵有山阻石拦,但大江终究要东去。

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

与君共勉!

普通心理学笔记第四章(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知识点整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