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

90年代的革命事业(黄金时代中的伟大革命友谊)(1)

王二: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也是“多余人”。他是个21岁的青年,思想敏锐,忍受着饥饿、蚂蝗、繁重的劳动对肉体的折磨、忍受着恶人的压迫,却无法逃避,内心里滋生了仇恨意识、陷入孤独与苦闷。

陈清扬:女主人公,莫名其妙背上骂名,被人们称为“破鞋”。受王二“伟大友谊”的召唤,与其纠缠不清。为摆脱罪名而成为人们口中真正的破鞋却又不在被人提及。

开篇便写陈清扬找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但王二偏要说陈清扬是破鞋,“所谓破鞋,乃是一个指称,大家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什么道理可讲。大家说你偷了汉,你就是偷了汉,这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并向其解释原因

后来陈清扬又下山找王二,因为传闻她和王二在搞破鞋,她要王二给出他们清白无辜的证明。而王二倒倾向于证明自己的不无辜。后来,王二以“伟大的友谊”之名和陈清扬搞起了“破鞋”,然后出逃,离开了农场,先是到后山,后来又驻扎在章风山。

半年后,在陈清扬的建议下,他们又主动回到农场, “出斗争差”,写交代材料,如此,直到“文革”结束。

文中精彩句子: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90年代的革命事业(黄金时代中的伟大革命友谊)(2)

小说让读者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展现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竭力规劝和引导着大众对性的健康认知,这对节制原欲时期的人来讲是写实快感的还原,对现代人而言,也是—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表达。他笔下的性就如同生命本身,健康、干净,既蓬勃又恬淡。

因其尺度较大,被人道为风月读物。但读过却并非如此,王小波的幽默,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大胆谈性,但是却让人觉得坦荡又纯洁。

陈清扬与王二的伟大友谊从未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自始至终,王二将陈清扬作为释放欲望的工具,陈清扬则将王二视为自己对抗秩序的武器。这种孱弱的爱根本无力抵抗时代的荒谬,也拯救不了迷失的灵魂。

王小波借助这则黑色幽默表现了特殊年代里,公共经验和秩序对人性的压迫。这部王小波从十二岁开始构思,一直写到将近四十岁才完篇的小说,凝聚了王小波的自由意识、现实批判精神,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

90年代的革命事业(黄金时代中的伟大革命友谊)(3)

在文革的背景之下

满是荒诞与摧残对抗

社会动荡

压抑人心

人们的情绪情感难以表达

黄金时代

是人在极度压抑的时代下的

自由与精神的放纵

是束缚之下人对自由自由的追求

不管在什么年代

不管如何压制人性

我们依旧可以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

肆意称王游荡

追求自由的光

追求自我的光辉

何来以伟大友谊之名对抗世俗的说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