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这四部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
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一直为读者所称道。
在清朝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之前,明代李渔就已经有了“四大奇书”一说,他们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金瓶梅》。
《红楼梦》问世之后,就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四大奇书”也逐步改称“四大名著”。
在介绍这四部名著为何最终排列“四大名著”之前,让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四大名著”的基本情况吧。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总合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最终著作的一百二十回关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很经典,读者很喜欢,因而传抄和刊印版本很多。一般有金批、毛批和御批三种说法。
现在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共240册,这恐怕是所谓的御批一说。
清朝毛纶、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变成了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也就是毛批三国,其影响力最大,传播最广。
至于说“金批”本,经过专家考证,是伪冒金圣叹所批,有人认为并不存在“金批”本一说。
豹眼手上有一套比较全的明清小说全集,其中《三国演义》的序就是金圣叹所作,也是一百二十回的版本。
豹眼查阅该书校点后记,也没有说明白金圣叹是不是批过,偶以为金圣叹作过序但未必批过,或许是这个情况。
作者罗贯中
(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代表作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等,但都没有《三国演义》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贯中十四岁母亲病故,于是辍学跟随父亲来到苏州,并在此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
元末天下大乱,罗贯中作为幕僚与施耐庵一起参加张士诚的军队反元,一段时间后离开。因为与吴王朱元璋曾经为敌,在朱元璋做了皇帝建立明朝以后,罗贯中放弃步入官场的机会,潜心小说、戏剧创作。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师徒关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是罗贯中所作。
《水浒传》
《水浒传》别称《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
但对于这部著作的作者,有很大的分歧,具体如下:
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其所见本,前署“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认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是罗贯中所作。
不仅作者存在争议,现在流传的版本也有多种不同。最常见的有100回本、120回本和七十回本。
其中100回本在“招安”之后,有“征辽”和“镇压方腊起义”等情节;120回又穿插了镇压田虎、王庆的情节。
后金圣叹将此书删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后的事,称为70回本(实为71回)。
《水浒传》是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特别是电视剧插曲一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哦”,那叫一个荡气回肠啊!
不过呢,都说是“逼上梁山”,像卢俊义等人不就是被宋江、吴用等人逼上梁山的吗?
把人家逼上梁山,回过头来再去招安,这叫啥事哦?!要不金圣叹看不下去了,把“招安”之后的情节删除呢?
看来,此书作者心里也很纠结哦。
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1)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白驹场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相传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施之常后裔,幼年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读,有时去学府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经》、《礼记》等许多书,成为饱学之士。
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浏览各种书籍。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
那时,苏州城里还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也经常去消遣。
据《施氏谱序》记载:
元末张士诚起兵反元,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职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
朱元璋兵发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求助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顾逖邀请他来到兴化避难。
于是,施耐庵携带续妻及门人罗贯中渡江北上,暂住顾逖家中,并在此隐居著作《水浒》。
明初洪武年间,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政使出使四川,功成辞官荣归故里。徐麒请隐士施耐庵到家里当私塾先生,于是,施耐庵边教书边写作《水浒传》,当地人都尊称他为“耐庵公”。
今人一般认为施耐庵就是《水浒传》的作者,但也有人认为是同徒弟罗贯中合著或者由罗贯中续写。
《西游记》
《西游记》别称《西游释厄传》,是明代吴承恩所著一百回小说(实一百零一回)。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元末明初杨讷所作杂剧为基础创作而成。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具有伟大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男,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屡受挫,嘉靖中补贡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出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遂闭门著述。
《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大观琐录》 《金玉缘》 《情界铨》等。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清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作者无名氏,后由程伟元、高鹗整理。
前八十回 在曹雪芹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传抄本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的续稿一起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开始流行,但前八十回曾有改动。
《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大旨谈情”。
隋唐以前,中华文化受尚古尚朴影响,没有专门研究、开示、描画心性的作品传世。
隋唐之后,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发展,佛教特别重视研究、开示、描写心性,禅宗更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立宗宗旨。佛教对社会风气、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如此,但关于心性方面伟大的著作并没有出现,直至《红楼梦》的问世。《红楼梦》是中国唯一一部明确以“谈情”为主旨的著作,并且取得极高成就的小说。
这与《金瓶梅》有很大不同,《红楼梦》一出世,《金瓶梅》也就失去了“四大奇书”之一的地位。
红楼梦的分支是:类似于史记功能的《石头记》;类似于世情小说的《风月宝鉴》;类似于传奇的《金陵十二钗》;类似于见闻录的《情僧录》。多个旨意融于一书,一击两鸣,一笔多用,一言两味或者多味,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难度极高,成就也极高、极大。
作者曹雪芹、高鹗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出生地:南京(金陵);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朝廷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了多次打击,曹雪芹父辈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被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日渐衰微,从此他的生活一贫如洗。
曹雪芹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于是专心致志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次年除夕,曹雪芹因贫病无药医治去世,由好友资助才得以下葬。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辽宁铁岭人,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
其先祖清初就寓居北京,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官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
经胡适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成,但这一点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不管咋说,高鹗对于《红楼梦》的流传于世,是功不可没的。
关于“四大名著”之说的由来
国人喜欢论资排辈,此风由来已久。
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照他的说法,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分别是:《庄子》、《离骚》、 《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
之后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伪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
当时,已经有了李渔的“四大奇书”之说。
李渔曾在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时称:
“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
可见,在李渔之前,冯梦龙就提出了“四大奇书”之说。
之所以如此,无非就是书商们商业宣传、推广的需要。
后来,《红楼梦》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
至于“四大名著”之说,却没有明确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延续了“四大奇书”的说法。
伟大领袖曾经说过:
“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这是不是说“四大名著”是由伟大领袖一锤定音呢?
豹眼认为,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除了这四部著作之外,像《聊斋志异》、《儒林外史》、《金瓶梅》以及《三言二拍》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小说,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好好读一读。
至于谁能够进入四大名著之列,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于定论。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