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多种活动的兴趣。
济南市第二机关幼儿园围绕《养成孩子好习惯》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孩子们通过学习,能自觉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上下楼梯靠右走,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具和学习用品用完后放回原处,不抢别人的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等等。
二、从小事做起,教育孩子养成节约用水、不浪费物品、不乱丢垃圾、爱护小花小草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前期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对某件事情的认知要通过亲自感知来实现。如:培养孩子节约用水的习惯;告诉孩子水是人类很珍贵的资源,越用越少,喝水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接一大杯,喝一口就不喝了,然后倒掉,老师就引导小朋友不要浪费水,做到用小水杯喝多少接多少,喝完再接。洗手的时候,要注意随手关上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做手工的时候,教育孩子把剩下的废旧材料扔到垃圾桶里;吃饭的时候,教育幼儿不浪费饭菜,落实“光盘行动”。让值日生轮流给“自然角”里的植物浇水,培养孩子爱护植物的情感和责任感。在美术活动中,告诉孩子注意整洁,不乱涂乱画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初步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文明的,形成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做好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喜欢模仿,而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争取家长的配合。对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老师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专栏、微信互动群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早期对孩子进行好习惯的重要性,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和大力配合。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做出表率,及时表扬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真正做到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
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家长要做到和幼儿园教育同步,在家庭中注意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千万不要对孩子放任和娇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是孩子受益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