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柴桑区十大名人之八德高望重许德珩的故事

九江孝树文化传媒搜集整理

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九江德化人。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青年时代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成为学生领袖。曾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有《社会学讲座》、《哲学的贫困》等。

江西历史十大人物排名(九江市柴桑区十大名人之八德高望重许德珩的故事)(1)

1、人物轶事

江西历史十大人物排名(九江市柴桑区十大名人之八德高望重许德珩的故事)(2)

幼年时期,许德珩十分聪慧,6岁随长兄德琛在家馆读四书五经。后入私塾,深得塾师刘畅春赞许。第一年读完《三字经》《幼学琼林》。第二年老师给他开讲《诗经》《左传》《四书》。以后又自学了《纲鉴易知录》等。几年私塾,给他打下了深厚的典经研读基础。父亲从绍兴回来,指导他读《新民丛刊》,邹容的《革命军》,严复译的《天演论》和梁启超的文章,这些新书给他灌输了民主革命思想,对他启发很大。 许德珩于光绪三十二年向在九江小学读书的同学学会了英文字母。从十六岁起,到九江县城向一位同文书院的毕业生学英文和数学。因无力在城里食宿,只好每天徒步往返四十里,进城求学,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苦学两年,奠定了后来进入中学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体质和意志。宣统元年,德珩考入九江中学堂(前身为濂溪书院)。在校期间,他学到了科学知识,接触了新思潮,颇受杨秉笙(地理教师)、王恒(图画教师)两位曾留学日本的老师器重。经他们介绍,德珩参加了同盟会,剪去了长辫子,立志改革。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爆发,九江宣告光复。许德珩以许础的名字,投笔从戎,参加宪兵队。李烈钧任九江都督期间,他由当时宪兵司令、革命党人廖伯琅推荐,到秘书处任秘书。孙中山1912年10月到赣视察,他在九江亲自聆听了孙的讲演,孙中山的伟大革命精神使他深受鼓舞。不久因不服李烈钧重罚一名士兵而脱离部队,重返九江中学堂读书。1913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任讨袁总司令,并发布讨袁檄文。德珩再次投笔从戎,第二次到李烈钧部,参加湖口讨袁之役。 1915年初,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后,结识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以李大钊介绍,他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并和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以扩大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影响。他是当时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的《国民杂志》负责人之一。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许德珩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学生界宣言》。

  赴法勤工俭学时期,许德珩为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法勤工俭学。德珩自1915年丧偶,便立志求学与学生运动,改字“楚僧”,以示无意续婚。一次, 在与君展通信中,她把德珩署名“楚僧”的“僧”字圈掉,写上“生”。改为“楚生”。表露了姑娘的爱慕之情,从此,他们友情进入爱情,在感情上深入一步。1924年夏,君展在法国里昂大学毕业,得到了硕士学位,入巴黎大学理科,并从居里夫人学习镭学,他们才经常会面经过五年多时间的互相了解,在蔡元培的极力撮合之下,于1925年在巴黎中国饭店举行婚礼。蔡元培赠十六字红缎题词:”爱结同心,互助互励。学术事业,勤奋无已。 1927年春,许德珩夫妇受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的鼓舞,酝酿回国,后因劳君展正从居里夫人研究镭学,于是决定德珩一人先行回国。回国后,他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教官,讲授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史。继而应恽代英之邀到武汉,担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政治教官,武汉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又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大革命失败时期,许德珩于1927年9月初偕夫人君展离开武汉,到达上海,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的翻译工作。1931年,许德珩应北京大学之聘,赴北平任教,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许德珩积极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周恩来的建议,许德珩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抗战,保卫家乡。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许德珩报告筹备经过,会议推选许德珩为九三学社理事长。5月12日又推选褚辅成、许德珩、潘菽等为常务理事,他主持社务活动,成为九三学社主要的创始人。1946年暑假,许德珩回北平担任北大教授,劳君展因已就任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院长暂缓北上。许德珩积极参加了国统区的要求和平,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6年秋,国民党当局决定召开国民大会,许德珩是参政员,因此是国大当然代表。他立即发表谈话,拒绝参加,旗帜鲜明地响应中共反对片面召开国大的主张。1946年12月24日,侵华美军奸污了一名北大女生,引发了全国的-运动。30日,北平学生举行反美大,许德珩和北大其他47名教授联名致函司徒雷登,要求严惩肇事者,“保证以后绝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1947年2月,为反对北平反动当局逮捕大批民主人士,许德珩与朱自清、张奚若、陈寅恪等发表保障-宣言。5月4日,他参加北大学生的五四运动纪念晚会,鼓励学生们“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向后看是没有出息的”。

1949年1月26日,许德珩以北平文化界民主人士的名义表示拥护毛泽东的声明,同一天,他以九三学社名义,发表拥护中共八项条件的宣言。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日清晨,北平各大专院校师生齐集北大民主广场,庆祝北平解放。清晨5时,天还没大亮,到会群众已达万人以上。许德珩应邀在会上讲话,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满怀深情地说:“天快亮了!太阳快出来了!妖魔鬼怪快要消灭了!我们热烈地欢迎北平的和平解放!”许德珩作为九三学社的代表出席了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作为一名国务活动家,他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人物生平

江西历史十大人物排名(九江市柴桑区十大名人之八德高望重许德珩的故事)(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九江宣布光复。许德珩以许础的名字,投笔从戎,参加宪兵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许德珩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学生界宣言》。1920年初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底归国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秘书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许德珩于1927年9月初偕夫人君展离开武汉,到达上海,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的翻译工作。1931年,许德珩应北京大学之聘,赴北平任教,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许德珩积极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周恩来的建议,许德珩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抗战,保卫家乡。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举行成立大会,许德珩被选为九三学社理事长。解放战争时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德珩满怀豪情地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工作。他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还是九三学社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许德珩同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和宋庆龄等,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90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