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相敬如宾的成语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相敬如宾的成语故事(小心翼翼长舌之妇)

相敬如宾的成语故事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这种影响经久不衰,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来自《诗经》,有些直接袭用了《诗经》的四字原句,有些则经过调整字序或是总结语意而得。太多成语的源头都藏在《诗经》里,数量之众,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它们劝诫君王、贬斥丑陋,歌颂亲情友情和爱情,并以动物的自然天性昭示某种世间哲理。

白圭之玷

出自《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释义:白玉器上的斑点或瑕疵,比喻美中不足,略有些小缺点,常用以表示惋惜。《抑》是卫武公用以自我警示和讽刺周平王的规劝讽谏诗。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千古箴铭之祖”,它不仅包含很多传世的箴言,还衍生出许多成语,如“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诫”等。

甘之如饴

出自《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释义: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某件事物,甘愿承受艰难和痛苦,不仅不觉得苦,心里还感到甜。这是周人记述其祖先公亶父事迹的诗,通过描绘公亶父带领周族人迁国开基、封疆划界,开渠垦荒、建筑房屋、安居乐业的一系列情景,赞颂了公亶父这位周族首领的丰功伟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释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不过这个成语在这首诗中最初的用意并不是为了阐释哲理,而是赞颂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之美。

段仲仪向水静杰建议请美国出马解决乱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源/电视剧《远征!远征!》截图

寿比南山

出自《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释义:寿命的长久可以和终南山相比。这是一首为君王祈福的诗,记录了周宣王的老师和群臣在其登基时对他的期望与祝福。

(明)吕纪 南极老人像(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小心翼翼

出自《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释义:翼翼: 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在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大明》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

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出自《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释义:通常情况下,人们吟诵诗经总是先从这一首开始。诗句描写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美丽贤良,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思慕,求而不得,日夜思念,翻来覆去睡不着。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微妙,孔子也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我国古代“窈窕淑女”成为人们对女子的最高评价之一。

宋摹《洛神赋图》(局部),窈窕淑女,在水一方。来源/故宫博物院

信誓旦旦

出自《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释义: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旦旦,指诚恳的样子。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语气,回忆了从恋爱到被求婚时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信誓旦旦”本身没有贬义成分,但常用来表达起初充满信念、态度诚恳,但承诺的事情并没有实现,或是没有好的结局。

泾渭分明

出自《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却清浊不混,界限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女子在诗中用渭水中流入泾水后表面变浊,其底仍清,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同时也痛斥丈夫抛弃自己后转而新婚、丝毫不怜惜自己的无情行为。

寒泉之思

出自《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释义:春秋时卫国浚城的一处泉水,不管春夏秋冬,它的泉水都是冷的,被称作“寒泉”。诗人以寒泉比母,用寒泉之思比喻子女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后人常用“寒泉”的典故来代表母爱。不过学界对此诗的解读并不统一,例如《毛诗序》认为这是赞美孝子的诗,而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

毕恭毕敬

出自《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释义: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或端庄有礼貌。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王后,申后生的太子宜臼也被废黜。宜臼写《小弁》表达低落的心情。这句诗即出自《小弁》,意为看到故乡屋边的桑树与梓树,必定要毕恭敬止,以表达对父亲的恭敬和对母亲的依恋。

袍泽之谊 同仇敌忾

出自《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释义:在军队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战友情谊。这首诗是秦地的军中战歌,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和热情互助的浓烈情感。清末陈继揆在《读风臆补》中评价此诗:“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死生契阔

出自《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释义:契阔的意思是聚散、离合,意为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此诗描写征人被迫从军南征,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与家人别时信誓,不料归期难望,信誓无凭。现代人常用它形容爱情的坚贞,不过东汉末年的郑玄将此句解读为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

影视剧中的“与子成说”。来源/电视剧《步步惊心》截图

哀哀父母

出自《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释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为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无法对父母病痛和老死照料赡养,痛苦却无能为力。这是一首悼念父母的祭歌,也是对暴政不满的哀鸣。

不稂不莠

出自《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释义:精耕细作,地里除了庄稼没有杂草。这是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诗歌抒发了人们经过辛苦的劳作迎来丰收的喜悦心情。“不稂不莠”后来用以指土地荒芜、寸草不生,不仅长不出庄稼,连稂、莠这样的杂草都不生。形容耕田者不成才、没出息。

明哲保身

出自《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释义: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持自身的美德与美名,为褒义。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怕受连累而对原则性问题采取回避、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为贬义。《烝民》是周朝大臣尹吉甫送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时,赞美宣王善用贤才及仲山甫才德出众的临别赠诗。诗中很多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被后人提炼成成语,如“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斤斤计较

出自《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释义: 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斤斤其明”原本在诗中是褒义,意为英明善察好眼光。此诗的创作目的是称颂武王和成康的功德之盛,而由此句延伸出的成语“斤斤计较”,则带有了明显的讽刺和贬义。

做生意时讨价还价,都需要“斤斤计较”。来源/电视剧《赘婿》截图

充耳不闻

出自 《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释义:褎指服饰盛美,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将玉饰品塞住耳朵装聋。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不同说法,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批评卫国君臣不救黎侯的诗。

古装剧中的冠冕和充耳。来源/电视剧《三国机密》剧照

高高在上

出自《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释义: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具有贬义成分。

古代的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来源/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巧舌如簧

出自《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释义:簧是乐器中有弹性的、用以振动发声的薄片。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能够像簧片一样发出动听的音乐,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影视剧中的苏秦。战国时期游说诸国的纵横家,皆是“巧舌如簧”之辈。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截图

长舌之妇

出自《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释义: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的女人。中国封建社会,男子休弃妻子有七种“正当”理由,即“七出”,其中有一条“口舌”,就是针对“长舌妇”,意思是妇人搬弄是非到了影响家族团结、兄弟不和的地步,可以休妻。

桃之夭夭

出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释义:诗的本意是形容桃花开得茂盛而艳丽,用以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因“桃”的谐音是“逃”,这个成语后来被人们借用为“逃之夭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是一种诙谐略带贬义的说法。

影视剧中的“桃之夭夭”。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不可救药

出自《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释义:原义是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药:治疗)。后也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周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不听贤臣周公、召公、凡伯等人劝阻,实行残暴政策,蹂躏人民。这首诗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鸠占鹊巢

出自《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释义:大部分鸟类会自己筑巢,并亲自哺育幼鸟,但也有些鸟类是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的。像布谷鸟这样将卵产在其他鸟的巢穴中,由其他鸟代为孵化和育雏的现象,是鸟类中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鸟类学家将这种行为叫作“巢寄生”。诗句描写布谷鸟占据了喜鹊筑的鸟巢,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今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或位置,坐享其成。

未雨绸缪

出自《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释义:趁着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现用以形容人居安思危,做事谨慎。诗中描写雌鸟的孩子被猫头鹰抓走,它在悲伤哀叹与愤怒呼号的同时,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迅速重建“家室”。这是一首用动物寓言故事寄寓人生哲理的诗歌,后世出现的很多优秀的寓言诗,其源头就是《豳风·鸱鸮》。如汉乐府《枯鱼过河泣》、曹植的《野田黄雀行》、杜甫的《义鹘行》、韩愈的《病鸱》、柳宗元的《蚑鸟词》等。

鸣野食苹

出自《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释义:鹿会在田野中一边吃着青草,一边呼唤同伴来一起分享,此成语原是赞颂鹿有美食不忘同伴的美德,后用以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这首诗是贵族宴饮时所唱奏的乐曲,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唐代时,地方官时常举行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宴会,饮宴中必须唱《鹿鸣》之曲,因此也被称作“鹿鸣宴”。

跋胡疐尾

出自《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释义:指狼向前进就会踩着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就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哀鸿遍野,嗷嗷待哺

出自《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释义:“哀鸿”指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该成语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劳苦百姓受够了周厉王的剥削和暴政,深感世道浑浊,悲愤难诉,只能借鸿雁作比喻,暗喻自身的境况,抒发不满和哀愁。

“嗷嗷待哺”意思是哀号着等待喂养,比喻饥饿时渴望得到食物的情景,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现在经常用来形容需要人照抚的婴儿。

东汉末年,百姓困苦,“哀鸿遍野”。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凤鸣朝阳

出自《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释义:意思是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乔迁之喜

出自《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释义:鸟儿飞离深谷,迁移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被古人用作祝贺用语,以祝贺人们迁移新居或祝贺他人升职。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从幽谷灌木丛迁居到高大乔木上的鸟对旧友的思念和呼唤,表达了对友情的歌颂。

END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周冉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