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是书宦世家,陆游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是一位名望很高的学者,藏书万卷,经史子集应有尽有陆游天生是块读书的材料,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数万字转眼即可背诵如流,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自祖父陆佃起,陆家已经三代未出进士,全家人都对陆游寄予厚望,希望他重振家风为防止儿子恃才而骄,陆宰惇惇告诫陆游:"凡状元,默诵四十万字,皆如探囊取物耳"意思是你跟状元比起来,还差得远哪,儿子,要继续努力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四


书宦世家,陆游被寄振兴厚望

陆家是书宦世家,陆游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是一位名望很高的学者,藏书万卷,经史子集应有尽有。陆游天生是块读书的材料,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数万字转眼即可背诵如流,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自祖父陆佃起,陆家已经三代未出进士,全家人都对陆游寄予厚望,希望他重振家风。为防止儿子恃才而骄,陆宰惇惇告诫陆游:"凡状元,默诵四十万字,皆如探囊取物耳。"意思是你跟状元比起来,还差得远哪,儿子,要继续努力啊!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参加两浙转运使司主持的"锁厅考试",以其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陈之茂的赏识,被荐为魁首。次年礼部考试,陆游冲着状元而去,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他平时"喜论恢复",引起秦桧反感,关键的秦桧的孙子秦埙也要同期应考。秦桧给主考官施加压力,不得录取陆游,还要将秦埙录为第一。结果陆游甭说中状元,连个进士的资格都没保住。陆游见识了权臣的可恶与可怕,看透了科场的黑暗腐败,从此绝意科举。

嗜好读书,把居室比作书巢

但是陆游从来没有放松读书,他在《冬夜读书》里写道:"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淳熙九年(1182)九月三日,陆游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为"书巢"。他在《书巢记》一文里说,他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他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他,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他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

后来年纪大了,陆游依然勤读不辍,尤其喜欢夜读。"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虽然眼神已不比从前,他却还是像每天做功课一样,在灯下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陆氏家训,熟读经学宽厚恭谨

陆游共有七个儿子,长子陆虞、次子陆龙、三子陆修、四子陆坦、五子陆约、六子陆布、七子陆聿。陆游对他们的成长非常关心,为此专门写了一段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他的意思是: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陆游要求儿子们时常检查自己,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要主动自觉地学习。庆元三年(1197),二儿子陆龙出仕吉州,陆游特意给陆龙写了一首52句的长诗,说吉州有我的一些朋友,不但有学问,而且品德也好。你到那里后,可以去拜访他们,同他们相互勉励,但不要向他们提什么要求。

冬夜共读,陆聿求教父亲陆游

庆元五年(1199)隆冬的一个夜晚,人们都躺进被窝休息了,陆家的灯光却依旧倔强地亮着。一间书房里,74岁的陆游正捧着一本书,朗声诵读;不远处的另一间书房里,陆游的小儿子陆聿也正在诵读。陆聿生于淳熙六年(1178),现在已经21岁了,跟随父亲苦读十几年,仍然毫不放松。陆游曾经有一首《读书》诗描述这种情景:"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夜已渐深,陆聿将书签夹进书里,走进父亲的书房。陆游拍拍床榻,示意儿子坐到自己身边。一直以来,陆聿遇到疑问,都习惯向父亲求教。今天,他便将自己最近遇到的苦恼说了出来:"孩儿跟您学了十几年,好像没什么大的长进,您说是不是孩儿天资不够呢?"

知子莫若父,陆游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小儿子,很努力,很上进,却难免会产生急躁心理。他将手里的书放回案上,对陆聿说:"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不留余力的。只有年轻时不断地努力,花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了年老的时候才能获得成功。"

听了父亲的一席话,陆聿知道不是自己不够聪明,而是努力程度不够,于是跟父亲道别,走回自己的书房,继续读刚才未读完的书。

学问无涯,陆游总结读书方法

看着陆聿步出书房,陆游心里反复琢磨刚才这个话题,越想越觉得实践对学习也很重要。陆聿从来没有步出书斋,接受社会的历练,只是简单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往往理解得不深不透。于是他提起笔,铺开纸笺,写下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在诗里说,做学问需要竭尽全力,持之以恒。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学问家不是全力以赴地苦读,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年轻人就要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同时他还告诉儿子做学问的诀窍,从书本得来的知识往往比较表层,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变成自己拥有的东西。

写完后,陆游拿着墨迹未干的纸笺,踏进陆聿的书房,把诗稿展示给他看。陆聿反复吟咏着上面的诗句,逐渐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夜阑更深,寒风刺骨,陆游父子俩的书房里却充满着融融的暖意。

儿子成材,陆游家教有方

古代教育体系不像现在这么完善,一个人要成材,自身努力之外,更多地仰仗家庭提供条件和环境。陆游的悉心教育下,儿子们相继成材了。淳熙十五年(1188),大儿子陆虞出仕,官至淮西濠州通判;庆元三年(1197),二儿子路龙出仕,官至东阳丞;嘉泰四年(1204),三儿子陆修、四儿子陆坦分别出仕闽县和临安。

嘉定十一年(1218),陆聿出为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令。身为县令,他的起点较高,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甫一上任,便采取恩威兼施的手段,除暴安良。革除差役弊端,驱除妖言惑众的巫术。随后大兴教育,逐次兴建学校,修缮官署学舍、邮传桥梁,当地民风随之大变。父亲逝世十周年之际,陆聿还雕版印行了《渭南文集》《续剑南诗稿》,以资纪念。

宝庆二年(1226),陆聿以奉议郎知严州(今浙江省桐庐县)。这是陆家的第三位严州知州,高祖陆轸、父亲陆游都曾出知严州。第三年,陆聿在严州城东五十里处的富春山下,创办了钓台书院,建高风阁,置经史子集,教育严州子弟。作为陆游最小的儿子,陆聿完美地承继了陆家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