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不仅能歌善舞,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与汉族人重男轻女的风俗完全相反,西双版纳傣族人绝对是一个重女轻男的民族,如果你不信,就请看他们的婚嫁习俗吧!

傣族出嫁风俗(傣族婚俗民俗重女轻男)(1)

傣族青年男女以“赶摆黄焖鸡”作为传递爱情的方式:未婚的姑娘(骚多哩)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未婚男子(猫多哩)会去买鸡,如果一见钟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身边交谈,若情投意合就端着鸡、搬着凳子到林阴深处去谈情说爱,如果不中意,姑娘就漫天要价,对方感到话不投机,便知趣地走开。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傣族出嫁风俗(傣族婚俗民俗重女轻男)(2)

男女相爱又得到女方家庭的同意,小伙子要到姑娘家中干3年苦活,每天挑水砍柴,以满足全家人生活之需,夜间到胶林割胶,并要学习打制银器手艺,结婚前要亲手为姑娘打制一套银首饰和银腰带作为婚礼。没有结婚的猫多哩晚上只能睡在女方家的客厅里。3年熬下来,得到女方家人满意,再由男方家庭出面提亲成婚。传统的婚嫁方式是女婚男嫁,像汉族人嫁女儿一样,男方家里也要为出嫁的儿子准备嫁妆,一般陪了200棵成年的橡胶树以及打制首饰的银料,所以傣族人生了女儿皆大欢喜,生了儿子他们蔑称男孩是“赔钱的货”。连生几个儿子却不生女儿的人家甚至在村里抬不起头,因为“赔钱的货”多了会把家里陪光。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傣族 充满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色彩。女人在家拥有绝对权威,连村里的书记村长都没有妇女主任说话管用。但女人很辛苦,婚后的女人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下地干活或摆摊挣钱,我们看到农田里和村头摆摊做生意的都是女人。女人即使生孩子,也只休息五六天就要下地干活了。相反婚后的男人是十分快活的,他们只在家里带带孩子,做些家务,有时间则聚在一起抽烟喝茶,打牌斗鸡。我们戏称是“做三年奴隶,当一辈子皇帝。”

长年生活在封闭山寨中的傣族人,十分崇尚知识、重视学习汉族文化,对戴眼镜的男士待见有加,称之为“眼镜猫”。如果眼镜猫和骚多哩相爱,就不用去干苦活,只需到寺庙里教小和尚授一年半知识就行了。

勤劳美丽、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骚多哩呀,你柔弱的肩膀何以承受如此之重?身强力壮、养尊处优的猫多哩,你们何时才能突破传统,走出家门分担女人肩上的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