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古代的女性,人们联想到的无非是三寸金莲、三从四德之类的名词但若说吕后,这会不仅让人心神一凛,产生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说不清到底是敬佩还是厌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吕后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国女性她不再是孱弱阴柔的象征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她的时代,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吕后时代或吕后专权时代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吕后就是权力,就是威严,就是一切的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吕后第一毒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吕后第一毒妇(一代英雌吕后)

吕后第一毒妇

提起中国古代的女性,人们联想到的无非是三寸金莲、三从四德之类的名词。但若说吕后,这会不仅让人心神一凛,产生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说不清到底是敬佩还是厌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吕后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国女性。她不再是孱弱阴柔的象征。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她的时代,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吕后时代或吕后专权时代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吕后就是权力,就是威严,就是一切的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吕后,姓吕名稚,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故称吕后。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帝。在汉高祖死后,她执掌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年,她为了加强吕氏统治,不惜残害高祖后代,打击开国功臣,剥夺太尉周勃的兵权,罢了右丞相王陵,架空了左丞相陈平,以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她还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规约,大封吕氏宗族,酿成了主女子乱,几乎断送了刘氏天下。她在世是,没有人敢与之抗衡,也没有人能与之抗衡。直到她死后,周勃、陈平才敢发难,诛杀诸吕。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吕后的所作所为是对还是错,作为一个女人,她能做成这些事,这本身就足以让人惊讶和钦佩了。

在震惊和钦佩之余,许多人也不禁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吕后能登上权力的顶峰,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呢?”

首先最令人对吕后感兴趣的当是她的性别。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男性最高统治者数不胜数,而女性主宰却寥寥无几。严格的说只有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三人而已。正因为这样,才凸现了吕后的不平凡,也才勾起了人们对她的浓厚兴趣。虽然中国一向有重男轻女的传统,但需要指出的是:汉世重女权。当时的贵族妇女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汉书·王吉传》记载,汉宣帝时,王吉曾上疏评论政治得失,谈到:“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国则国人承翁主。”的情形,认为“使男事女,夫拙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将所谓的“女乱”即政治生活中妇女专权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生活中女子尊贵现象的影响。这里的“女乱”当然也之吕后专权而造成的诸吕乱政这件事。

既然一般的贵族妇女都有可能酿成“女乱”,更何况是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吕后?吕后是刘邦的原配,是与其共过患难的,是和刘邦一起一步一步走上权力的顶峰的。其间经历的艰难曲折、阴谋诡计,自然是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正是这才磨炼了了吕后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刚毅的品质。杀韩信于洛阳,说明她有魄力;救刘邦于白登,说明她山计谋;忍匈奴单于的侮辱,说明她能忍耐;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说明她够凶残。做常人所不能做,谋常人所不能谋,忍常人所不能忍,再加上心狠手辣,吕后已经具备了一个成功的君主所必备的素质和开创一个时代的能力。加之吕后的特殊身份,她能够专权也就不令人感到过分惊讶了。

吕后之所以能够专权,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她有一个“好”儿子。汉惠帝太过仁弱。《史记》上说惠帝见了“人彘”以后,“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这样一个过余仁弱的人显然不能适应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惠帝倒也识相,“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乃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自饮为淫乐,不听政。”(《史记·吕太后本纪》)惠帝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吕后自然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得夺他的权。现在惠帝自动将大权让出来了,吕后自然也乐得笑纳。惠帝一共在位七年零八个月,请驾崩了。从亲情上来说,吕后失掉了她唯一的儿子,当然很给上。但不可否认的是,惠帝是她执掌政权的最大障碍。所以就吕后的野心来说,惠帝的死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她再也不用躲在幕后了,这也正是她所期盼的。更完美的是,“惠帝无壮子”,吕后更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太皇太后的名义,操纵少帝,垂帘听政了。《史记·吕太后本纪》有记载:“太子即位为帝……元年,号令一出太后。”这个元年不是少帝的年号的元年,而是吕后称制的元年!

惠帝死后,吕后便开始了对刘姓子弟的杀戮,并开始大封吕姓子弟。主吕是靠这吕后才得以向显贵的,但他们也构成了支撑吕后专政局面的一股重要力量。经过吕后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吕家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的从中央伸到了地方,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命脉。在地方上,吕家的男性占据了各级官吏的位置;就算是吕家的女性,也监视并控制着她们的丈夫。在中央,当时全国最重要的两支军队——南军、北军,都被吕家掌握在手中。北军兵符再吕禄手中,南军则被吕产控制。这两支军队是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御的,把这两支军队捏在手中,就等于把满朝文武的性命捏在手中。这样,任谁也不敢反对吕后了。

对于吕后的野心,刘邦在世时就早已察觉。但吕后是于他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也许还有“糟糠之妻部下堂”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当时吕后本身并没有什么过失,反而在他诛杀功臣时立了大功。刘邦对她也无可奈何,只得订立了“白马之盟”,相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以此来防范吕氏夺权。当吕后真要封吕姓王时,站出来反对的却只有北刘邦评为“少戆”的王陵。而周勃、陈平却说:“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史记·吕太后本纪》)周勃和陈平应该算是刘家的忠臣了,他们之所以赞成封吕兴王,很大的一个背景就是当时朝政大权特别是军权已经牢牢控制在吕家了。周勃、陈平迫于形势,不得不赞同。

此外虽然刘邦主观上想防着吕后,但他当年大肆屠戮功臣却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忙。除了萧何,韩信、彭越、黥布等最优秀的人才都被刘邦杀了。杀功臣固然可以给刘氏江山带来一定程度的稳定,但同时也是刘氏失去了一大批可以倚之安邦定国的栋梁。这就是刘氏江山陷入危机时,没有人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吕后的杀功臣的政策,无论是刘邦在世时,还是她自己掌权时,都一以贯之。也许就是因为她看到了功臣能人对自己的统治的可能的威胁。

要研究吕后为什么能坐江山,为什么能坐稳江山,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不能不提。虽然吕后在政治斗争中异常残暴,但在社会经济方面仍奉行黄老无为的指导思想。“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资殖。”(《史记·吕太后本纪》)人民不管高层是如何斗争的,只要他们能安居乐业就行。吕后的经济政策使他们得到了休养生息,因此他们不会去在意她们的最高统治者是男是女,是刘是吕。相反,他们倒有可能在心里高唱:“吕太后万寿无疆!”好让这种经济政策永久的保持下去,好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所以无论上面怎么斗,只要这种经济政策不变,下面就不会乱。实际的情况是吕后已经把上面的全征服了,她当然可以稳坐江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