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延禧攻略》在全国330部网剧中一骑绝尘,成为当年网剧第一爆款,得意的于正在微博上开玩笑说自己是“魏璎珞”,因为魏璎珞最开始是一个丫头,所以网友开玩笑喊于正“死丫头”。
世上本只有“于妈”,喊的人多了,于正就变成了“死丫头”。《鬓边不是海棠红》开播,许多网友就喊“死丫头的新剧来了”——于正在某瓣上,是个原罪般的存在。听说“油王”黄晓明和“一剪梅男孩”尹正组CP,抱着嫌弃和挑刺的心态去看,没想到,真香了,《鬓边》让人上头,“死丫头”这番又打了个漂亮口碑翻身仗。
说起来很有意思,于正在娱乐圈内两个脍炙人口的绰号,都具有浓厚的女性气质。
于正以女性向电视剧起家,他文笔细腻浪漫如同女性情思,又喜欢发女性化的自拍照,所以江湖人称“于妈”。
“于妈”在娱乐圈,是一个争议满身的神奇存在。他担任编剧、制片人的作品脍炙人口:《大清后宫》、《锁清秋》、《最后的格格》、《美人心计》、《宫》系列、《美人制造》、《延禧攻略》......“于正”标签的作品和他这个人一样,口碑毁誉参半,却屡屡缔造收视神话;他身上的被人诟病的“黑点”甚多:玛丽苏、阿宝色、狗血、抄袭、撕逼、炒作......很多人评价他是娱乐圈里的“真小人”,但又不能否认他确实是个本事人:推剧、捧人能力一流,资本运作游刃有余,敢撕敢怼又能做小伏低——在新旧更迭残酷且迅捷的娱乐圈,于正顽强得就像沙漠胡杨。
没有苦过的编剧不是好制作人
于正有三重身份:编剧,制作人,“贵圈真小人”。
编剧是于正的立身本事,制片人是于正从入行开始就抱定“编剧为王”的雄心,“贵圈事儿妈”嘛,则可以看作是于编的业余兴趣爱好。
于正的家乡浙江海宁是个人杰地灵、各界名人辈出之地,干宝、陈与郊、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这样的名人环境里,于正从小就喜欢爱跑书店,买的小说书堆了半屋子,初中时于正迷上金庸小说,跟同学吹牛说自己有一天要做金庸学生,高中时期班主任认为他可能考不上好大学,但“当作家毫不意外”。
19岁,于正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大学时曾抱着“明星梦”去剧组跑龙套,一次大冬天里他发着哮喘演完戏后被呵斥演得烂,自此愤而转行编剧。于正开始没日没夜写剧本,那时星空卫视有个真人秀需要剧本,于正写了不少,21岁时被正在招兵买马的香港知名编剧兼导演李惠民发掘,拜入门下,学习编剧。
于正的编剧“学徒”生活是很惨的。住下水道堵得屋里全是淤泥的小房子里,睡觉的时候老鼠从脸上爬过,有洁癖的于正硬生生忍了下来,后来他在《火星情报局》里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现场女嘉宾们惊叫,而他表情颇为自豪。
环境艰苦,报酬还很低,“好不容易有个剧本写了,永远没有工资的,到了圣诞节的时候说给你一个红包,好兴奋地打开,哇,只有500块”。
环境和报酬尚能忍耐,不能忍的是没有署名权。于正曾和李惠民为了署名争得面红耳赤,最终,李惠民在编剧一栏中补上了于正的名字,而于正回到上海成立了“于正工作室”。
自立门户后,苦日子继续:剧本写到一半投资公司倒闭了,一分钱拿不到;为争取自己喜欢的演员被资方撤资;资方女老板捧自己的男友,拼命打压别人,那时候于正父亲病危,老板不让他回家奔丧,他爬水管逃出去,赶回家,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后来带病回到北京,老板告诉他换人了,已经找人写完了......于正的博客和微博,他爱写“小作文”,里头一桩桩的“贵圈秘事”,让人读之心酸,也让人读之钦佩。
2005年,于正编剧制作亚视出品的《大清后宫》,开始受到业界青眼。此后,他接连编剧制作了《最后的格格》、《胭脂雪》、《玫瑰江湖》等多部作品,2010年,《美人心计》一炮而红,六大卫视两轮上星播出,连续十多天蝉联卫视黄金档收视冠军,版权卖到港、台、日、韩、欧美,且在韩国主流频道播出,创下了当时中国电视剧史上前所未有的佳绩。
少年弟子江湖老,一路摸爬滚打上来,从泥腿子到“金牌编剧”,于正形成了“唯收视率论”的处世哲学,在这一哲学的指导下,他不甘心只当编剧,他要制作人编剧集于一身,他管这叫“最划算的操作”——自己写自己监制,剧本为成本考虑,直接面向市场生产影视产品,节约社会资源和财产。
于正做编剧的第七个年头,开始自己当制作人,他得意自己编剧制作的作品部部高收视、部部赚钱,呛声公开宣称“编剧不适合当制作人”的张纪中。于正确是为投资方省钱的一把好手,他有着最贵的美术、服装团队,但极少用国内一线知名演员,反而钟爱片酬较低的二三线演员、港台演员和自己工作室演员。
霍思燕、陈浩民、胡静、黄维德、陈键锋、邓萃雯、林心如......于正早年的光影江湖,是港台市场式微下港台演员北上,和大陆“戏红人不红”的演员共同缔造的。千禧年后,港台影视衰落迹象越来越明显,内地影视的大摇篮积蓄培养生力军,于正嗅准市场,在和港台业已成名的演员合作下,启用杨幂、冯绍峰、佟丽娅、陈晓、赵丽颖、袁姗姗......等新人演员,用《宫》系列、《陆贞传奇》、《笑傲江湖》等一部部现象级热剧,把他们捧为炙手可热的当红一线小生、小花。
所以,于正自吹自擂:“很多人说我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赵丽颖陈晓……”——他还是很有底气的。
招人烦但不讨人厌的“贵圈真小人”
《鬓边不是海棠花》开播之初,某瓣上出现了无数一星差评,据说是被于正得罪的某个明星粉丝打的。
网友跑去艾特于正:你家《鬓边》被恶意差评了嘿~于正特意发微博,端着一副大太太从容大气的架势:评分啊收视啊都是争名夺利,我们不在乎,我们就为弘扬非遗文化......一番话,既用高大斥责对方的小人行径,又为《鬓边》提高了不少话题关注度。
古装剧尤其是清装狗血宫斗剧出圈的于正,自带一种高段位的撕逼气质,哪哪都有他,哪哪插一脚,惯用隐晦“小作文”引人猜测,浑如一个“贵圈真小人”。
前不久,演员张檬的狗血事闹得沸沸扬扬,于正下场写“小作文”《茉莉》暗指其事,言辞之间为张檬“洗白”之意明显,“洗白”张檬,顺便借热度为自己即将开播的《鬓边》宣传一番,此举高明。
拍摄《宫》时期,于正对杨幂是人前人后一顿猛夸,《宫》火了,杨幂身价水涨船高,只是礼貌性地客串了一下《宫2》,于是于正转头呛杨幂演《小时代2》“没眼光”。
《宫2》开始于正力捧旗下艺人袁姗姗,扬言要把袁姗姗培养成一个“只演女一”的第二个范冰冰,当时外界传袁姗姗要演《小时代3》,于正立马站出来说袁姗姗不是什么烂片都上的,暗戳戳的得罪了一大片人。
奈何袁姗姗没有红命捧不起来,摊上于正这么个招黑的“事儿妈”,估计袁姗姗也怕得罪人、自毁前程,合约期满后没再续约,后来反而因为一张马甲线健身照火了,让人不由得感慨“红”这门玄学的奇妙。于正还是发了一条耐人寻味微博,疑似暗讽袁姗姗,到底是不是呢,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还炮轰过佟丽娅,暗讽过林心如,映射过宋丹丹,内涵过胡杏儿,拉踩过戴娇倩......于妈的撕逼史要是写成剧本拍出来,绝对比任何一部爆款宫斗剧还精彩。
于正在娱乐圈绝对是个招人烦的存在,除了撕逼、两面三刀、阴阳怪气这些饱受诟病的“黑点”,于正还曾被琼瑶以抄袭告上法庭,以败诉赔偿告终;还在谈合作时被演员沈泰动手暴打,对方称宁愿退出娱乐圈也不向于正道歉,此事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口碑太差,以致于于正的剧虽然播得好,但编剧业界始终不认可他,在一些同行看来,他的剧“只适合在芒果台播映”。性格好、人缘好的姜思达,在《仅三天可见》采访于正那期,直言不想和于正相处,宁愿不录,因为于正“像一个AI,披着人的外衣,想扮演上帝的角色”,颐指气使、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态度让姜思达非常反感。
《仅三天可见》里,于正整体表现的确很招人烦:对第一次到横店的姜思达,于正没有尽地主之谊,哪怕客气介绍一下横店也没有,一直自顾自说自己的奋斗史;初见姜思达就开口伤人,说自己接触的明星多,审美标准高,姜思达在普通人眼里还可以,在他眼里就是不咋地;谈话过程中,于正一直不停拿着电话,怼演员怼导演怼投资人——激情满满进行自己的表演,而姜思达则一脸无语地“静静看你装逼”,尴尬气氛溢出荧幕。
于正没有人情味,姜思达如是说,于正对他呈现出了一种明显的攻击性,让他很不舒服。但于正身上的一些特征,又让他不得不佩服:比如在片场,于正批评工作人员不能由着演员性子,演员只有服从的份;比如于正自恋的强大心理,他对外界评论充耳不闻,反而每次都能把不好评论化为更强大动力投入到工作中;比如他拼命工作的态度,长期熬夜写剧本,有一次累的瘫在桌上,睡了一天一夜......
于正在和姜思达相处的第三天,终于卸下了一些令人讨厌的面孔,和姜思达在游乐园中尽情玩碰碰车,像个可爱的傻子;到了晚上的访谈,于正终于敞开了一些心扉,对姜思达说了一些心里话,说自己不在乎名,但追逐过利(有段时间缺这个),没有野心,只单纯想用力往上爬,不被别人拉下去。
姜思达问于正知不知道自己很烦人?但于正对自己的定义是:努力,人又好,别人不爽是正常的,强大的人不怕被人讨厌。
最后,姜思达评价于正是个“招人烦但不至于招人讨厌”的人,对于正的不喜欢表露在明面上。而于正若无其事发条微博,蛮敷衍说了句抱歉、招待不周,并不在意。
于正曾在采访中说自己最讨厌“白莲花”,那种表面温顺、私下两面三刀的人。于正“真小人”也,两面三刀、言辞犀利、唯收视是图——明晃晃摆在面上,人人都烦他反感他,但又不得不承认他强过很多“伪君子”,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人品这玩意太过玄虚,剧好看才是王道。
结语
《鬓边不是海棠花》收视口碑节节攀高,于正又鸡血满满给自家剧打call、做数据、营销炒作去了。
打着弘扬非遗和京剧传统文化的旗号,但于妈这个“死丫头”打着耽改的擦边球,既要耽改IP的红利,又要正剧的口碑,野心不可谓不大。
于正40天减掉傍身多年的30多斤肉,他抄袭了拒不承认道歉,剧口碑烂了就立马调转枪头,砸钱重新研究服化道、大众心理,提高剧本质量,为得就是“不被人拉下去”——于正是个讨人厌的偏执狂,又是个极有自律力和执行力的人:对“美”,对“收视率”,对胜利的快感,活像《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芒果台副总编辑李浩曾经评价于正是“深谙观众心理的电视专家”,徐克褒奖他是“难得的小才子”,于正的确对以女性为主体的收视市场心理颇有心得、独具慧眼:观众喜欢玛丽苏,他就苏得要死;观众倡导大女主,他又女权强炙;观众讨厌阿宝色,他就用高级感的莫兰迪;观众活得太压抑,他便给他们爽点,让他们一路爽下去......
即使始终被嘲浅薄没深度,即使一度因为剧烂被观众喝倒彩、觉得他要过气,于正始终坚挺在电视剧行业里,因为他就是跟着市场、观众转向的“识时务者,他就想做出爆款剧,就想享受鲜花、掌声和吹捧。不管于正是不是“原罪”,不能否认,"于正剧"早已成为继"琼瑶剧"、"海岩剧"之后,第三个在华语电视圈能被独立认可的电视剧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