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艺女优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

让战斗民族直呼内行的美国狠人

前段时间,Laday Gaga又上了热搜,原因是她打扮成“红脖子”的样子,为拜登拉南部地区的选票。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2)

没想到的是,热面孔贴了冷屁股,网友对这位来自纽约的大明星进行了冷嘲热讽。

其中一位网友特别看不惯她挤碎啤酒罐那一幕。“以我30多年的‘红脖子‘经验来看,我们绝对不会这样浪费酒。”随后,网友晒出了他自制的钟。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3)

在美国,“红脖子”(red neck)最初指没受过教育的美国南方穷苦白人,后来泛指所有生活在中西部的小镇居民;作为一个文化标签,它还代表着一切立场偏保守的人。

在刻板印象中,“红脖子”的特征是:喜欢开皮卡,越大越好;喜欢穿牛仔裤人字拖,戴毡帽;喜欢吃大牛排,酒不离身;喜欢玩枪,拥护持枪。他们往往生活在农村,没事就去打个猎,一个人干翻一群狼。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4)

为“红脖子”贴上“狠人”标签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一场战斗。

当时,为了争取合法权益,一群仅仅依靠“小米加步枪”简陋装备的矿工,硬是和矿场主“武装到牙齿”,拥有轰炸机的3000多人雇佣军部队,火拼了一个礼拜。自此,一说到“红脖子”,就是人狠话不多的硬汉形象。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5)

相比浮夸的华尔街精英、曼哈顿名媛,“红脖子”只会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啥叫行走在时代前列腺上的狠人。

在“红脖子”驯服野生机械的珍贵画面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双手有多么神奇:给他们一辆拖拉机,就能还你一辆重金属工业风的奢华坐骑: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6)

而每一个美国手工耿心里,都有一个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的淳朴梦想: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7)

“红脖子”热爱和平,酷爱钓鱼,但是鱼休想从他们这里薅到一点诱饵,因为他们要么用手: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8)

要么用枪: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9)

城里男人吸引妹子靠撸铁,但在人杰地灵的美利坚大农村,纵身跃入泥浆的肉体就是行走的男性荷尔蒙: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0)

就连BBQ点火, “红脖子”都不甘平庸,一顿富有仪式感的骚操作下来,俄罗斯战斗民族都要甘拜下风——你们美国乡下人真会玩!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1)

被“美国梦”抛弃的“红脖子”

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作者万斯发现,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精英的、富足的,仍在前进的美国;另一个则是平民的、贫困的,已经被甩在后面的美国。

而“红脖子”,往往代表着后一个美国。他们来自南方地区的破败小城,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铁锈”地带;在美国的城乡鄙视链中,他们一直稳坐底端,沦为“城里人”嘲笑取乐的对象。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2)

疫情下,恶搞“红脖子”的表情包

在美国都市的大资小资的刻板印象中,“红脖子”眼里除了小麦就是大豆玉米,只会骑马玩枪,啥都不懂;他们没上过学,观念保守到不行,而且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3)

纽约的“知识分子”们曾一本正经地做了一个调查,称“红脖子”平均认识的英语单词不超过5600个,和咱们英语四级的水平差不多;相比之下,纽约“城里人”平均认识单词8500个-11000个,这样看来,“红脖子”几乎是文盲。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4)

“红脖子的聪明才智”

一些综艺节目也常常拿“红脖子”开涮,刻意把“红脖子”塑造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野蛮人形象。

在此前的“黑命也是命”运动中,身为白人的“红脖子”,还和黑人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觉得他们在美国的地位差不多。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5)

万斯则在书中指出,“红脖子”最大的悲剧,在于他们是美国阶层固化之后,那群无法翻身的人。

即使幸运如万斯,申请到了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大学,走出了小镇,却也逃不出“文化移民”的噩梦——在他所不熟悉的美国“上流社会”,人们玩的是一种迥然不同的游戏。这不仅仅体现在晚宴上考究的晚礼服和白苏维翁、霞多丽上,更是那种搭建关系网络,调动社会资源为自己前途添砖加瓦的行事方式

恰如万斯奶奶的感慨:

“你能离开肯塔基州,但你不能让肯塔基州的血液离开你的身体。”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6)

网上对“红脖子”生活的恶搞

幸运者尚且是那个徘徊在“上流社会”门口的门外汉,那留在小镇里的人呢?

“各种统计数字都显示,出生在美国南方小镇的孩子前景黯淡——那些幸运的,可以不用沦落到接受社会救济的地步;那些不幸的,则有可能会死于过量服用海洛因——我的家乡小镇仅仅去年,就有几十人因此死去。”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7)

“输在起跑线”上的红脖子娃

而《金融时报》2019年的一篇调查报告,更是证实了万斯描绘的悲惨画面。以西弗吉尼亚为例,那里的人均收入还不到美国人均收入的一半,而居民的生活常年和暴力、毒品为伴,不少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就染上了毒瘾。

“在这里,孩子们死于鸦片的概率远远高于考上大学。”记者感慨。而无望的生活,也让那里的自杀率不断上升。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8)

刻板印象中的“红脖子”母亲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美国梦”里说的“一套房子一辆汽车,两个孩子一只狗”,曾是“红脖子”工人们的真实生活。至今,依然有人在论坛上怀念,自己爸爸一个人在工厂上班,就可以养活一家人的美好过去。

然而,随着传统工业衰退,资源枯竭,以及全球化浪潮下,工厂搬迁到亚洲和南美等地区,“红脖子”们被抛弃了。

在一波又一波下岗潮下,曾经体面的中产生活不复存在,父辈失业,年轻人的生活变得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又成了暴力和毒品的温床,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把人们牢牢固定在底层,无法动弹。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19)

在美国,“胖”也是穷人的特征之一

“他们只有在需要选票时,才会想到我们”

2016年,特朗普的出现,一度让“红脖子”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特朗普,成分不好,出身土豪,却靠着一己之力和上流社会形象划清了界限,连标志性的大金毛都没有一点脱离人民群众的意思。

当特朗普把“红脖子”们称为“很聪明,很聪明的人,仅仅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已”时,中西部和南方小镇沸腾了。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20)

特朗普高唱美国版《在希望的田野上》

私底下,“红脖子”们认为特朗普就是打入土豪队伍的自己人——尤其是当他在媒体上称,自己也喜欢用弓箭打猎时,不少人干脆直接叫他“深柜红脖”。

而特朗普号称要把工厂搬回美国,在墨西哥边界筑墙,从中国和其他移民手里,把美国人的饭碗抢回来的提议,也深得“红脖子”欢心。2016年,在西弗杰尼亚等州,特朗普打败希拉里,可以说,“红脖子”用他们的选票,改写了美国历史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21)

但遗憾的是,上台之后的政客,却没有改变“红脖子”的命运。

2019年底,默里能源公司(Murray Energy)申请破产。当时,公司所在的俄亥俄州小城,曾以40%的优势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但困难时期,公司向特朗普请求援助,却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无论是“铁锈地带”还是南部小城,衰败依然是那里的基调。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22)

而"红脖子"们也似乎看清了这一切:政治精英们一次又一次来到他们的小镇和社区拉票,但转身就忘了竞选时的承诺。

感到被背叛的小镇居民,却也只能在“差劲的候选人”和“更差劲的候选人”之间做选择——这些摇摆州的走向,往往能最终决定美国的政治版图,“红脖子”看似改变了美国;但事实上,愤怒而绝望的他们,真的能改变美国吗?

美国小乡巴佬(这群鄙视链底端的)(23)

暴力在美国小镇很常见

去年,圣路易斯联邦储蓄银行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年收入倒数5%家庭出生的孩子,最终能进入收入前5%的阶层,概率是7.5%。而这个数据在英国是9%,在丹麦是11.7%,在加拿大是13.5%。

至此,“红脖子”已不仅仅是那些美国中西部被遗忘的人们,而成了一个被困住的阶层。

恰如《洛杉矶时报》所言:

“如果你觉得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希望,你觉得你气疯了,并且想把这种怒气传达出去,那你就是个'红脖子‘——你可能就住在纽约,住在距离你那些富有邻居们不到两个街区的地方。”

参考资料:

1.https://www.ft.com/content/327a9c4a-9799-11e9-9573-ee5cbb98ed36

2.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8/apr/14/redneck-pride-west-virginia-protests-strikes

3.https://www.thesun.co.uk/news/13082638/lady-gaga-slammed-redneck-appeal-video-biden/

4.The hill-billy elegy(book)

5.https://mp.weixin.qq.com/s/YqhoieLclqlGcXIjxeX2F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