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看到一幅牛耕图,不由我想起我小时初学耕田的往事。

那还是上世纪50年代末,我在小学念书。一个初冬的早晨,自留地的山芋刚刨,父亲用牛耕山芋茬地种麦。因为山芋不可能一下刨得那么干净,我跟犁后捡拾土中耕翻上来的山芋,有半截的,有山芋筋,人不能吃也好喂猪喂鸭。

中途,母亲喊父亲回家吃碗早点,他把牛停在田中,叫我看一会。

那是条老牛了,还是我们互助组买的后来入了社,叫团头。我小时放过它两个夏季。那时它年轻力壮,耕田耙地打场犁山芋行子样样都行。

我有次在草滩放它时,又遇见本地有名的欺生又能触角的大昂刺,吓得我大哭跑开叫父亲。团头往常也是让着昂刺的。可这次,听到我的哭喊,或是它也护主,倒昂头迎了上去,触得大昂刺连连后退,正好后面有个港汊,一下翻下港里,它看它逃了,才扭身跑向了我,我父亲拍拍它的圆头,夸了句"好牛啊!"

从此,我的团头在五里三村也出了名。

它脾气特好。我人小,要骑它,都是打角爬上牛背的。

什么叫打角?就是要骑上牛背时,先站牛头前,拍下它的圆头,喊声"低角",它把头低下来,我抓住它的角,爬上它的头。再喊声"抬角",它把头往上一扬,我顺势爬上牛背。

或是它老了,跟在集体大趟中耕地,那是一个跟一个的,腿脚跟不上。而大田靶田,恐也难以独耙。所以,就给一家一户耕点自留地,大在三分五分,灵活便用。

我看是它耕田,见父亲离开,手痒起来。看大人耕地,好似也不费力,一手扶犁梢,一手拿鞭子,人来精神牛来劲,哩声一个接一个,能传半里一里地。鞭子一扬,牛走犁动,土卷翻飞。要是几条牛在水田里耕地,牛行浪飞,吆喝声不断,"哩哩"声不停,倒也壮观。我心想,耕田也没什么。于是放下篮子,反正团头通人心,又与我感情好,也来试上一试。

我比犁梢高不了多少,我记得双手抬着点才扶着犁梢。也不用鞭,吆喝一声,团头回头望了我一下,好象是说:"你行吗?"不仅没向前用劲,还后退一下,一只后腿还向我踢了下,"你不行!"

"乖乖,七八年未放你了,不认小主人了!"我心想,一手扶犁梢,弯腰捡起地上鞭子一扬。

团头见我动真的,头往下一低,向前就走,我赶紧把犁梢抬高,犁头一下插深,后来我知道,如牛再一用力,这犁头要掰坏。还是圆头老实,停了下来。

我不甘心,又把犁稍下压,又吆喝一声,谁知牛一前行,未走两步,这犁头又翘上来了,我赶紧叫"洼、洼"(方言、停停的意思)。团头听话。要是遇到犟牛,连犁拖起就跑也是有过的事。

正好父亲赶来,扬手好象要打我。但扬起的手没落我头上,还是去抓住犁稍。叫道:"三子,去把那半块糕吃了,回来我教你!"

原来,父亲的两块糕早点还留半块给我……老父尽管高寿,差点活到百岁,但离我而去也13年了。

父亲真的教我耕田了。"犁梢要扶稳,耕深要慢慢上抬,耕浅要微微下压,耕窄了要向外微微偏,耕宽了要向里慢慢移,田头转弯要自如,成年牛耕田牛配合,小牛耕田不上墒……"这是我首次学耕田。

牛车用牛赶水没技术,也自在,也欢喜,我读书前就会。我人小还可坐牛屁股后的水车上,大人套好牛,调好水流量,我只要手拿小鞭子,在牛太慢时,吆喝一声,鞭子抽一下。团头更好,只要我不喊"哇",就不坐它身后赶,它也自动走。

人工踩水、插秧、收割、锄田我十几岁就会了。但真正学会耕田耙田播种,是我初中毕业后的1963年春,我己在生产队劳动半年后的事了。

这团头第二年就批准宰杀了,我读书不在家。听说宰杀前,它眼中流泪,多少人跟着淌泪。我老互助组里,大多人家没吃它的肉,我家也不忍心吃它的肉。

等我当兵回家,牛已少了,种田也是我副业了。所以打场、犁山芋行子等高技术的使牛活始终没学会。

对今天人说来,犁耙石磙牛车等己是古董了,头二十岁农村年轻人现在见条水牛稀奇了,要是牛耕田,包准吸引不少人围观呢!

在家学耕田(初次学耕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