蓜子和箅子,不仅烙刻着鲁西南农村的历史痕迹和我们的美好记忆,也是件珍贵的民间工艺品。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1)

蓜子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2)

箅子

“蓜(拼音pèi)子”是过去鲁西南地区人们常用的厨房工具,秫秸莛子“制造”锅蓜子、面蓜子、缸蓜子等。蓜子通常要用植物的秸秆或者皮棵制作而成,轻省,与“草”相近。这个“蓜”字,本身一看就具备了本义,上面有个“草”下面有个“酉”。酉,本意就是器物,器物上面盖上草木,很配。再加上,“配”字本身也是般配相当的意思,在上面盖上一个合适的盖子,更配。

“孩他娘,俺把缸里的水打满啦,你把蓜子递过来,我把水缸盖上,别落进去树叶子了”。这是蓜子的一个用法,就是做“盖子”,盖锅的蓜子就叫“锅蓜子”,盖缸的蓜子就叫缸蓜子。它还有一个用法,就是当“托盘”用,如你包水饺,可以将包好的水饺放在蓜子上;你擀的面条,切好后,临时放到蓜子上,端起来,一手端着蓜子,一手从蓜子抓起面条放进锅里,这个时候,大家叫它“面蓜子”;你将锅内蒸熟的馍馍拿出来,可以放到“蓜子”上凉凉,这时候可以称它为“馍蓜子”。它偶尔也会当干净的板子、或布用,可以将准备晾晒的芝麻、小米等量少的粮食,放到蓜子上,端到蹂地(太阳)底下晒。由此可以看出,蓜子真是个农家不可或缺的好家什。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3)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4)

以前这个东西是个家常物。“有锅蓜,有锅盖。有酒喝,有肉菜”,说得是富裕人家的生活。盛面盛豆子盛大米盛农作物的黄红土瓷缸,一溜几个臀着肚腰,大小不同的缸口上面都分别盖着这蓜子,阻土隔风挡老鼠,真是个不可或缺的好家什。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5)

一般认为制作蓜子和箅子的秫秸莛子是高粱秆或者是茭草秆,高粱的果穗比较密实、果实不下垂,产量高,莛子较为粗短;茭草的果穗比较稀疏、果实下垂,产量较低,莛子较为细长,是制作蓜子和箅子的好材料。由于茭草产量低,人们不会专门大片种植,都是在地头或者垄埂上多少种一点,专门用来制作炊帚、扫帚、蓜子、箅子和馍筐子。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6)

高粱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7)

茭草

蓜子,它是用秫秸莛子经过双层紧密排列,再用针线缝合而成的,为了拿取悬挂方便,一般都会在蓜子一边缝出一个吊线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蓜子那是家家户户必备之物,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做成的,而且每家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几个蓜子,各有各的用途。它因为是用秫秸莛子做的,比较轻盈便携,也不易损坏,除非老鼠偷吃东西,将它咬坏。制作蓜子的过程叫“拉蓜子”。选取干燥光滑细直的秫秸莛子,钢针穿上棉线绳子,先将两根较长的莛子连接成十字形,再依次交替放上莛子,来回穿拉,最后进行修边,将一根莛子一头用钉子或者针固定在蓜子的中心位置当做圆的半径,转上一圈做个记号,再用刀具或者剪子剪去多余的部分,根据用途在中间或者边缘做个吊绳,一个蓜子就做成了。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8)

“拉蓜子”

用秫秸莛子做箅子bì zǐ很简单,用两根棉线绳子将莛子稀疏穿起来,再裁减成合适的大小就行,小时候做饭往往用半圆的箅子做多,放在柯杈子上,半边箅子上馏馍,半边空余的部分方便下面糊涂。用这种箅子馏馍最好,不膀( pāng )馍,比不锈钢的箅子强多了。

蓜子或箅子就如一个无名物,它也没有固定守一的名字。你叫它蓜子,叫它盖子,叫它那东西,它都无所谓。如果不是刻意想起,它永远沉寂在生活的长河里,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呆在它的一角,甚至连它最基本的名称都不知道如何叫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世间万物一切皆有其用。于裕于贫,生活中,没有了蓜子之类的物品,生活会黯然很多。

十年不见的老舅也是兄弟(满满的回忆蓜子和箅子)(9)

农村集市上出售的厨房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