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老物件:辘辘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汉族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如今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区,也还在使用辘轳从深井中提水,以供人们饮用。在其它工业方面,有使用牛力带动辘轳,再装上其它工具用来凿井或汲卤的。

辘轳:也作轮,车轮。用金属、木料或其他坚固材料做的圆形构架。辘轳有三只脚,三点购成平面。它稳妥地立在井口,为方便操作,闪出了最大活动空间。辘轳有脚也有头,叫辘轳头,是一块圆硬木,中有轴孔。穿在轴上,上绕绳索,绳头系水斗,辘轳头上嵌一摇把,算是它的胳膊,一般用杨柳木制,把歪,成一定角度。水斗为白柳条编制,遇水膨胀,有韧性,耐磨,耐磕碰,上有两三个环,与绳连接。

各种老物件工具大全(逐渐消失的老物件)(1)

各种老物件工具大全(逐渐消失的老物件)(2)

各种老物件工具大全(逐渐消失的老物件)(3)

各种老物件工具大全(逐渐消失的老物件)(4)

各种老物件工具大全(逐渐消失的老物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