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医疗服务的战线中,福田广大医护人员都秉承南丁格尔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服从指挥、恪尽职守,以实际行动彰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也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

5月12日是纪念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国际护士节。今天,就让我们听听福田的医护人员,讲讲自己的故事。

这些福田的优秀医护人员,你最pick哪一个?(可多选) 翟妍 龚敏 李婷君 朱丹玲 庄鹏 韩耀辉 段利娜 罗新华 巩小瑞 夏美芳 黄衔 何霜 提交

翟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第12党支部书记,口腔科护士长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1)

“0216疫情”对我们每一个福田人来讲,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小三角”40多天核酸采样的奋斗故事,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段宝贵经历,更是一种人生历练。

上沙的“小三角”当时有人被称为封控区中的封控区,红区中的红区,要说危险那是如影随形的,阳性病例不是按照个数来计算的,是按照户数来统计的。“握手楼”“隔断房”、高密度的居住人群、错综复杂的城中村让我再一次刷新了小三角疫情防控的复杂和严峻性,要说一点都不害怕、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但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关头豁得出去”,我们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自制的各种医疗袋、棉签、试管、消毒酒精,和扫码员一起登记信息,核对信息拍照,扫码,采样。2月份的深圳依旧寒风料峭,每次脱下防护服,满身是汗,被风一吹,真可谓寒风刺骨。进入4月份,气温接近30度,穿上防护服已经满身是汗,整个眼睛、面屏都是汗珠,平均每天爬楼40余层,步行超过3万步,相当于每3天完成一次马拉松全程,一天下来,被N95口罩压得的全脸都是勒痕,脚和小腿肿胀、酸疼到麻木已是家常便饭,结束一天工作往往已是凌晨二、三点。

作为队长,我与全体队员想在一块、聚在一块,想尽一切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40余天,每天雷打不动小组复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扫楼效率从3小时完成60-70户提升到近200户。医护人员每天20楼层的工作量到轻松完成60层,累计扫楼万余栋。

体重减轻、皮肤晒伤、脚底起茧、肌肉劳损、湿疹、皮炎、中暑等不值一提,舍弃的与家人的团聚换来了一个社区近6万人的平安,多么的值得呀!

龚敏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护士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2)

我作为护理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有幸参加并见证了福田区波澜壮阔的抗疫历程,回想起来,久久不能平静。

在3月出现多例大规模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株阳性病例后,我们拉起了又一轮采集核酸的队伍。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在哽咽和激动中完成此项工作,“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的同事,我的战友们,无论医生、护士、技师、工勤,大家踊跃报名,纷纷请战上场,参加外出采核酸。我们的征集任务总是在通知发出的数分钟之内就满员集结完毕,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次他们义无反顾驰援的是福田区沙头街道“小三角区”。这次面临的作战环境是最恶劣的,前面的同志刚打完“歼击战”,后面的同事接着进行“扫荡战”——“扫楼”。尽管存在路线被封、环境不熟,急救物资、采样物资、餐饮未及时到位等困难,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我们的战士勇敢战斗的决心与精力,同事们用“披荆斩棘”来形容被克服掉的困难。近一年,我们历经千难万阻,外派支援抗疫30批次,共1041人次,完成核酸采样近217万人次,其中驻守福田7批次,是外派支援人员最多,坚守时间最长的一个区。在与福田区同事并肩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也被他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也知道他们比我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李婷君

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3)

作为一医学界青年工作者,我主动担起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责任,积极参与梅林的入户采样;驻守多丽大型新冠疫苗接种点,每天为几千人注射新冠病毒疫苗;也曾到过东莞等地支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作为坝光国际生态隔离酒店B4栋的防控健康组负责人的时光。

B4是一栋高楼层隔离酒店,能容纳500余人。楼栋内的隔离人员常常会有各种突发问题出现。张伯有精神病史,隔离5天后,精神疾病发作,整夜不睡,说所有人都要害他,不肯回房间。我们紧急联系会诊,经医护人员温柔耐心的劝解后,张伯开始吃药。我们每天定时将药送去给张伯,看他服下后才放心离开,渐渐的张伯病情好转,顺利渡过了隔离期。一个16岁的花季女孩,患严重的抑郁症,有自杀倾向。发现她两餐的食物未取用,我们医务人员隔着房门和女孩“促膝而谈”至深夜。得到医务人员加倍关注和关爱的女孩,渐渐向我们敞开心扉,愿意和我们聊天谈心,抑郁症有明显好转。女孩妈妈激动地说,这几天女孩和她说的话比她今年说的都多。隔离期结束,女孩手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文笔稚嫩,情感却真挚又珍贵。

坝光国际生态隔离酒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所接收的隔离人员是重中之重、危中之危,防隔感工作需细之又细,工作量巨大,经常需24小时连轴转。连夜接收各区送来的密接人员,立即安排核酸采样。常常连夜出阳性病例,需立刻进行一系列严密处置,总是伴着月亮工作,踏着晨曦回宿舍,休息片刻又立即回到岗位中。为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我忍痛将年幼的女儿送回老家,3个多月的时间里,没离开过园区,即便是春节也未能回家团圆。

朱丹玲

福田区妇幼保健院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4)

2月17日,疫情发生的第二天,我们开始不断收到涉疫孕产妇在12345等市民热线的求助反馈,有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担心产检受到疫情影响的,有预约羊水穿刺项目无法完成而心急如焚的,有胎儿筛查心脏问题坚持要去原预约医院的……面对诸如此类的民众诉求,张烨院长带领我们连夜有针对性的起草了涉疫孕产妇就医保障流程等文件、指引,全天候与定点医院及社康紧密联动,保障孕产妇绿色通道的畅通,同时医院派遣了4名产科专家进驻支援辖区定点医院,为孕产妇救治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加强孕产妇心理支持,舒缓民众焦虑情绪,医院牵头组建了9个孕产妇咨询服务群,每个群内都至少配备3名产科专家和1名心理咨询师,合计完成在线咨询服务3402人次。印象最深的是有个赤尾社康的高龄孕妇,在封控后孕妇和家属的情绪都特别激动,一直吵闹要去原预约医院产检,不听从社区领导和医护人员的解释和劝告,孕妇甚至还扬言要挺着大肚子冲卡外出。面对孕产妇各种就医要求,我们通过在线咨询和专案管理,落实了按妊娠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也畅通了孕产妇诉求与回应的渠道,更是有利于引导孕产妇有序的就诊,那位孕妇后续就是通过孕产妇咨询服务群及产科专家的介入和沟通,得到了很好的安抚和引导,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庄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感染科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5)

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医院及时响应、迅速建立了高效、专业的战时抗疫决策响应机制

,我们迅速腾空了1号楼的6个科室共8个病区,抽调各科骨干医护加入隔离病区,为福田区大量的封控、管控区居民和发热患者提供全流程全覆盖的医疗救治服务。3个月的时间里,发热门诊累计接诊近9000人,收治隔离人员近千人,高峰时期一天有116名隔离患者住院,一半以上是急危重症,包括孕产妇、血透病人,还有大量的儿童、老年、肿瘤患者。

隔离病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抢救。有一位持续腹痛的红码孕妇,怀孕7个多月。这是她第5次怀孕,前面4次宫外孕导致两侧输卵管切除,这一胎很不容易做试管怀上。接到患者后,孕产妇救治专班结合病情迅速判断孕妇为子宫破裂,开通绿色通道,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配合,经过3小时的抢救,产妇顺利分娩了一个2斤4两的小男婴。为了防止院内感染,病区不留陪人,孕妇的衣食住行均由我们医务人员负责,从办理入院到生活护理,从胎心监护到分娩照料,事无巨细。出院时,产妇和家属特别感动,感谢医务人员,感谢首善福田。

感染科团队从2020年1月以来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我和护士长以身作则,吃住在病房,累就在办公室眯一会,就是要保证就医通道通畅。我的手机24小时畅通,门诊、病房、手术室、总值班总会在第一时间找到我,唯独挂掉的就是家人的电话。

不只是我们,全院的同事们都与我们并肩战斗。肾内科专门组建了隔离病房血透医疗队,每次体外循环机都需要血透护士穿着防护服在床边监护,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心内科的胸痛中心连续5天内抢救了4位急性心梗高危患者,医务人员穿着二级防护服,从溶栓、气管插管到介入手术,紧张而有序,挽救下一个个生命;骨科为居家不慎跌倒腰椎压缩骨折的七旬老人实施了微创手术,短短40分钟老人腰背疼痛明显缓解,术后第一天下地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在我们背后,还有院领导、职能部门的支持,大家咬紧牙关,上下齐心,共克时艰,筑起了强有力的抗疫防线。

韩耀辉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临床心理科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6)

“小三角”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医院迅速响应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健康局的号召,派出阳光心理党支部骨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开赴“小三角”,我作为支部委员,受院领导委派,担任专班的调度员,在进入“小三角”后,我们迅速在“小三角”封控、管控区架起一座通往居民心灵的桥梁,积极为居民链接资源、排忧解难,与广大居民、一线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这场战役。

我们在每个战区组建了“1心理医师 1名心理咨询师”的作战小组,开通了“阳光姐姐”微信服务号和心理专线电话,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心理求助路径,迅速投入战斗,为“小三角”居民提供线上心理疏导服务,先后为居民提供4364人次的热线服务,开展线上干预430人次。

我们与“小三角”各工作组、攻坚团密切配合,及时交换信息和转介各类诉求。面对可能存在极端行为的居民,第一时间深入封管控区,深入居民家中,与居民开展面对面的心理疏导,积极提供资源链接,及时化解居民心结,先后开展心理危机干预73人次。

在上沙小学工作人员驻地,我们搭建了阳光心理健康驿站,为工作人员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讲座、线下心理辅导,积极为长时间劳累、持续性紧张、恐惧或极端事件后二次心理创伤的工作人员提供面对面的个体和团体心理疏导服务。

我们对长期服药的病人进行线上问诊,结合既往随访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评估并提供寄药服务,依托社区三人小组将药送到患者家中,先后共寄发药品1180人次。

段利娜

福田区流调中心流调7组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7)

直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是3月21日,绿景的凌晨,有点儿冷。我所在的流调7组,接到了侨香村有一支5混1的样品,阳性了。我一边快速地阅读样品的检测信息,一边打印比对政数局发来的有关5个被采样人的基本信息:同一根管子里有2对夫妻,1个老人,我快速地把任务分成了3份,由组员进行流调。

不出2分钟,组员向我挥了挥手,用眼神暗示我电话里有阳性发现,电话里他特别地又着重地强调了一次,我立刻心领神会,马上启动B计划,单独电话给患者A的妻子,确保组员全身心投入到患者的流调。

就在核实5个疑似病例信息的同时,信息员也同步将单人单采单检的任务发了出去,采样工作人员立即准备物资上门,对5个人分别进行了鼻咽拭子的单独采样,分秒必争将5个样品送回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紧急检测。

我坐在组员的身旁,谨慎地分析着患者每一个活动轨迹的背后,他都可能接触了谁,同时,他又可能把疾病传给了谁。组里面的其他人完成前序调查后,均集中到了患者A身上,一旦患者A的单管结果阳性,一切工作便能顺势而为。

此时,另一个扎心的难题亟待解决——患者A被感染的病毒,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流调员必须时刻保持眼睛视力良好,因为我们的一只眼睛要死死盯着新冠它去了哪里,但另一只眼睛,必须去探寻新冠它究竟从哪里来。我按发病时间先后、地理位置的远近,收集了侨香村周围的全部病例报告,一字一句仔细研读,把每个人的活动轨迹先做横向对比,再用地图标识路线比对轨迹重合度,我惊喜地发现了一条马路之隔而且发病更早的病例B,病因链极有可能柳暗花明。通过进一步查看视频监控,我发现,无论从B发病的时间、传播的能力,还是A无防护的个人行为、不卫生的用手习惯,都铁证了两个人之间新冠的传播。

我觉得流调员不仅需要有医者的理性,更需要有良好的共情,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才能第一时间获得病例的流调信息,才能有精准的判定密接、管控场所。流调员的工作也不是一锤子买卖,无论案子多么艰难、多么复杂,我们都将一面带着专业的研判,一面带着人性的关怀,和病人一起,直面人生。

罗新华

福田区卫生监督所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8)

我于3月3日晚进驻到沙头街道小三角“红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红区”卫生监督工作。面对小三角“红区”封控楼栋多、封控居民多和防疫工作人员多的复杂情况,我和另外一名卫生监督员深知防疫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我们联合上沙指挥部、院感专家一起对一脱间二脱间进行实地考察,不断完善和优化一脱间二脱间的选址和设置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连夜进行整改。

我们每天深入小三角“红区”内的一脱间二脱间、医疗垃圾暂存间等防疫最前线,实地了解最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我们不仅近距离地纠正保洁、消杀等重点防疫工作人员的不规范个人防护行为,还经常参与对新入职防疫人员的培训;我们密切联系医务组,联合对“红区”的各个点位进行院感督导;我们每天坚持撰写日报,通过日报及时向指挥部通报“红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防疫工作人员生活休息区设置防护服穿脱流程和播放视频教程”“成立防疫纠察队”“安排专业人员驻点在一脱间二脱间指导防疫工作人员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并维持秩序”“设置医疗垃圾暂存间”等一批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得到了指挥部的采纳和落实。

一脱间二脱间是防疫工作人员按顺序脱卸污染的个人防护用品的区域,是做好防疫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穿着防护服闷热、工作不便、防护意识不足等,一些防疫工作人员经常不能按照要求做好防护。记得刚到红区没多久,有一次我们在巡查医疗废物处置的时候,发现一位年轻小伙戴着口罩、穿着短袖短裤,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医疗废物送到医疗垃圾暂存间,当时我们着实被吓了一跳,按照规定,收集医疗垃圾人员的防护要求是二级防护,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白”,发现这个情况之后,我们立即上前,拿着随身携带的酒精给他进行全身消毒,之后了解到该小伙是某公司的保洁人员,负责将一脱间二脱间的医疗垃圾转运到医疗垃圾暂存间,由于穿着二级防护运送医疗垃圾太闷热且工作不便,于是就私自减少了防护。了解情况后,我们责令该小伙立即停止工作;同时,立即返回指挥部找到该公司负责人,通报此情况,并要求落实好本公司防疫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培训和监管。我们对椰树村和龙秋村、塘晏村、上沙东村等处的一脱间二脱间分别提出了十几条可操作的建议,第一时间向上沙指挥部反映,同时撰写日报向区卫健局汇报。为此,区卫健局专门安排2名院感专家,联合上沙指挥部、医疗组的专家连夜进行实地考察,优化一脱间二脱间的选址、设置。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一脱间二脱间的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巩小瑞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益田区域社康护士长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9)

2月26日开始负责上沙封控区(上沙东村,椰树村等),封控区业务负责人:主要负责院内感染(工作人员院内感染基础知识,穿脱防护服培训,医疗垃圾处理,核酸采样等相关业务工作)后勤物资保障(所有防疫物资的进货,试剂管理和标本收集整理)部分行政人事安排:工作人员排班、现场协调等后勤服务等,2月22日-26日全权负责上沙管控区的工作(院内感染,后勤工作,行政安排);1月18日-2月22日全权负责上沙社区的常规采样工作。

2022年2月22日她接到上沙变为管控区之后立即奔赴现场开展工作,初期带领益田社康员工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每日采样人次4万左右,上沙东村变为封控区后,立即按照党组织安排奔赴封控区主持业务工作,每天工作15小时左右,用她的话,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誓不回去。

夏美芳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明月社康主管护师 全季居家隔离酒店医疗组负责人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10)

自2020年年初到2021年8月在采样队主要负责沙头街道10个社区入户采样工作。根据疫情波动,服从医院安排负责下沙社区大型采样点技术指导工作协调等事项。现场培训核酸扫码人员及培训各部门穿脱防护服。手机24小时待机,执行临时突发紧急任务,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完成密接楼栋采样相关工作,及时处理专项工作任务。

因工作需求2021年8月24日开始负责新洲如家驿站医疗组工作,负责期间及时掌握了解政策文件,培训、督导全体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上传下达文件精神等工作。迎接省、市、区级检查20余次,检查结果未发现关于医疗组院感问题。2022年3月5日开始负责全季居家隔离酒店医疗组工作。

2019年评定为深圳市优秀护士。

2020年评定福田区卫生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

黄衔

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外三/四科病区护士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11)

从事护理工作14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宗旨,先后参与了高速公路口测温、核酸采样以及健康驿站等各项新冠病毒防控工作。

在健康驿站工作的一天,一名隔离女士自述有怀孕及流产征兆,情绪极度焦虑,考虑到驿站检查条件有限,黄衔立刻通过电话对该名孕妇进行安抚疏导、稳定情绪,同时立即联系定点医院安排就诊。凌晨时分,该孕妇就诊结束后,由于临时疫情管控原因,需要在定点医院等候通知才能回驿站,黄衔担心该孕妇在医院没地方休息,便连夜联系定点医院先给予安排留观床位,等到该孕妇平安返回驿站已是凌晨四点,这时黄衔才放心去休息,经过三个小时的短暂休整,她又立即投入到下一轮工作安排中。在驿站繁忙的工作中黄衔腰疾临时复发,但是她没有一句怨言,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忍着腰痛在驿站坚守,因为她知道在严峻的疫情形势当前,这是她的使命。

特殊时期,她舍小家为大家,防疫工作期间照顾不到家人,她是一名医护人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家有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有一次,黄衔刚好分到去自己孩子的学校采样,可是孩子在采完样后愣是没有认出妈妈,直到黄衔叫了孩子一声,那一刻内心的酸楚奔涌而出,黄衔忍不住流下眼泪,但手里的工作不能停下,她和孩子道别后又继续她的采样工作。

黄衔相信,在荆棘的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才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意味着选择奉献,选择了为病人付出一切。就像一首诗写的:既然选择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何霜

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福田)外二科护士

5.12国际护士节向白衣天使们致敬(为TA们点赞512国际护士节)(12)

她在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就奋战在战疫一线,协助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到社区、隔离酒店或定点采集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及血标本的任务。

那时她才20岁出头,是所有支援团队中年纪最小、资历最浅的医务人员;忍受着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恐惧和极高传染性的风险,在物资短缺的初期只能穿着厚重的雨衣上门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境外回深高风险人员采样。除此之外,她还要抗住深圳室外三十多度的高温闷热的天气和城中村繁重的“爬楼”任务,为了节约物资,不吃喝,不上厕所,等到工作结束时,防护服已是又潮又湿,护目镜全是雾水。这不仅仅是专业素质和心理上的挑战,更是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但她凭着对职业的坚守和热诚,并没有退缩,而是舍弃畏惧,虚心请教,刻苦学习,克服了重重困难,投身于抗疫工作长达一年半时间,与队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022年,在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侵蚀的危急时刻,作为一名历经磨炼的“资深战士”,她再次挺身而出。面对复杂的环境、繁重的工作、多变的天气,她常常一个人肩挑起好几栋居民楼的上门采样任务,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每天都要爬五六十层的楼梯,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采样数量达一千余人次。不经意间,一抬头,已是满天繁星,一看时间已是深夜。“怎样的终点,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记者】陈熊海

【作者】 陈熊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