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重温了下茱莉亚·罗伯茨十多年前主演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才发现这女配角们选得也太吓人了吧,全员恶人脸。
这是在《谍影重重》里演过特工的女配一:
这是演过蜘蛛侠女朋友的女配二:
这是在《黑暗骑士》里演过蝙蝠侠暗恋对象的女配三:
这是《致命女人》里的家庭主妇贝丝饰演的女配四:
怎么样,是不是看起来没一个好惹的。作为老师的朱莉娅·罗伯茨,跟她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傻白甜。
在剧情展开之前,单看老师和学生的外型气场,跟我说这是一个讲学生谋杀老师的高智商犯罪片,我也信。
但实际上导演却说拥有这种颜的女性角色,甘于回家相夫教子,被出轨也默默忍受?导演你是认真的吗…
也难怪我小时候会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了。看着配角们的“恶人颜”,还要我相信她们是需要被启蒙的乖学生,导致整部电影的前半段,彻底在调和认知冲突中度过。
那么问题来了,导演怎么会找这几个“恶人”来演《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样一部讲述女老师带领女学生突破性别偏见,重获人生自由的励志电影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东西方的审美差异。这类我们看起来觉得有压力的撕x脸,在他们看来其实很有魅力。
比如克里斯汀·邓斯特除了演过拉仇恨的蜘蛛侠女友,还有啦啦队队长、空姐和选美佳丽:
甚至还有传奇美人玛丽皇后:
这位可是18世纪欧洲名媛圈里,绝对的No.1。不仅原生相貌优异,时髦度在当时也是无解的存在,被艺术家们称为“洛可可女神”。
除了邓斯特,刚才提到过的女配一,“小悍妇”朱莉娅·斯蒂尔斯。演过的美女角色,也是一个接一个。
不仅有高中篮球队员的美丽女友、富商身边的美娇娘:
还有童话女主灰姑娘:
所以说,我们以为的赶客撕x脸,在人家看来可是美着呢,完全不影响这些女演员自信当美女。
不过单说这些颜是撕x脸并不准确、也不够深入。
除了显而易见的不友好之外,她们其实很容易营造出情绪复杂、讳莫如深的文艺感。
这种特质跟典型的英式美人给人的感觉很像,崇尚理智、文明与礼貌,却又暗藏冲动与野蛮。
整体透露出一种,混合着矛盾情绪的神经质氛围。
比法国美人多了一分功利和坚硬,比意大利美人少了很多热情和浪漫。乍看之下总觉得她们刻板又强势,并不讨人喜欢,但又过目难忘。
以理智为底色的英式文艺感
英国人非常重视理性思维,这种文化传统的好处是让英国的科学研究一度很发达。
坏处是,这种理性文化会导致社会交往之间过于务实、算计、高度规则化,促使个体养成隐藏情绪、压抑情感的性格特质,俗称“闷骚”或者“拧巴”。
在比较坏的方面,甚至催生出了一个专有名词——英式虚伪。
当英国人说“not bad”(不坏)时,其实是在说“超级好”;当英国人说,“quite good”(挺好的)时,真实的意思其实是“不太行”……
这种国民性格导致了古典时期的英国人,在各种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里,最擅长得是文学。毕竟英国人实在是太适合,在语言这种微妙的艺术形式里见缝插针了。
▲“怼人巨匠”毛姆
在那些由英国古典名著改编的电影里,英式文艺的情感表达,永远都以理智为底色。角色们在很多时候也显得刻板、冷硬,甚至有些乖戾和笨拙。
比如《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和达尔西:
《理智与情感》里的玛丽安娜和布兰登上校:
《简爱》里的简和罗切斯特:
这些经典的荧幕情侣,情感爆发的形式,总绕不开压抑与反抗压抑。
主角们一定要经过很多现实考量、误会、错过、纠结之后,才会开始主动表达感情。
相比之下,热烈奔放的情感关系,总被英国人描述成危机的源头和麻烦制造者,主人公们的下场大多十分凄惨。比如《呼啸山庄》的结局,就是希斯克利夫抱着挚爱凯瑟琳的尸骨郁郁而终: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相遇,最终演变成了自杀殉情:
英国人对脱离现实的感性思维的怀疑,几乎是骨子里的。这种情况即使到了现代,也没有改变多少。
大家很爱的英剧《唐顿庄园》和电影《一天》中的情感关系,依旧是万分纠结。以至于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矫情。
暗流汹涌的海盗血液
克制、矜持,但不代表软弱可欺,作为曾经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日不落帝国”的子民,在英国人不动声色的外表之下,流淌着的是敢于硬碰硬的海盗血液。
文明礼貌的所谓绅士风度、淑女情操,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英国人的外壳。他们的性格中可从来都不缺叛逆、攻击性和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与英国绅士一样著名的,是英国的足球流氓。与《天佑女王》一起唱得,是一切的朋克摇滚。
这种文化特点和国民性格,再结合上面讨论过的以理智为底色的文艺感,就创造出了英式美人介于敏感多情的文艺和冷酷刚硬的挑衅(撕x)之间的微妙质感。
相比起追爱追到失魂落魄,草草丢了性命的法国包法利夫人:
同样是应对出轨危机,英国的查特莱夫人要强大的多。只经过了短暂的犹豫和迷茫,就立即恢复理智,果断投入了新生活:
洞察世事、接近于刻薄的“精明”,把她们跟散漫超脱的法国女人,区分了开来。
比如很多人在看到夏洛特·兰普林的第一眼,都会认为她是法国人,而不是英国人。
就是因为她周身都弥漫着“i don't care”的放松氛围,浪漫又不羁,眼神虽然犀利但十分飘渺。
完全没有英式美人那种,渴望窥探现实的精明感。
▲麦吉·史密斯
如果我们把兰普林当作是非典型英式美人一个极端,那么介于她和标准英式美人之间的,就是初代it girl简·铂金和贝蒂·伯伊德。
她们就像是刻意学坏的乖女孩,放松又难免在身体语言和气质上,透露出僵硬和怯懦。
▲贝蒂曾是披头士吉他手的妻子
眼神中依旧隐藏着试图解读他人的愿望,以及关注现实的习惯,而这些正好是她们身上“英国味”的来源。
▲简·铂金和夏洛特·甘斯布,法国女儿显然比英国妈妈轻盈很多
简·铂金犀利稳重,很像英国人,相对柔和圆钝的贝蒂,气质则更接近于“简单外向”的美国人。
美式美人和英式美人,对比起来也很有意思,区分二者的关键点是面部表情。
艾米莉·布朗特和海伦·米伦都是常年混迹好莱坞的英国人,但艾米莉显然更有英式美人的调调。
就是因为她上半张脸肌肉运动的幅度极小,因此显得非常冷静,甚至包含一丝嘲讽,而海伦·米伦就总是眯着眼,笑得非常到位。
单看脸,英式美人的眉眼和嘴,是最有特色的地方。
她们的眉眼大结构,通常以长圆眼、尾部突出的弯眉弓组成,很容易营造出冷静、傲慢的氛围。
海伦娜、蕾切尔·薇姿、《唐顿庄园》里的大小姐:
费·雯丽、凯拉·奈特利、以及权游里小玫瑰的眉眼大框架,都是这个路数:
眼睛很传神、眉毛上挑很高傲,再加上冷静克制的薄嘴唇。
兼具文艺挑衅,偶尔俏皮的英式美人,就已经具备了最核心的神韵。
能讲道理,也不畏惧吵架。
能谈情说爱,也能治国理政搞外交。
从伊丽莎白一世到维多利亚、伊丽莎白二世,再到撒切尔夫人。
英国强有力的女性政治家层出不穷,锋芒甚至盖过了男性领袖。这个情况,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份。
女人如水,可不是用来形容英式美人的,一手端茶杯一手拿书,肩上还挎着一杆枪,才是她们给我们的感觉。
“粗鲁不是聪明的替代品”:
“我不是浪漫主义,但就连我也承认心脏不仅仅是用来泵输血液的”:
“人生就是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去解决”:
这样一语N关、面对现实的清醒吐槽,恐怕也只有她们才能说得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