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实习生 周梓莹

“主死忠仆死义”

就在世人渐渐遗忘邓世昌身边那位忠义的“亲兵”时,我们却找到了刘相忠的后人。

历史总能勾连到现实,也总是充满了巧合。

120多年后,刘相忠的后人,在多年寻找甲午后人的经历中,首先找到的正式邓世昌的后人。

当时刘相忠的曾孙女通过网络找到了邓世昌的玄外孙叶伟力。当年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嫁给船政学堂的同学叶富的儿子叶裕芳,叶伟力就是邓秀蝉的孙子。

通过叶伟力,我们在知道了这位“新发现”的甲午将士后裔,也因此了解到关于刘相忠的一些家族信息。

刘素华说:“在甲午战前,刘相忠曾回过一次家,临走时对家人说,这次回去是要打仗了。”

这是刘相忠留给家人最后的遗言。

邓世昌尸体埋在哪里(寻找邓世昌亲兵)(1)

黄海海战致远舰沉没后,桅杆在退潮时一度露出水面。后来上桅以及桅盘内的武器被日本海军拆卸一光。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太阳犬曾来救他,同样刘相忠豢养的这只狗咬着辫子将刘拖到岸上。获救后的刘相忠见到致远已沉,邓世昌殉国,也跟随船主义不独生,奋身投入大海。

作为家史,刘相忠被小狗救助的细节或许有讹传的成分,但不可否认根据现有的文史资料已经可以确认,刘相忠是跟随邓世昌入海,而且当时已经有小艇前来救人,如果不是放弃求生,刘相忠完全是可以得救的。

邓世昌殉国后,清廷给予极高的抚恤,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同样清廷对于刘相忠也给予了抚恤,但对于抚恤的具体内容现无文献发现。

根据规定,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士兵,朝廷下发的抚恤金是100两银子。

如果考虑到刘相忠在海战中的表现,清廷是否会给予格外的奖赏呢?

根据北洋海军来远舰水手陈学海在1956年的口述资料显示,他的街坊二叔因为右脚后跟被炮弹削去,战后验了头等伤,赏六十两银子,他自己胯档下被炮弹皮削去一块肉,验了二等伤,赏三十两银子。

另一列子是,北洋海军济远舰二等水手王国成,在丰岛海战中曾用尾炮重创日军吉野号,战后王国成得赏银五百两。

1895年2月甲午战后,王国成退伍返回故里,买地40亩。

刘家曾有流传,战争结束后,刘相忠的遗孀曾被接到北京,朝廷给予了诰封。后来老太太每年会拿着凭证到县衙领取一定的抚恤金。

刘素华在老家的叔叔曾对她说过,以前家里曾有数张光绪年间的银票,其中有一百两的,也有其他数额的。

刘素华说,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家曾被划为地主成分,根据这一些信息推测刘家也向王国成一样买了田地。

最后遗言:“这次回去是要打仗了”

甲午战后,刘家繁衍昌盛:

大儿子刘世恒是在1953年或者1954年的时去世。

刘世恒有三个儿子,大儿子2015年8月份去世;老二在辽沈战役中牺牲;老三刘伟年,目前生活在大连。

二儿子刘世喜,在文革前去世。

刘世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维金,育有一子四女,其中二女儿就是刘素华,生于1956出生。

二儿子刘维学,目前生活在老家,祖房、祖地在他名下。由于年纪大,目前是痴呆状态,育有一子四女。

据刘素华介绍,当时他的爷爷和奶奶当时曾收养过多个伤寒孤儿。

在新中国成立后,刘家人散落各地。

刘素华的父亲刘维金在1949年跟着堂哥去到大连,当时在大连甘井子的523工厂当工人。

因此刘素华是1956年在大连出生。

邓世昌尸体埋在哪里(寻找邓世昌亲兵)(2)

“祖太爷,终于找到你了。”2016年12月,刘素华第一次登上了当年北洋海军的基地刘公岛,在将士名录墙上,她看到了先祖刘相忠的名字。

在大连期间,刘素华曾是下乡知青,

1977年恢复高考后,刘素华在同年参加了高考。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她当时报考的是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并填“不服从分配”。最终因为成分问题没有被录取。

第二天年,刘素华再次参加高考,被“辽宁师范学院”的历史专业录取,但她拒绝了。

“因为自己家里的历史原因,之前一直拒绝去看历史,一听说要研究历史,我心理就不舒服。”刘素华说。

“当年我父亲就一直在家里讲,我都没有特别在意,”刘素华说,再加上家中曾因此背上历史包袱,她和很多甲午后裔一样,对这段历史最开始的心态是害怕和排斥的。

但在2014年甲午海战120年周时,看到越来越多的报道和资料,刘素华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也许是一种巧合,她找到第一个找到的甲午后裔,就是邓世昌的玄外孙叶伟力。120多年前,两人的先祖曾共同在致远舰上战斗,为国而战。

刘素华说,几年来她一直在寻找有关先祖的资料。

“我父亲临死的时候,对我喃喃不忘的一句话就是:祖太爷没有找到。”刘素华说,这成了她的一个心病,她必须要找到祖太爷的历史。

2016年12月,刘素华第一次登上了当年北洋海军的基地刘公岛,在将士名录墙上,她看到了先祖刘相忠的名字,眼泪决堤而出。

“祖太爷,终于找到你了。”刘素华说,“在甲午战前,刘相忠曾回过一次家,临走时对家人说,这次回去是要打仗了。”

“要打仗了”,这是刘相忠留给家人最后的遗言。

刘相忠和邓世昌结识的时间可能更早

刘相忠后来为何会成为邓世昌的“亲兵”,刘素华也给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旁证。

据刘素华说,刘家的男丁都是身材高大魁梧,她的爷爷身高一米九,大伯和两个哥哥身高都在两米左右。

从遗传学的角度讲,刘相忠也应该是身材高大。选择亲兵,除了忠诚与办事能例外,魁梧的身材无疑会让长官脸上有光。

另外,刘素华还提到,在上致远舰之前,刘相忠之前曾在一艘小艇上当兵,甚至还是一个小头目。

在刘素华的描述中,这种小艇只能容纳几人,船头很尖包裹着一层铁皮。打仗时,执行类似自杀式袭击的任务,用尖角冲撞敌船水线位置,给敌船造成破坏。

对于刘素华的这个描述,未能找到相关记载。

邓世昌尸体埋在哪里(寻找邓世昌亲兵)(3)

致远舰上的水兵合影,也许里面某一个人就是邓世昌的“亲兵”刘相忠。

不过刘相忠在上船之前当水兵是有可能的。

在山东荣成,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设置水师营。

1880年,为给正在英国建造的巡洋舰“超勇”、“扬威”选配水兵。1880年9月27日,北洋水师记名提督丁汝昌等从登荣水师营中挑选了306名士兵,严加训练,使这些旧式水师的官兵成为新式海军的最初骨干。

同年丁汝昌率领林泰曾、邓世昌等军官以及经过严格挑选的原旧水师的224名舵工、水勇、夫役组成赴英国的接舰部队。

如果刘家的家史记载准确,刘相忠很有可能是当时最初的306名骨干之一,如果他后来又进入接船人员名单,那么他和邓世昌结识的时间也将更早。

在这次接舰回国后,邓世昌即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如果刘相忠参与接舰,那也极有可能在回国后就被分配到“扬威”舰,此后又被邓世昌带到致远舰上。

战争之后,只在老家有一座衣冠冢

甲午战后,刘相忠也和邓世昌一样,因为忠骨沉入海底,只在老家有一座衣冠冢。

“刘相忠的坟墓在文革期间被挖毁。”刘素华说,近年来他回到老家时,当时曾亲历过的人向她介绍说,坟墓中安放着官衣服,还有顶戴,这些在当时都被烧毁了。

邓世昌尸体埋在哪里(寻找邓世昌亲兵)(4)

2015年,丹东致远舰在水下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骸骨。这些遗骸就是致远舰上北洋将士的遗骨。

甲午史学者孙建军说,有刚烈的将军,就会有忠勇的士兵。

前文提到的池仲佑在回忆邓世昌时曾说:“(邓世昌)在军激励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遇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涕零。”

而在甲午战后,西方人士评价中国人特别是北洋海军各类人物的战斗表现,对“从山东征召”的士兵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他们被证明是最聪明、可靠的。”

“刘相忠,这位铁骨铮铮的年轻汉子,身上显然具有着山东人忠厚、勇敢的特色,他之为邓世昌选为亲兵,绝不是无来由的,脾性相投,意气相投,不会有别的原因。”孙建军说,“历史也是该有温度的,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的活动组成的,战场上更是无数的士兵在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甲午战争过去120多年了,我们的研究步步深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物事迹挖掘出来,我希望我们的先烈们不再仅仅是留下个名字,不再是一个个干巴巴的、冷冰冰的文字符号!”

在甲午战后,山东人感念邓世昌的忠烈,在成山头修建了一座公庙,岁时祭祀。当时。西方人登此山,都会拍上一张照片,以示纪念。

只是不知道,当年的邓公庙中,是否也像关羽庙中的周仓一样,放入刘相忠的牌位。

邓世昌尸体埋在哪里(寻找邓世昌亲兵)(5)

丹东大鹿岛,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1894年9月18日,海战第二天。岛上准备出海的人被眼前的景象吓着了。当时港口里飘来不少穿着北洋海军军装的官兵遗体,村里人商议后,将这些遗骸一一收敛葬在大鹿岛,一共13具遗体。 这就是如今的岛上的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

参考文献:《有刚烈的将军,就有忠勇的士兵》(孙建军)、《清末海军史料》(张侠等)《邓世昌》(威海市政协文史委)、《甲午战争史》(戚其章)等。

特别感谢:甲午史研究学者孙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