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前世今生(宋庆龄故居的前世今生)(1)

宋庆龄同志故居 于阗 摄

宋庆龄(1893—198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20世纪的伟大女性,是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在北京的故居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北沿,原是一座王府花园。这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院,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故居门前碧波涟漪,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回廊,楼堂亭榭,湖水环绕,山石嶙峋,绿树浓荫,花香四溢。

宋庆龄一直居住在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逊谢。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精心设计改造葺旧更新,在原来主体建筑迤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在这里逝世,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

宋庆龄故居由建筑和花园组成,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记忆。

纳兰明珠府邸西花园

宋庆龄故居始建于康熙朝,是纳兰明珠府邸的西花园。纳兰明珠(1635—1708年),康熙三年(1664年)31岁时任内务府总管,康熙五年(1666年)33岁时授弘文院学士,擢刑部尚书,后任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3年)与户部尚书朱思翰、刑部尚书莫洛力清撤三藩平叛有功,深得康熙皇帝的倚重。康熙十六年(1677年)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与索额图同为宰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索额图失宠去职,明珠独为首辅。他因卖官鬻(音同玉)爵,贪赂山积,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弹劾罢宰相职,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卒,享年74岁。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是明珠的长子,22岁成为康熙身边的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南巡北狩。纳兰性德饱读诗书,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之一,他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他的词在当朝就享有盛誉。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影响力之大。近代大家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词真切自然的特点极为赞赏,赞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在这个王府中长大成人,度过短暂的人生,并在这个府第离开人世。他有许多精彩的诗篇写于这个宅院之中。

比如,在故居花园内,有两株夜合欢,是纳兰性德亲手所栽,是他的心爱之物。所谓“夜合欢”,即白天花开,晚间花即闭拢。纳兰性德30岁时,在这里召集友人,举行了他生前最后一次宴会。席间,他们以庭院中两棵夜合花为题歌咏,纳兰性德写下一首五律《夜合花》: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深。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第二天纳兰性德便卧床不起,“七日不汗”,发烧不退,溘然长逝,年仅30岁。这两棵夜合欢至今生长在宋庆龄故居中。

纳兰性德19岁时(约1674年)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著名的一首是《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妻子卢氏早亡后,纳兰性德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这首词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的秋景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伫立沉思中忆起的寻常往事,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和珅别院、成亲王府与醇亲王府

明珠去世后,这个宅院被儿孙继承。在乾隆时期,明珠的孙辈成安得罪当时的权臣和珅。相传,和珅多次敲诈勒索成安,但并没有达到目的,于是成安就被和珅强行编织罪行,家产被没收,宅园被和珅据为己有。在乾隆年间,这座古雅的庭院就成了和珅的别院。和珅身居要职之时,所聚敛的财富,约值8亿两至11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15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没收了他的财产,并将这座宅院赐给成亲王永瑆,按照王府的规制加以重修改建,是为成亲王府。但成亲王位并非世袭罔替,光绪年间,王府由内务府收回,光绪十四年(1888年)成王府成为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一共有两代醇亲王。

第一代醇亲王是奕缳(音同宣)(1840—1891年),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光绪帝生父,宣统皇帝溥仪的爷爷,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接掌政权,是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光绪十六年(1890年),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

在宋庆龄故居中有醇亲王奕譞亲栽的100多年的西府海棠,甚为有名。每年4月10日前后开花,宋庆龄曾用其果实制作海棠酱。

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一生

醇亲王奕譞死后,他的第五子载沣(1883-1951年)袭封醇亲王爵位,成为第二代醇亲王,继续住在醇亲王府。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弟弟,他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8岁这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0小时内先后死去,溥仪即位称帝,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

载沣掌控政权后,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罢黜袁世凯。载沣对袁世凯的敌视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袁世凯曾在1898年戊戌变法时出卖过他的哥哥光绪皇帝,另一方面,当时袁世凯位高权重,当时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几乎都掌握在汉族将领手中,袁世凯掌管着北洋新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大大威胁着他三岁的儿子溥仪做皇帝。基于这两点,载沣决定除掉袁世凯。载沣以袁世凯有“足疾”为由,解除袁世凯的一切官职,让他回籍养病,直到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才东山再起。

二是预备立宪。面对越来越高涨的国内革命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有鉴于此,载沣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令各省“切实筹办宪政”,务必在当年成立谘议局,这种致力立宪的姿态,使一部分立宪派对载沣及宪政产生了极大的幻想,纷纷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各省的宪政运动中。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载沣以监国摄政王的名义任命庆亲王奕劻为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阁,而将原有的军机处及旧内阁均予裁撤,以显示实行宪政的决心。但在新内阁名单人选中,皇族和旗人占了大半,这个内阁被人们指斥为“皇族内阁”,彻底揭开了“宪政”的虚伪面目。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没有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选择了皇帝“逊位”,和平地交出政权,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清帝逊位后,载沣生活很低调。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1917年,在“张勋复辟”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到醇亲王府住了一段时间后,住到日本人处,后又到天津日租界张园,然后潜往东北。对于溥仪去东北,载沣认为“凶多吉少”,持反对态度。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曾多次要他全家搬去,日方代表也屡次来劝说他迁往长春,而载沣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他赴东北满洲国,月余后即返回北平,居住在醇王府内。

据记载,在1925年正月的一个上午,孙中山突然造访醇亲王府。孙中山说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孙中山对载沣在皇帝“逊位”后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宾主尽欢,孙中山还送给载沣一张亲笔题字的照片。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中山逝世的消息。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摆在书房里,围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烛,虔诚地祷念早逝的一代伟人。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载沣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决心把王府出售。载沣把醇亲王府售给“国立高级工业学校”,价钱为90万斤小米。载沣和居住在府中的儿女们商定,将售房款的一半留给他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平分,让他们到外面买房或是租房住。1951年初,载沣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病故。

宋庆龄去世后,党和政府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整,保留和恢复了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其原状进行陈列,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文物、资料,筹办了“宋庆龄同志生平展”。宋庆龄同志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自1982年5月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几十万人次,举办国内外交流活动百余场,正在成为收藏孙中山和宋庆龄文物的博物宝库、研究宋庆龄生平事迹和伟大思想的权威机构、弘扬宋庆龄精神的坚强阵地、增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作者:刚星莎

编辑: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