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更美味(北方端午记忆黄米粽子)(1)

小时候,端午节一定要吃两种粽子,一种叫做江米粽子,就是目前最主流的白糯米粽子;一种叫做黄米粽子,是用黄米做的。黄米和小米长得很像,只是煮熟后是粘糯的。小米的作物叫做谷子,而黄米的作物叫做黍。

无论哪一种都要配上去年收获的红枣,香甜肆意,堪称经典。选择这张图片最能体验出黄米粽子的精髓,就是红枣煮烂后的红色糖浆渗透到黄米里,咬一口能流口水。

但是,小时候更喜欢糯米的,因为黄米的味道略淡还偏硬,更撑肚子。不过那都是遥远的记忆了,现在北方过节自己包粽子的越来越少,黄米的就更稀缺了。所以非常怀念黄米粽子。

北方的端午节虽不像南方有那么多活动,但是家家户户包粽子,亲朋好友挨家送粽子,相互品尝各家手艺,却是那样浓烈的记忆,不用搞活动,不用仪式感,一切都是那样的温情而自然。粽子的香气就这样带着人们走进了丰富的夏天,紧接着就是草香飘飘的蒲扇的世界。

我的家乡在河北,靠近北京,农民种黍子,黍子收获后打成黄米,黄米主要用来做炸糕或蒸糕,一般是过年过节吃。还有就是在端午节用来做粽子。糯米我们叫江米,来自遥远的南方,过去物流不发达,江米才是稀缺。只有在特定节日,元宵节或端午节才用上江米面或江米,那时候摇元宵用的江米面的味道清甜,真使人陶醉。

小时候的味觉记忆、嗅觉记忆竟然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漫长岁月中,不断的回味,回想起那些美妙的感觉,在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的时候,能够在回忆中浅浅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