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新变化

文/朱燕

散文那时黄家湖原创(当代散文转湖)(1)

秋日的一个清晨,细雨霏霏,一如往日般径自走向鱼丘湖的方向。习惯了每天晨起后绕着湖走走,看湖光峰影,听鸟儿叽唱,与晨练的人们为伍,在闲散的脚步中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雨中的鱼丘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更加清新秀丽,那树、那水、那花、那草,细雨氤氲下,一切都充满了诗情。这道烟雨风景自然是不能错过的,那就绕湖转起来吧……

鱼丘湖是城中湖,占地1000亩,有西北湖、西南湖、东南湖、东北湖四个湖面,四湖相连,岸堤相通,沿湖岸而行,绕一圈走下来,差不多有一万步,大约是10公里。高唐人口中的“转湖”,就是沿着湖边走,或一人漫步,或三五结伴而行,或近走或远走,这是很多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最佳方式。湖边景色怡人,杨柳拂堤,草色青青,拱桥、亭阁、长廊、观水台,依水而建,与水相映成趣。转湖,置身于一屏画廊里,临一湖碧水,凭栏处听风,那般惬意自在不言而喻。

散文那时黄家湖原创(当代散文转湖)(2)

我从西北湖湖边一路向南转,不时被岸堤上垂柳的长长柳丝挡住去路,尽管已是浓浓秋意,柳色依然翠绿,轻掀一帘柳,一个低眉恰似你的温柔。燕子掠着湖面低飞,鱼儿蹦跃出水面,一人雨下独钓湖中,眼前的景色犹如画家笔下跃动生辉的水墨画。走到观水台,停下了脚步,蹲下身来,伸出双手掬一捧水,感受着秋雨中湖水的微凉,水从指缝里滴下,落入湖中,惊不起一丝纹澜。脚下湖水轻拍着栏杆,回荡着轻轻的水流声,似是浅吟低唱。雨丝更密了,湖面上的水汽似烟在飘,对面的楼宇、绿树、一切都像在仙境中若隐若现。如此这般美丽,又怎不让人心生温暖和感动?

看今朝,忆往昔,脑海里再一次浮现过往。曾经,也就是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一大片荒凉不堪的坑塘,老人们说,他们的祖辈曾讲是过去挖土建城挖出的一个个大坑,一辈辈下来,不断取土建房,坑越来越大。当然,这千亩的坑塘也为县城排涝起到大作用,无论下多大的雨,县城都淹不了,水都排进了这大坑里,成为了县城的一方湿地。

散文那时黄家湖原创(当代散文转湖)(3)

大坑里常年积水,周边长满了芦苇,吸引了很多水鸟在芦苇丛里筑巢安家。这一方水泽地,高唐老县城的人习惯称为北湖,也是人们闲暇玩的地方。在过去相对贫穷、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北湖边让专门干照相生意的人拍一张照片,那也是很洋气的事了。儿时的我,也有一张在老北湖的照片,就站在芦苇丛边,双手掐着腰,定格了那抹青涩的样子。遗憾的是,几十年过去了,照相的记忆犹在,照片却再也找不到了。岸上住着户户人家,一色的破旧小平房,狭长胡同七拐八弯,坑洼不平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曾经表姐一家就在偌大的坑沿上住着,常听姐姐抱怨居住环境的恶劣,冬天大北风从坑里刮过来,屋里冷得像冰窖;夏天坑塘的蚊蝇满天飞,住在这地方真遭罪……

慢慢地,在国家的好政策下,我们的城市逐渐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唐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时风、泉林、蓝山三大支柱擎起县域产业龙头,经济基础强了,高唐大力推进城市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生。因势利导,做足水文章,启动了湖的大开发、大改造工程,高起点规划、大气魄建设,把所有的大坑大塘全部打通、清淤,水上建桥、连接河系、修建公园、完善配套等,似乎就在一夜间,揉揉惺忪的睡眼,一派“湖光水色小苏杭”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雕琢湖的美丽容颜与传承千年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在风景秀丽的湖畔,按《水浒》传说复建了柴府花园、三眼井、李逵井,再现了宋代古建筑群的风采。依水而建的孙大石美术馆、李苦禅美术馆、李奇茂美术馆等一座座艺术殿堂,成为全国书画艺术交流中心,让高唐“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桂冠闻名海内外。绿荫、碧水之处,建起了一个个花园式的小区,人们傍水而居,幸福快乐地生活。

散文那时黄家湖原创(当代散文转湖)(4)

思绪纷飞中,不知不觉已走到东南湖岸,湖边的早市上熙熙攘攘,晨练的人们路过这里买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拎回家,非常方便!说起来,这早市也跟“湖”有关联,高唐人爱水、近水、亲水,一年四季,无论寒冬酷暑,风景变幻,高唐人转湖的习惯不曾改变,湖就像高唐人的老朋友,每天在湖边走走,湖水为你洗去纤尘,卸下你一天的疲惫,身心非常放松。尤其是早上,湖边锻炼身体的人们络绎不绝,为方便生活,县里特意规划了早市,固定时间开放,为人们提供便利,这市井生活最抚凡人心。

沿湖继续向前走,看到大片大片的绿植覆盖着楼宇,绿树掩映红瓦,脚下是红蓝相间的柔软步道,旁边是设施齐全的健身公园,风从湖面吹过来,醉在一湖烟雨中。不远处,依水而建的书画小镇拔地而起,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景观结构,再造了高唐一方“小江南”美景,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地标。细雨还在下着,满城皆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感,淋湿的头发贴在了脸上,用手捋在脑后,拿出手机随手拍了几张烟雨风景,把自己也放进了画面里,记录下这楚楚动人的秋晨。带着一份好心情,向着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出发……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电话:13853164811 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