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为什么美的如此动容(人物不只是东方赫本)(1)

夏梦,一个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声调都会让人充满美好遐想的名字。

如果读过莎士比亚的书,想必瞬间就会想到《仲夏夜之梦》,那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喜剧,看完令人心情愉悦。

而初见“夏梦“这个名字不仅是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甚至是一瞬间,就会让人对名字的主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识夏梦,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某本杂志刊登了她的故事,还附带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身着那个年代的绿军装,气质却与我所熟知的那个年代人的气质截然不同,有一种轻盈俏丽的摩登女郎感,甚至有赫本的影子。

文章对她的平生只是浮光掠影式的介绍,更多的是将她和金庸联系在一起,比如称她是小龙女的原型,是金庸眼中的西施。

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有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那时的我还小,对于她的印象也仅是“美丽”二字,囿于当时的条件,并没有渠道去找到她更多的资料,所以对她的进一步了解便搁置了。

谁知道,今年偶然发现一本关于她的传记,书略微厚重,详细记录了夏梦的生平,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夏梦一生平顺,不仅仅是因为美丽如赫本的外表,更因为充盈一生的智慧。

沪生


赫本为什么美的如此动容(人物不只是东方赫本)(2)

夏梦出生于上海,家乡位于苏州吴郡,原名杨濛,杨氏家族声名鼎盛,自古盛产“状元”和”梨园子弟“,夏梦的曾祖父就是人人称羡的状元郎,而夏梦则是后来人人热捧的大明星。

夏梦的祖父杨书鼎恰逢国运艰难,感怀其时,遂从姑苏的弄堂奔向上海的十里洋场。

当时的社会背景,实业救国成为很多人读书人的新志向,杨书鼎也不例外,他摒弃了祖上读书做官的旧路,开始了他的从商之旅。

而他的儿子,也就是夏梦的父亲,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而夏梦的母亲名叫葛璐茜,曾是中学校花。

一边是才情俱佳的父亲,一边是貌美多姿的母亲,在如此优秀基因的组合下,夏梦来到了人世间,乳名杨濛濛。在夏梦之后,父母又生了一个妹妹,名唤杨洁。

姐妹俩从小性格就不相似,妹妹喜动,姐姐喜静,后者还有洋娃娃般的样貌,颇得父母的喜爱。夏梦曾经说过,父母十分关注她的成长,从小吃当时紧俏的舶来奶粉长大,无论是学习各种才艺还是人际交往,都严把质量关。后来姐妹俩考入宋氏三姐妹的母校,中西女中(原中西女塾),更是进一步培养出夏梦学贯中西、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的气质。

南来


赫本为什么美的如此动容(人物不只是东方赫本)(3)

自夏梦出生以来,上海就一直处于乱世。1947年,年仅13岁的夏梦跟随家人乘坐飞机来到香港。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里曾经描绘过20世纪40年代中叶的香港图景:那时的香港颇有点土气,没有一点文化的气息,找一个书店都异常困难。走在那几条大街上,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头顶上鸽子窝似的房子中闹声极大,打麻将洗牌之声,犹如悬河泻水,雷鸣般倾泄下来;又像是暴风骤雨,扫过辽阔的大原。让我感觉到,自己确确实实是在人间,不容有任何幻想,除了海景和夜景以外,几乎没什么可看的“。

而夏梦尽管也不太喜欢这里,但是还是努力考入了当时的名校——玛丽诺修院。进入学校的夏梦一如既往地收割着众多注视者的目光,年龄增长,愈发袅袅婷婷,甚至吸引了当时的著名电影公司“长城”老板袁仰安的注意。

初面


赫本为什么美的如此动容(人物不只是东方赫本)(4)

很快,夏梦在18岁那年以新人之姿闯入公众的视野,而且是在热销的《长城画报》封面上,可见公司对她的重视程度。

当时的香港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因为当时很多制作电影的导演大部分是南迁来港的文化人,他们创作起点较高,多数以文学经典作品为切入点,文艺气质相当浓厚。

而夏梦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当时的潮流,气质绝佳/家庭背景单纯/品行端正/文化素质较高/。

很快,夏梦便接连主演多部影片,如《禁婚记》《娘惹》等,在香港及东南亚收获了大批影迷。

情思


赫本为什么美的如此动容(人物不只是东方赫本)(5)

终于说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夏梦的婚恋。

无意行走江湖的夏梦,总带着一个标签——“金庸的梦中情人”。当时的金庸,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因不满校内学生行为向学校投诉却反被退学。退学后的他进入《大公报》写影评,也是由于这层关系,他接触到了长城电影公司。后来他加盟“长城“,成为一名小编剧,至于原因,据金庸的一位朋友说,当然是因为他爱夏梦爱得如痴如醉,但难于在生活中见到她,才想到了加盟这个绝招。

后来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整个华人社会长盛不衰,创造了一个奇迹,香港红学家林以亮说:“凡有中国人/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

如此威风凛凛的金庸大侠在彼时却是求爱无门的失意男儿,因为在他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之前,夏梦就和风度翩翩的林葆诚结婚了。

但金庸对夏梦已是极难“慧剑斩情丝”了,而夏梦这种聪慧的人又如何看不出来呢?

尽管知道金庸一片深情,她虽没有采取断然拒绝的姿态,但也仅仅是客客气气地友好相待,直到1976年,夏梦息影去了加拿大定居,两人也就断了联系。回到上海的夏梦只有一句话:我和金庸,其实不如不说。一如她的做人风格,稳成持重,一生端庄。

而金庸在追求夏梦未果后,带着遗憾转而投入杂志事业,创立《明报》,开始连载他最浪漫悲愤的小说《神雕侠侣》。

结语


赫本为什么美的如此动容(人物不只是东方赫本)(6)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在没看她的传记之前,我对夏梦是有偏见的,我认为她和其他美丽的影视明星没什么两样,或许出身贫苦,或许精于人际交往才让金庸这种大才子一往情深。

但是我没想到她原本出身殷实之家,在那个年代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她的性格老派,甚至有点迂,比如

从出道的第一天开始,夏梦便给自己约法三章:不为人剪彩,不外出吃请,不拍内容不健康的戏,并一生遵守。

她之所以成为明星也完全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以及长城电影公司老板的盛情邀约。后来,22岁就嫁作了人妇,丈夫是商人,却不是多么显贵,两人彼此珍惜地互相善待了一辈子。

在那一辈女演员中,守着一次婚姻,尽情地绽放过已经很少见。对于才子金庸的追求,她不迷乱不迎合,这种坚定更是成全了世间一种罕见的美好。

试想,历史上,美成传奇,却又安然顺遂的,大抵只有夏梦一人。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曾经说过,美貌和智慧很少结合在一起。

而在我看来,似乎夏梦的智慧,比她的美貌更为出众,也更值得让人铭记。

参考:

《梦回仲夏》[马来西亚]子宇

《夏梦传:东方的赫本》白芷寒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