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第22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1)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4)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5)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6)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7)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8)

译文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9)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10)

十首赠别诗见证李白惊世才华(欣赏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