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看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这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县域性整体贫困得到逐步解决,很是欣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激发了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激发了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奔向美好明天)

激发了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看到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这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县域性整体贫困得到逐步解决,很是欣慰。

多年来,曲麻莱县下大力气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从识别到施策,从责任到考核,都在“精准”的要求下到村到户到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群众生活幸福感得到提升。

就是这样一个自我发展能力弱、对国家转移支付依赖性强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也越来越清晰和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治“穷”,不仅要“摘穷帽”,还要“拔穷根”,必须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于是就积极探索实践起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思路和行动。

要保证脱贫之后不返贫,必须把产业发展起来,必须让贫困户能就业。这个县立足自身发展特点和生态责任,“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仅如此,还摆脱过去产业发展的粗放方式,更加注重科学化和高效化。单打独斗力量弱,众人拾柴火焰高,产业发展起来,产业扶贫方式更加注重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制经营管理型“红旗模式”、能人代牧管理型“藏迪模式”、精准脱贫资产受益型“郭洋模式”、养畜大户家庭牧场带动模式四种产业扶贫经营方式,让市场主体带着贫困户一起增收致富。

没有生产资料的贫困户,曲麻莱县针对不同贫困户致贫原因,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多举措推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掌握技能是转移就业过程中的重点,也是十分重视的扶贫工作。为此,建设了专门的技能培训中心、县乡村社层层签订培训合同,确保“一村一技、一户一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而对于禁牧区域,选聘放下牧鞭的群众做生态管护员,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双赢”。

发展产业也好,送技能到户也罢,最终脱贫还是要靠群众自己,改变贫困群众精神状态和思维意识十分重要。曲麻莱县也在积极抓紧精神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精神,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户站起来、走起来、跑起来,奔向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