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故事自然都不难理解,毕竟其核心吸引力就在于“快意恩仇”这四个字,若是写得晦涩难懂,怕是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去看,毕竟谁也不是奔着“学习”的态度去读武侠故事的。

不过相对而言,金庸的故事还是略有深度一些的,比如他的故事中就不仅仅只有武林纷争,更多的时候,金庸会将主题拔高到“家国大义”的高度,所以读金庸的故事难免有种史诗感,不过这依旧不会让他的故事变得难以理解。

虚竹最后和梦姑在一起了吗(为何还想当和尚)(1)

(萧峰剧照)

可即便如此,金庸的故事中还是留下了诸多耐人寻味的设定,比如虚竹这小子,明明已经娶了梦姑,为何还想当和尚?

一、虚竹的结局

若有人问金庸的故事为何能成为经典,哪怕时隔多年也依旧让人难以忘怀,在笔者看来,原因或许很简单,就在于他对结局的设定往往是给一个巴掌又赏一颗枣,有的结局看起来圆满,实则让人心中隐痛,至少《天龙八部》就是如此。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主角就得了不同的结局,萧峰为了宋辽和平牺牲了自己,而段誉和虚竹则看起来像是人生赢家。

尤其是那虚竹,段誉好歹本就是皇子,所以他的人生起点本就很高,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让人觉得“他很幸运”,而虚竹则不同,他原本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和尚,后来却能邂逅自己的真爱,并且是在从未见过对方面貌的情况下,居然让他娶到了“梦姑”,对方还是如花似玉的西夏公主,什么叫“主角光环”?这就叫“主角光环”。

虚竹最后和梦姑在一起了吗(为何还想当和尚)(2)

(天龙三雄剧照)

而就是这样幸运的经历,似乎也没能让虚竹满足,因为直至原著最后一回中,虚竹还在感慨自己想当和尚。

他与段誉有这么一番对话:“段誉见虚竹虽得美满姻缘,神色间总有郁郁之意,走近身去,说道:‘二哥,多谢你送了五位美丽可爱的妹子给我。你既娶得这位世上无双、人间第一的二嫂,怎么仍不开心,是为了你去世的父母而伤心么?’虚竹道:‘色无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虽伤心,倒也没想不开。我心里虽不开心,是因为终究做不成和尚。’”

要知道梦姑可是公主,还是李秋水的孙女,那容貌别说丑,说不定还与“神仙姐姐”有几分相似,难道还不能让虚竹满意?

答案显然并非如此,虚竹这番话绝不是发自真心的。

二、早已没了佛性的虚竹

虚竹说他想当和尚,这倒不假,虚竹自幼生长在少林寺中,在他的认知里,老实本分地当一个和尚就是他这辈子唯一能做的事。

所以当他破解了珍珑棋局,得到无崖子传功之时,他并没有过多的欣喜,反倒是因此而烦恼。

虚竹最后和梦姑在一起了吗(为何还想当和尚)(3)

(无崖子剧照)

当无崖子说他已经将虚竹的一身少林绝学化去之后,虚竹就表现得十分痛苦,他是这么说的:“虚竹大吃一惊,叫道:‘什……什么?’跳了起来,双脚落地时膝盖中突然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下,只觉四肢百骸尽皆酸软,脑中昏昏沉沉,望出来犹如天旋地转一般,情知这老人所说不假,霎时间悲从中来,眼泪夺眶而出,哭道:‘我……我……和你无怨无仇,又没得罪你,为什么要这般害我?’”

那时候的他是一心向佛的,有这般反应也很正常,可到了冰窖之中,遇上梦姑之后,他身上早已没了佛性,这也是书中交代得明明白白的。

原著道:“虚竹所习的少林派禅功已尽数为无崖子化去,定力全失,他是个未经人事的壮男,当此天地间第一大诱惑袭来之时,竟丝毫不加抗御,将那少女愈抱愈紧,片刻间神游物外,竟不知身在何处。那少女更热情如火,将虚竹当做了爱侣。”

虚竹最后和梦姑在一起了吗(为何还想当和尚)(4)

(虚竹、童姥剧照)

而当童姥故意没将梦姑掳来的时候,他甚至会主动求童姥告诉自己那女子是谁,可见此时的虚竹早已沦陷,那为何后来的他反倒又发出了“自己想当和尚”的感慨?

儿时看不懂,如今再回过头来看,才懂虚竹这小子并不愚钝,反倒十分精明。

三、精明的虚竹

首先从段誉与虚竹对话时的场景来看,当时的他们正处于要与辽军开战的时刻,此时前途未卜,当然,从明面上来看,他们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以他们三兄弟的武功水平,即便无法战胜千军万马,可要在数以万计的辽军中杀出一条血路,逃脱升天,那却并非难事,这一点从后来他们生擒辽帝的战绩就能看出来。

无论虚竹有多憨厚,他始终还是有同理心的,此时辽军是冲着萧峰来的,即便这场战斗被平息,萧峰也难免被辽国追杀,再看段誉,三弟这才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双亲,无论怎么看此时显然不是应该高兴的时候,虚竹表现出愁容满面,自然也有几分演的成分。

难不成大家都各有各的愁苦之时,你还在一旁嬉皮笑脸?那合适吗?自然是不合适的。

对于虚竹而言,他心中是怎么看梦姑的,其实从“梦姑”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这可是与他在梦中相会的情人,二人又在西夏驸马大选上重逢,这是天选的缘分,他一个有信仰的人,怎能不相信这天赐的缘分?他哪里还有什么遗憾?

虚竹最后和梦姑在一起了吗(为何还想当和尚)(5)

(虚竹、梦姑剧照)

除了照顾兄弟们的情绪之外,还有另一种解读,那便是“凡尔赛”了,虚竹说那话也颇有几分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这就好比一个成功人士费尽心思爬上高位,到头来却向世人说一句“我对钱不感兴趣”或者“这不是我想要的”一样,试问谁信?

当然,结合书中的实际情况来看,以虚竹的为人,他更得多应该还是照顾兄弟们的情绪,他始终还是爱梦姑的,当和尚,怕是当不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