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很疑惑,冥想到底想什么?真的什么都不想,就可以入定、到达三摩地吗?

在多年的冥想习练中,我的体会是,冥想可以想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以是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冥想,也可以是对非特定的对象进行冥想(《瑜伽经》说,「自然有四种特性: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

冥想修炼入定开悟两个方法(冥想到底想什么)(1)

不论冥想什么,我们无非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从而选择了静坐冥想这种方式或者说这个工具。对此,你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习练静坐冥想,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甚至更好地为生命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或者生命的本质问题。能够让心灵平静、心情愉悦、身心放松;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困境;能够获取真确的知识,直观对象,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能够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能够遇见真我,能够实现智慧便与真理合一等等。

冥想修炼入定开悟两个方法(冥想到底想什么)(2)

冥想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相时而动,应时、应境、应心而生。比如,此时,抬头就可以望见东方皎洁的圆月,夜色寂寂,内心恬淡平静,自然想去凝视月亮,与它联结,了解更多关它的知识(《瑜伽经》第三篇有讲述「对月亮作冥想,便得到星球的知识」),感受它静谧与柔和的阴性力量,于是就自然地开始进入到月光冥想之中。沐浴月光,冥想月光,感受静谧的力量与无边的宁静

像这样的冥想内容,更多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提醒自己「安住当下」,不虚度光阴,不被无畏的人、事、境遇所困扰。

冥想修炼入定开悟两个方法(冥想到底想什么)(3)

我们走路、吃饭、品茶、工作等等,任何时候,都可以快速地将注意力转移并专注其中,去透视哪些正在发生、已经成为过去、以及将要来到的。知觉者——我们自己;知觉的能力——我们凝神于走路、吃饭、品茶、工作等等,并觉察与感知周流不断的信息的能力;被知觉者——走路、吃饭、品茶、工作等等本身。

比如,走路,你可以这样凝神、觉知:

冥想修炼入定开悟两个方法(冥想到底想什么)(4)

这样的冥想,在我们呼吸所至的时时处处,在我们意念所觉知的时时处处。

世界的本质是波动,这就意味着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仔细想想,我们常说的「固执己见」、「思想顽固」等等,其实都是在说,意识或认知被局限了,不能很好地顺应当下的需要。如果什么都不想,是不是问题依然是问题?甚至,还有某种消极或逃避的意味?

冥想修炼入定开悟两个方法(冥想到底想什么)(5)

事实上,静坐冥想是主动、明锐、精巧的行为。它与那种波动的状态同在,始终处在和谐、有序、寂静的流动之中,如是如是,如来如去……

这样境界就像《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冥想修炼入定开悟两个方法(冥想到底想什么)(6)

「事物之可知或不可知,取决于是否能被心灵认知。事物之可知或不可知,取决于心灵被调整至的状态。」

《瑜伽经》中这两条经文,我觉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调整心灵,让我们可以「知」,从而「知行合一」。这是我们需要努力和践行的方向。

—End—

静坐常思己过:静坐冥想,首先不是索求,而是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