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文武全才,文能提笔作文章,武能提剑战沙场。辛弃疾1140年生于金国,后来抗金归宋,一生以功业自许,但是一生却又遭遇颇多挫折,颇多坎坷,辛弃疾不仅是曾征战沙场的将领,而且还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被后世誉为"词中之龙",与当时的女词人李清照被大家成为"济南二安"(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是易安居士),和苏轼被称之为"苏辛"。一生创作颇丰,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简单聊聊辛弃疾众多词中比较著名的一首,这首词就是《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末尾四句的象征意义(青玉案元夕)(1)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末尾四句的象征意义(青玉案元夕)(2)

这首词上阕写的是元夕节日的盛况:花灯耀眼、乐声盈耳,下阕着意刻画灯火零落处主人公的孤高形象。这首词从元宵节热闹的场面开始入手写起,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人物形象,同时词人将自己政治仕途的失意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品格寄托于词中。全词采用对比手法,含蓄婉转,构思精妙,语言精致。

青玉案元夕末尾四句的象征意义(青玉案元夕)(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中的这句其实在小编还不曾学习过这首词的时候就早已经熟记于心了,这是一句名句,相信很多人即使是没有学习过这首词也一定记得该名句。但是大家知道这句词中的"那人"指的是谁吗?

很多人都将这首词中的"那人"理解成了立于灯火零落处、不施金翠脂粉的女子,认为这里面的"那人"必定是一位绝色红粉佳人,甚至于有人将这首词理解成是一首抒发爱情的词,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做是描写爱情的名句,其实对于这句话,大家可能理解有所偏差。

青玉案元夕末尾四句的象征意义(青玉案元夕)(4)

想要正确理解这首词,首先得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当时的辛弃疾到南方去的目的是为了打回北方去,但是事与愿违,岳飞被害,南宋朝廷也完全放弃了反攻,辛弃疾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

在如此繁华热闹的元夕,辛弃疾却一个人孤独的站在灯火阑珊处,为大家、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着,慨叹着,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说的不是别人就是词人自己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末尾四句的象征意义(青玉案元夕)(5)

这首词实际上不是一首爱情词,但是大家即使是理解成抒发爱情的又何妨呢,毕竟辛弃疾的爱情也是同样的令人觉得荡气回肠。

辛弃疾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一生,是一个伟人,值得我们敬仰,而影视剧中也有一部专门讲述辛弃疾故事的电影,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青玉案元夕末尾四句的象征意义(青玉案元夕)(6)

关于辛弃疾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