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排名前四的是谁(梁山好汉中这五条好汉的绰号为什么会是龙)(1)

入云龙公孙胜

龙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意义,在封建时代那是皇权的象征,可以说只有皇帝才配称龙,所以使用龙需要谨慎,否则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然而,在《水浒传》中,我们发现108条好汉的绰号虽然各异,但也有一些好汉的绰号竟然含有龙,而含有龙绰号的好汉既不是宋江、晁盖、王伦这些寨主级人物,,也不是卢俊义、关胜、秦明、林冲、呼延灼、鲁智深、武松、花荣等这些武功极高的人物,而是给了这么五条好汉:如公孙胜,绰号入云龙,如史进,绰号九纹龙,如李俊,绰号混江龙,如邹渊,绰号出林龙,如邹润,绰号独角龙。如此看来,作者还真冒了一些风险。

梁山排名前四的是谁(梁山好汉中这五条好汉的绰号为什么会是龙)(2)

混江龙李俊

一是他们不刻意显露自己,但保留自己的特征不变。虽然《水浒传》中共描写了108条好汉,其中核心人物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等,并非这几个含有绰号为龙的好汉,而且这五条好汉虽然作者着墨并不是很多,但对他们的描写都十分特别,如公孙胜是神秘人物,来无影,去无踪,独来独往。而史进是所有梁山好汉中最早出场的人物,而且从开始到结束他都一直活跃着,表面看来应该算是核心人物,但他自我表现的机会却不多。而李俊是三救宋江,从不争功,最终诈病归隐。而邹渊、邹润叔侄虽然在108条好汉中并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多少描写,在登州派中也是附属人物,但他们一直很隐晦,不显山露水,不争功名,虽然排名在90位、91位,属于垫底型人物,但他们相对独立。

二是他们尤其是公孙胜和李俊都是迷一样的人物。公孙胜历来是我行我素,谁也驾驭不了他,在征方腊前辞别宋江,成为梁山第一个归隐之人;史进在120回本的《水浒传》中虽然最终是与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一起中箭而死,但史进是否真战死,在其他版本的《水浒传》中有各种说法,而流传的最大说法是当时还有一条好汉河北降将张瑾也在其中,但提及其下落,应该是张瑾代替一死,而史进从此归隐江湖与其师父王进一样从此不知所踪;李俊与童威、童猛在征方腊之后诈病归隐,最终逃往海外而成就伟业;邹渊最终被马踏死,是五人中唯一一个真正战死之人;邹润最终是辞官回到老家重操旧业。而五人中为什么是史进(如果说史进已战死)和邹渊战死,作者的用意应该是这两人还不是真龙。

梁山排名前四的是谁(梁山好汉中这五条好汉的绰号为什么会是龙)(3)

出林龙邹渊

三是他们都不滥杀无辜。大家发现没有,梁山好汉虽然绝大部分是极度残忍,好杀成性,毫无底线,但这五条好汉却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并不滥杀无辜,尤其是公孙胜虽然法术高超,但从不滥杀一人,而史进、李俊、邹渊、邹润等都几乎没有什么劣迹,从不主动惹事生非,更没有刻意陷害过人,可以说是在梁山好汉中难得的清白之身,所以说,他们与绝大多数的梁山好汉有着本质的区别,超然脱俗,可以说在梁山108条好汉中属于鹤立鸡群之人。

四是他们不与他人无故结冤。大家发现没有,梁山好汉内部派系林立,斗争十分激烈,有的甚至还以武相斗,并不是传说中的因兄弟义气而聚集在一起,如林冲火并王伦,如宋江与晁盖的斗争,如李逵与许多梁山好汉的打斗,宋江与太多的梁山好汉有过各种争论,甚至差点见血等等,但这五人从没有类似的经历,从不参与内部斗争,从不与任何人结仇结冤,而且情深意重,如史进与朱武、杨春、陈达,如李俊与童威、童猛,包括后来结识的费保、倪云、卜青、狄成,如邹渊、邹润叔侄,不要说这五人在梁山中的地位低,公孙胜可是排名第四,是领袖极人物,而史进和李俊也是天罡星中的主要人物,而上梁山前他们也是各山头的首领。

梁山排名前四的是谁(梁山好汉中这五条好汉的绰号为什么会是龙)(4)

独角龙邹润

五是从人物的结局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五人之中,只有公孙胜和李俊为真龙,这在结局中得到真正体现。公孙胜是道教人物,当时道教风行,其教旨深入人心,公孙胜可以说是另类的皇帝,最终云游天下,宣扬自己的理想,配得上龙的称号,而李俊是梁山好汉中唯一一个真正当上皇帝的好汉,诈病归隐之后,与童威、童猛及费保、倪云、卜青、狄成闯荡海外,最终成为暹罗国之主,建立了他们理想中的王国,算是梁山好汉中真正实现理想之人。而史进的绰号九纹龙,当然是假龙,只有龙形而无龙实,邹渊为出林龙,那事实上只是蛇而已,所以,他们最终战死,而邹润为独角龙,只不过是龙的远亲,但邹润最终重操旧业,继续在他的地盘在极小的范围的内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也表现出了龙的特质。

为什么108条梁山好汉,作者将有龙的绰号要放在这五条好汉身上,而且从龙的绰号中我们不难分析出属于真龙的只有两人,那就是公孙胜和李俊,虽然他们并非梁山好汉中的核心人物,对他们用的笔墨也不太多,但从这并不多的着墨来看,作者将他们与众多的梁山好汉中区分开来,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这五人或许才是梁山好汉中真正想为天下老百姓谋利益之人,无奈现实太残酷,志同道合者究竟太少,只能是独自另寻他途,以求实现心中理想,从公孙胜和李俊包括邹润的结局来看,应该体现了作者真正的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