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唐诗杜牧(唐诗指疑杜牧江南春)(1)

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春唐诗杜牧(唐诗指疑杜牧江南春)(2)

江南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指疑:

此是一首素负盛名的写景诗。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别有一番情趣。此诗四句均为景语,有“莺啼”“绿树”“红花”;有“水村”“山城”“酒肆”,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描绘了一幅美丽生动的江南春画卷。诗中“千里”“四百八十”等诸语,规模宏大,不能不说杜牧用辞藻绘绮密。

对于本诗,历代诗话皆是称赞有加,不惜吝啬之词。《历代诗法》云:“‘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云:“字字着色画。”然而景多则繁琐堆砌,情多则柔弱涣散。当我们对此诗敬佩之时,也不能忽视此诗的不足。

其一,全诗意象不协,前后矛盾。诗前两句描绘是“晴”,后两句描绘是“雨”,在一幅江南画卷上,出现了天气不同的情况,让人匪夷所思,一个“雨”字,可谓败笔是。杜牧另有一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有句:“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也是天气有晴有雨,不讲意象统一的。

其二“水村山郭”一指水边的村落,一指山边的村落,“村郭”二字意象重叠。许浑有诗云:“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便不将“溪亭”作“水村”云。

其三,主旨不明,无有寄托。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诗极尽写景,究竟要表达什么?却是语焉不详。诗中“南朝”为何不做“江南”,或是“盛唐”?据有关专家研究,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迷信佛教著名的,难道杜牧借古讽今?杜牧是一名居士,自号樊川居士,显然他是尊佛之人,决不可能是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倘若此诗只是单纯写景,无有寄托,则无意也。意是诗之心,诗无心不活;是诗之骨,诗无骨不立;是诗之魂,诗无魂不神;是诗之帅,无帅不聚。可见,此诗只有肉而无骨骼。清代刘大櫆《见吾轩诗序》云:“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蕴结也。”诗无精神,气力自然也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