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发生在清代陕西省同州府(今渭南市大荔县),同州人儒雅,在黄土文化的熏陶下,许多人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画得一副好画作,这是针对男性而言。在明清时期,同州妇女也很出色,她们不但针线活做得好,刺绣也非常有名,要刺绣的话,总要有花样吧!同州许多妇女都会自己描花样,人物花鸟,往往是栩栩如生。

却说同州城里有一对孪生兄弟,生得容貌出众,而且长的极为相似,他们不仅相貌一样,就连声音笑言也都一样,有时候连他们的父母也很难分辨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只好给他们穿不同的衣服,以利于辨别。兄弟俩同行同卧,一起读书学艺,后来都到本府的府库充当库兵,也就是看守仓库的兵丁,因为库兵都穿官府发给的制服,这可难坏了库官,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将他们分辨出来,便让他们分开值班。这回可好了,兄弟俩不管谁有事,都可以去办,只要一个人到府库,库官是分不出来真伪的。兄弟俩到了20岁,父母托媒,为他们各自娶妻。天下总有凑巧的事,同州府居然另有一对孪生姐妹,年方18岁,还待字闺中,媒人认为难得,便凭着一张利口,往来说合,居然促成了孪生兄弟与孪生姐妹的婚姻。这本应该是千古佳话,也应该有美好的姻缘和生活,又谁会想到孪生会因此反目呢?

明清奇案故事(明清奇案之孪生反目)(1)

孪生兄弟虽然亲密无间,但都嫉妒多疑,结婚以后,都对自己的妻子严加防范,不许妻子到对方家走动。他们的妻子是孪生姐妹,也是亲密无间,丈夫不让她们姐妹来往,也难免发生口角。耐不住姐妹俩的要求,孪生兄弟允许她们走动,但前提是必须要在丈夫陪同下才能够去看对方。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哥哥这边生了个儿子,在满月时,亲朋好友都来庆贺,都说这个孩子长得像叔叔。听到这些话,哥哥心里很不是滋味,等客人们都走了以后,便审问妻子说:“人家都说这孩子像他叔叔,你是不是与他有染?成为陈平嫂子了呢?”妻子非常生气,反唇相讥地说:“你与小叔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说你们两个长的一样,却怪罪起怀抱的孩子!真是太没道理了!”

汉代陈平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因此招人嫉妒,便有传言说陈平与她的嫂子有染。在那个时代,小叔子与嫂子有染,被认为是乱伦大事,当然是道德有亏,造谣者意在以此让皇帝不重用陈平,甚至将其诛杀。汉高祖刘邦后来还真询问陈平是否有此事,陈平没有辩白,只说父母只有他一个独生子,也没有提嫂子的事。这本来就很明白,独生子哪里来的哥哥?没有哥哥,何谈嫂子?不过曹操的《求贤诏》中有“盗嫂摸金”而不问,唯才是举,使陈平永远背上盗嫂之名。

明清奇案故事(明清奇案之孪生反目)(2)

哥哥受到妻子的抢白,也无法争辩,疑心却更加难以释去,便故意放松对妻子的限制,不用他陪伴,便可以到弟弟家去看她妹妹,却处处留心观察,寻找蛛丝马迹。

孪生妹妹与孪生姐姐相貌相同,心灵手巧却过之,不但刺绣能够出神入化,还会绘画,尤其擅长写真,所画人物花鸟,都是活灵活现的。

有一天,孪生弟弟对妻子孪生妹妹说:“你既然善于画人物,为什么不画出我们俩的小照呢?”

妻子说:“当然可以,不知道我们作何装束,布何景物?”

孪生弟弟说:“我们可不能学世俗的样子,必须有新意,如今正是春花浪漫之时,我们何不在梧桐树下的花丛中,作赏春观月状,你身穿短衣,靠着假山石,画我出浴与你相会的情景,岂不新奇!”

妻子说:“这样未免太下流,绝对不可以,要是被别人看见,你羞也不羞!”

孪生弟弟说:“张敞画眉,名传千古,夫妻之间甚于画眉者不知凡几!我们自己的事,只有我二人得知,也不让别人看,如果能够将我们夫妻恩爱之景留下,百年以后此画随我们同穴,岂不是人间佳话?”妻子实在难以回绝丈夫,便按照要求用工笔绘出夫妻凭栏看花图,不但神情惟妙惟肖而且细微之处毕见。孪生弟弟非常喜欢这幅画,便在上面题诗一首云:

但传消息不传情,一半梨花一半莺。

珍重从今常倚壁,卿须怜我我怜卿。

自此以后,孪生弟弟经常把画展开,仔细把玩,感叹神奇。有一天,孪生弟弟在看画时,发现一处疑点,便对妻子说:“你到底是为谁画的写真?”妻子不知道丈夫什么意思,就恃宠撒娇地说:“我也不知道是为谁画的写真。”

孪生弟弟说:“我让你给我画写真,什么时候让你替我哥哥去画写真了!这分明就是我哥哥嘛!”

妻子听了以后,不由脸红,笑着说:“都是因为你们兄弟长得太相像了,而我只知道画的是你,不知道画的像你哥哥。”

孪生弟弟见妻子脸红,便生气起来说:“我不说出证据,你如何肯承认?要知道我哥哥左腋下有颗黑痣,只有我知道,你没有见过他裸体,如何能够见到这颗黑痣?”

妻子无言以对,便取过画来观看,然后笑着说:“你说什么呀!你看这黑点乃是苍蝇所污,根本就不是用笔画的,是你目力不济,如何能够说是我所画呢?

明清奇案故事(明清奇案之孪生反目)(3)

孪生弟弟哪里听妻子的解释,勃然大怒,挥拳便打,还要出妻。妻子被打,觉得冤枉,便回到娘家。孪生弟弟越想越气,便去找哥哥理论,殊不知哥哥因为孩子长得像弟弟,也怀疑弟弟与自己的妻子有染,如今见弟弟找上门来,岂能够有什么好话?兄弟俩便争吵互骂起来。孪生弟弟负气便说:“我已经盗嫂了,你能够怎么样!你恨我与嫂子有染,就想霸占你弟妹,这是存心报复!”

李生哥哥说:“你说弟妹所画的是我,有画为凭,我也不抵赖。可你说盗嫂,又有何凭证呢?”

李生弟弟此时已经气昏了头,张口便说:“要凭证还不简单!嫂子双腿之间有一红色,是如铜钱大小的胎记,若不是与我有染,何能知道那里的隐秘。”

孪生哥哥平时也没有太关注,听到弟弟的话,也就将信将疑,回家检验妻子的双腿间,果然有赤斑大如铜钱,遂坚信妻子与孪生弟弟通奸,便也大打出手,把妻子赶回娘家,也声言一定出妻。

孪生姐妹一起被赶回娘家,自然要向父母哭诉。孪生兄弟不但污蔑她们不贞,还要离婚,娘家人如何能够忍受这样的羞辱!便具状把孪生兄弟告到同州府,要知府还孪姐妹以清白,治孪生兄弟以殴妻诬陷之罪。

同州知府接到诉状,便传集当事人,经过问询,了解事情的经过,就开始检验证据。在检验孪生哥哥身体时,果然发现左腋下有黑痣,再审查绘画,那黑痣并不是苍蝇所污,乃是工笔描绘,也就难说此画中人不是孪生哥哥。再让稳婆检验孪生姐姐,发现两腿之间果然有红色胎记,也难说孪生弟弟没有盗嫂。虽然如此,也不能够因此就确定他们是兄弟乱伦、姐妹不分,毕竟是还存在许多种可以看到隐私的可能,所以同州知府将信将疑,也不好定案,只好先搁置起来。

明清奇案故事(明清奇案之孪生反目)(4)

次日,同州府所属的各县知县来府衙议事,在闲话的时候,知府就把这孪生兄弟姐妹的事当做新闻讲出,说难以裁断。这时有一位知县说:“老大人,卑职听说孪生者往往是毫无区别,甚至连所生的胎记黑痣都一样,老大人为什么只检验他们其中一人呢?如果一起检验,进行比对,或许可以释疑。”知府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将孪生兄弟叫来一起检验,发现两个人左腋下都有黑痣,只不过哥哥的黑痣略大一些。再让稳婆检验孪生姐妹,她们两腿间都有红色胎记,一个在左大腿内侧,一个在右大腿内侧。至此,案情也就大白了,孪生兄弟因为相互嫉妒生恨,所说的都是气话,凑巧气话中所讲的事情都有凭据,如今有凭据证明他们所控都不是真的,便可以判决了。判词写道:

审得某氏子,双生并育,一乳同胞。合浦明珠,剖胎得二;昆山白玉,琢壁成双。即各缔其丝婚,恒不调其琴瑟。

这段判词讲孪生兄弟的成长过程,犹如合浦所产的珠贝,剖开以后,两颗明珠别无二致;更似昆山之玉,雕成白璧一双,实在是难以区分。因为各自成婚,彼此猜疑,又不能够相互理解,才会出现琴瑟不调,也就是夫妇反目。那么他们因为什么反目的呢?判词继续写道:

姒防夫弟,记生儿敢羡参军;娣避夫兄,轻写照逢嗔太尉。反夫妻之目,生疑在两靥红潮;传伉俪之神,聚讼为黑瘢赤记。

这段判词说明夫麦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姒就是嫂子,要防着丈夫的弟弟,这里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魏晋时的大臣王浑,娶了大臣钟会的女儿,有一次夫妻在一起时,看到弟弟王武的儿子,王浑便感叹说:“我要能够有这样的儿子,便可以快慰人生了”。钟氏笑着说:“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啻如此!”当时王武官为参军事,以钟氏所言,她要与王武婚配,所生的孩子也应该如此,这是夫妻间的玩笑话,以此说明嫂子生孩子长得像叔叔。娣是弟妹,因为轻易地为丈夫写真,却惹丈夫生气,所以用“嗔太尉”的典故。西晋时,郗鉴为太尉,想规劝王丞相,总被王丞相用话题来规避,以至于“冰矜而出,不得一言”,只有嗔怒而已,这里讲妻子的辩白,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反而惹丈夫生气。引起丈夫怀疑的是因为妻子的脸红,争讼的焦点就是那颗黑痣和红色的胎记。如今找到孪生兄弟及夫妻反目的原因,应该如何判决呢?

谊关手足,看来俱玷微瑕;痛切肌肤,归去仍完太璞。从此纵窥青帐,嫂不妨为阿叔解围;时或出易新装,婶岂至将伯兄错喚。无更寻瘢索绽,还须笃爱敦伦。

同州知府认为这件事不但关系到兄弟之谊,也关系到家庭和谐,既然彼此都知道“俱玷微瑕”,就应该承认现实,不要相互怀疑。打骂妻子的肌肤之痛,也不要成为永久的伤心。如今各自把妻子接回家中,要和好如初,返璞归真。从此以后,纵然有偷窥的现象,嫂子不妨为叔叔打圆场;以后出门要穿能够分别的衣服,弟妹也就不会把大伯呼为丈夫。这里用了“兄弟误”的典故。汉代有兄弟俩,哥哥名叫张伯喈,弟弟名叫张仲喈,是孪生兄弟,因此相貌特别相似,有一天,弟弟仲喈的妻子化完妆以后,在井台上看到哥哥伯喈,便说:“你看我今天的妆化的好不好?”哥哥说:“我乃是哥哥伯喈也。”弟媳妇非常惭愧地躲开。等到晩上,哥哥伯喈换衣服,弟媳妇过来拉着他的手说:“今天早晨发生了大误会,我把你哥哥当成了你。”哥哥伯喈说:“我就是你哥哥,怎么又认错了呢?”由此可见,即便是亲密的夫妇,对于孪生兄弟也难以辨认,更何况孪生兄弟加孪生姐妹了。因此,同州知府要求他们从此以后,不要再寻找彼此身上的黑痣胎记,要时刻想着兄弟笃爱,更要注意伯叔与姒娣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人的伦理。

本案有许多奇异之处,一奇是孪生兄弟连黑痣都长的一样,而怪的是只见对方不看自己,所以才会生出疑心。二奇是孪生兄弟与孪生姐妹为婚,不但兄弟难以辨别谁是自己的妻子,姐妹也难以断定谁是自己的丈夫。三奇是妻子工于绘画,所画细微,连个小黑痣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既可见同州工笔画的功力,也可见该女子之才。四奇是孪生姐妹的胎记也都一样,以致弟弟一句话导致哥哥验证嫂子,起了纷争,这里既说明弟弟与妻子亲密无间,又表明彼此观察细微,正如《题画诗》讲:“卿须怜我我怜卿”。五奇则在于官员在一起讨论此事,居然想出孪生同检,相互比对的方法,看来读书为官者,不仅仅心向官场,还必须留心细微,深谙世间事,才能够明辨是非,使人间少一些冤案错案。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夫妻恩爱,家庭和谐。这在古代被奉为至理名言,因此地方官在办理事涉兄弟、夫妻的案件,总是以和为贵,致力于调解。

●本文据柏桦教授《法律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