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2500多年前,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建,“佛”的意思是“觉醒”,在佛门中舍利是高僧火化后才会出现,舍利的本意其实是“米粒”,因为佛门舍利的样子很像米粒,所以得名。

舍利子则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叫“坚固子”,在佛经上,舍利子是僧人生前因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戒定慧等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如今舍利的意思为“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舍利子的形成其实也有现实依据。

人体有很多细小的骨骼,少量骨骼经过燃烧后因重结晶就会产生结晶外观的“舍利”,有佛教研究人员通过对高僧舍利子的分析,也发现了主要为人骨的成分,另外人的牙齿也是舍利子的来源之一,因为牙齿的成分包括很多无机盐,其中牙骨质部分与骨骼成分相似。

并且舍利子的形状和颜色都不统一,有的舍利子像珍珠一样,有的舍利子像玛瑙和水晶,有的舍利子是透明的,而这样的形状并不是自然生成物,因为高僧死后在火化时,会佩戴生前的随身物品或是信徒的供奉物,这些物品中有很多珍贵的宝石。
宝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二氧化硅,在高温情况下二氧化硅会溶解,然后与人体骨骼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类似于骨瓷、琉璃、陶瓷类的物品,即“舍利子”。

此外温度对于舍利子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古时火化是用木柴做燃料,研究人员发现东南亚国家使用的传统火化炉可以产生大量舍利花。
古印度在佛陀时代时有4种葬法,分别是火葬、水葬、土葬和林葬,佛教中将火葬列为葬法之首,因此只有功德圆满的高僧才会进行火化,这一“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舍利子也备受佛家的尊敬和重视,并且将佛舍利供奉起来,甚至建塔供奉,主要也是因为高僧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大般涅槃经》中则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

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很多人会将舍利和舍利子混为一体,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在佛教中,舍利是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舍利子则是高僧遗体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