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渠村乡公西集村东临黄河,北靠亚洲第一分洪闸——渠村大闸和雄安水源地黄河入水口渠首,南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1)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2)

10月29日,记者一走进公西集村,浓浓的儒家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据传,孔子曾在此讲学,其七十二弟子中的公西华、闵子骞就出生在公西集村。村中至今保留着唐明皇为祭奠七十二贤之公西华、闵子骞而修建的祠堂。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3)

走在村中,农家房屋的墙上随处可见孔子讲学的壁画。在据说是公西华挖掘的一眼古井旁,还建起了孔子学堂。孔子学堂里有孔子塑像、孔子讲学雕塑、书画院等,是孩子们研学国学的好地方。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则以雕塑和壁画的形式在村中一处小广场呈现。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4)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5)

因为孔子和他的两个著名弟子,黄河岸边的公西集村自然打出了圣贤故里的名片。公西集村党支部书记叫王善波,1969年出生。他告诉记者,村里有耕地1820亩,滩涂地受黄河影响,时多时少,没个准数。最多时3000多亩,现在也就五六百亩。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6)

黄河边的人,记忆里总是绕不开这条大河。73岁的村民申玉河出生那年,黄河重归故道,父母给他起了玉河的名字。他说,新中国成立前,他们村归东明县管。过去的黄河脾气很大、很怪,现在不一样了,黄河美得很,也听话得多了。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7)

王善波说,他小时候,黄河上水时,水声“哇哇”叫,聒噪得晚上睡不着觉。大家伙儿几乎年年上生产堤抗洪。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消停了。今年这么大的水,黄河也平安无事。黄河安澜,围绕黄河的旅游项目慢慢搞了起来,村里还设立了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园,来采摘、垂钓的人很多。2018年“五一”小长假,濮阳首届黄河鱼汤节在公西集村成功举办,烹鱼大赛、万人品鱼汤、垂钓大赛、“孔子学堂”儒家文化研学等活动丰富多彩,游客云集,热闹非凡。此后,每年“五一”,黄河鱼汤节如期而至。黄河文化成为公西集村的另一张闪亮名片。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8)

公西集村是濮阳县民政局帮扶单位,县委办扶贫联系点。原来有133户贫困户,属深度贫困村。虽然2016年已整村脱贫,但各项扶贫措施和产业发展项目一点都不敢马虎,稳扎稳打。村里发展大棚较早,现在村集体有6个大棚,群众自发建棚60多个。大棚里原来主要种韭菜、西红柿、豆角等,由于市场和土地倒茬,现在开始转型,除了种甜瓜、酥瓜外,还大量种植面条菜,用于食品厂包野菜饺子。面条菜能卖到两元一斤,一个棚年收益在七八千元。大棚种植在脱贫增收上发挥了不小作用。村里筹资1200万元建的速冻食品加工厂属于扶贫项目,今年1月才正式开始生产,中间又因疫情停工半年,7月恢复生产,但在帮助贫困户和群众稳定增收上的作用已显现出来。王善波说,村里主要负责场地、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管理经营交给懂行的专业人员。我们来到速冻食品加工厂时,厂里为解决员工住宿问题而买的高低床刚到货,正在卸车。在办公区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除了贴有奖惩制度等文件之外,还有一张带贫人员名单,家庭住址显示大都是周边村子的。经理吴红从事冷冻食品经营多年,她告诉记者,厂子主要加工春卷、麻团、手工蒸饺等速冻食品。现在有100多名工人,大都是本村和周边村子的妇女,其中有不少是贫困户。近期厂子订单很多,急需招工。下一步,员工将增加到300人左右。在生产线上干活的基本是女工,她们少的一个月挣2000多元,多的能挣到6000多元。

河南孔子后人(河南濮阳这个村变化大)(9)

记者了解到,这里生产的速冻食品很多都出口到了国外,在国内市场也很受欢迎。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在公西集村未来发展的版图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称得上公西集村的第三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