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耐受期的乙肝患者要不要治疗?很多人认为,由于还没有打破免疫耐受,现在的免疫应答不够理想,如果这个时候治疗,没有较强的免疫去抑制乙肝病毒,往往治疗效果不好,所以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是如果存在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年龄到了30岁,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了,接下来怎么办?今天分享一位网友来信。
网友咨询:黄老师您好,我今年32岁,男,大三阳母婴传播,母亲有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病史。2020年11月查谷丙转氨酶47.6, 2020年12月谷丙转氨酶34.6, 2021年3月谷丙47.8 ,2021年11月谷丙转氨酶49.2, 2022年4月谷丙47.9, 2020年12月B超显示门静脉正常,轻度脂肪肝。病毒量DNA9.06e 006,2022年4月B超显示正常脂肪肝没了(可能和清淡饮食有关。最近一直减肥现在体重180斤,身高168)。 2022年4月病毒量2.67E 08。乙肝表面抗原709 定量29.6 乙肝e抗原1865 e抗体4.85 想问下现在处于什么时期,要不要治疗?如果抗,预计多长时间能转小三阳,多长时间拿到金牌?
从这位网友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
1.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属母婴传播,有肝硬化家族史。近2年出现反复的肝功能异常,诊断慢乙肝合并脂肪肝明确。
2. 患者e抗原水平较高,DNA也在8次方,但是表面抗原定量才29.6iu/ml。一般来说,大三阳患者的表面抗原和DNA水平呈相对线性关系,也就是说DNA越高,表面抗原也越高。但是这位患者的DNA水平8次方,表面抗原才29.6,没有抗病毒治疗过,考虑乙肝病毒S区发生基因变异的可能性较大。
3. 患者担心如果自己处于耐药耐受期,现在治疗的话,可能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内心比较纠结,认为还不到好的抗病毒时机。
在临床中有少数乙肝患者,尽管e抗原阳性,DNA水平很高,但检查发现表面抗原是阴性或低水平,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比如说乙肝病毒S基因区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S基因启动子缺失,或者表面抗原过度糖基化影响了抗原性等等,总的来说,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部分乙肝患者的表面抗原在低水平。
针对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这些特殊人群的乙肝患者,很多时候开抗都不是在较好的免疫清除期,甚至还在免疫耐受期,没有明显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或肝穿刺没有显著炎症,但是也开始治疗了。但就是因为是特殊人群,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较普通患者更高,需要降低门槛,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干预,才有时间和机会去降低这一方面的风险。肝病界其实这些年也是在讨论,抗病毒治疗究竟是从免疫耐受期便开始,还是待打破免疫耐受后再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更多?这一问题尚需更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
最近几年关于免疫耐受期的相关研究进展提示我们,免疫耐受期的患者不应该只观察而不治疗,哪怕现在的抗病毒药物还无法根除cccDNA,对于部分这类患者或许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5年前有位患者让笔者印象深刻。她是一位31岁的青年女性患者,随访多年的生化和影像学检查都没有提示肝病进展,由于没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她本人也希望继续随访,当时未给她抗病毒治疗。可是在她怀二胎,妊娠2个月的时候检查出有原发性肝癌了。当时看到这样的结局也是很惋惜,尽管这种免疫耐受期发生肝癌的概率很小,但是对她的家庭打击真的很大。
笔者结合这几年关于免疫耐受期的研究进展,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持较积极的态度。一般来说,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建议积极治疗的:
1. 有强烈治疗意愿的患者,尽管生化和影像检查提示肝病没有进展,但是可以考虑行肝穿刺检查,病理检查提示存在明显炎症或纤维化的患者,还是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2. 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属于肝癌的高危险人群,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3. 免疫耐受期的患者不能因为现在病情稳定就放松警惕,对于暂时没有出现肝病进展的情况,我们越要重视随访和监测,如果通过定期检查发现肝病有进展了,需要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从这位患者提供的数据来看,他是不是属于免疫耐受期呢?不一定。尽管现在谷丙转氨酶偏高,不排除脂肪肝导致的肝损可能,且DNA在8次方,B超未见明显异常,但是不能直接说明现在就没有明显的肝脏炎症或存在肝纤维化可能,可以通过肝穿刺或者肝弹来完善肝纤维化的评估,能更好地看出有无肝病进展。那这位患者接下来要做好哪些呢?
第一,及时完善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对药物方案的确立,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二,如果没有明显纤维化或者肝脏组织学的进展,要考虑免疫耐受期的可能性较大。这个时候抗病毒治疗需要知晓一些情况:
1. 相比免疫清除期的患者,免疫耐受期阶段的治疗难度可能更大。如果免疫耐受期时间较久,免疫功能一直受到抑制的话,短期内较难达到e抗原甚至表面抗原的转换。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心态,明确自己的治疗目标就是改善远期预后,尽可能延缓肝病的进展。
2. 选择一线抗病毒药物,保证长期规范用药。
免疫耐受期不是一直稳定不变的,如果出现了打破免疫耐受的现象,实际上也能在后面的某个时间内出现更好的应答,就有机会通过联合干扰素等方案优化治疗,不但能实现病毒学应答,也有希望实现血清抗原的转换。
为什么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一般年龄超过30岁就建议抗病毒治疗?因为有研究提示,30.7岁是平均失去免疫耐受的一个年龄节点。换句话说,很多免疫耐受期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较多的患者会出现免疫耐受被打破的情况发生。选择这个年龄节点治疗,能较好地降低肝病进展的风险。
3.尽管最近查B超未见脂肪肝,但是身高质量指数(BMI)现在还超过31,体型依旧肥胖,需要后期继续加强饮食和运动的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减重,减少肝细胞脂肪变,有利于延缓肝脏组织学进展,稳定肝脏基础。
至于这位患者提出的什么时候出现e抗原转换,什么时候拿“金牌”,现在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预测。笔者认为目前应该把重心放在抗病毒的应答上,监测DNA的下降程度,重视抗病毒期间的指标随访,必要性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尽早达到检测不到DNA信号作为当前治疗的首要目标或许更加务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