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1)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2)

《赵氏孤儿》,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由于这出戏矛盾突出,情节动人,因而成为一出历史名剧。据说这出戏始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在民间普遍流传。多少年来它不仅成为国内各剧种首选剧目,还被移植到意大利、法国等国。《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地点多有其说。有的说在襄汾县三公村,有的说为盂县藏山。两地既有传说,又有藏匿孤儿的遗迹可考。各执一词,真伪难辩。本文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就赵氏家族与河津的关系作一考略。

到晋景公时赵盾已经死去,由他的儿子赵朔嗣位称臣。此时放荡不羁、邪恶成性、多次受过赵盾斥责的屠岸贾当上了晋国司寇掌管邢狱。屠岸贾曾得到灵公的器重,因此对灵公的死因一直耿耿于怀,常常利用这一话题在朝内盘根错节网络势力,连景公都让他三分,心术不正的屠岸贾看到赵氏代代被重用,便忌之于心,自然应以其子赵朔抵罪,屠岸贾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他不顾大臣韩厥反对,在未征得景公同意的情况下节外生枝,强加罪名,擅自将五代称臣的一门忠良赵朔及其叔父赵同、赵括和赵婴齐等人戕杀,并户灭九族将赵家满门抄斩,制造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3)

就在赵氏全家问斩之时,赵朔之妻(晋文公的女儿)在宫中生下一个男婴。恶毒的屠岸贾闻讯后,便带领人马闯入宫内进行调查,以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在紧急情况下赵妻将婴儿藏匿在自己的下衣内才免遭祸殃。为了保住赵氏根苗,再喊觉得协助下,德厚义重的程婴、公孙杵臼只好将婴儿讳莫如深地从宫里抱出来,另觅藏匿场所。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4)

在屠兵的严密搜查下,要找块安全地方,把婴儿长期藏起来谈何容易。两人想来想去,只有用以假充真的方法,才能闯过这一关。于是他们抱来一个别的男婴,穿绸裹缎伪装成赵婴。先让杵臼带着这个假婴藏起来,再由程婴前去告发。当杵臼见到程婴引来屠兵时,便破口大骂程婴是叛徒,是无义之人。程婴也反骂杵臼。两人装得像真的一样。屠兵看到此景后便信以为真,上前抢夺婴儿要杀。杵臼见状死拼不放。屠兵用刀捅死杵臼,再将夺来的假婴杀死。程婴、杵臼就利用这种舍生忘死的方法,巧妙地瞒过了屠岸贾,保住了这个婴儿。后来程婴含辛茹苦,担惊受怕,赔着老命才将婴儿养大。这个婴儿就是剧中的赵氏孤儿,名叫赵武子。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5)

赵武子长大成人后,由韩厥向景公讲明真情,才将这宗冤案推翻。赵武子重新继承赵氏之位,在群臣的协助下,杀死了罪不容诛的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雪了恨。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6)

《赵氏孤儿》剧情比较复杂,由多种情节构成,策划阴谋的场所,不用说,是在当时的晋国都城绛邑(一说是今侯马新田,一说是今襄汾赵康)。惨案发生的地域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赵氏宗族居住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当时除在晋都任职的少数人外,绝大多数赵氏成员均住在他们的采邑耿城,即现在河津市山王村。其依据如下:

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晋献公十六年(前661)由赵夙御公车,毕万为右乘,献公亲自出征,一举灭掉霍、魏、耿三国。班师回朝后,将魏(将芮城县北半部)赐给毕万,耿(今河津市南半部,其治在今山王村)赐给赵夙为采邑(封地),并将他们官封大夫。晋文公四年(前633),也就是晋楚城濮之战的那一年,赵夙之孙赵衰被拜为卿,掌管国政统领三军。文公仍命赵衰继承原封(见《史记·晋世家》)。直到赵献侯(赵氏第十代)元年,即公元前423年,随着赵氏势力的不断北扩,便将府治由耿迁至中牟(见《史记·赵氏家》、《辞海》)。赵氏在耿共统治了238年,这一点与《河津县志》记载:“赵氏在耿共传十代”是一致的。而这件事发生在赵氏第五代赵朔时期,即公元前597年。也就是说此时,赵氏的采邑非耿莫属。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7)

晋国当时属于奴隶社会赵氏家族就是耿地的奴隶主。这里除少数自由民外,绝大多数都是赵家的奴隶。奴隶社会是父死子袭,代代相传。他们除占有土地、奴隶之外,还有一套以族人为主的多层次管理机构,占有大片的土地收入。也就是说赵氏在这里形成一个权力中心,常年统治着这块地方。这些士大夫(奴隶主)权力很大,可以在采邑建筑宫殿、豢养军队等。平时除少数任职官员外,多数人都是有事时来朝,无事时就在采邑经营自己的事务。若遇到战争,就接受诸侯的命令带上自己的军队参战。对于晋国来说这种权力分配更为突出,这也是酿成后来晋国被肢解的原因之一。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8)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分公、侯、伯、子、男多个等级,下一级奴隶主要向上一级奴隶主纳贡交税。晋君属于公级,赵氏属于侯一级。也就是说晋国国君不仅不会给他们发放薪水,他们反而要向晋君纳贡。这和后来的中央集权制不同。中央集权制是由郡县交税收,再由中央政府向大臣们发放薪水。而奴隶社会除过纳贡外则是自收自养,即用采邑的土地收入养活自己。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赵氏的族人和眷属根本不可能住在晋都,即使有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居住在他的采邑耿城。

赵氏孤儿为什么是千古疑案(赵氏孤儿惨案发生地在河津)(9)

案件发生后,对于一户庞大的族群来说,就当是的交通工具而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他们从一百多里外的耿城押送到晋都绛邑,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来处斩,只能是就地处决。

《史记·赵世家》载:屠岸贾带人到“下宫”把赵氏家族杀尽斩绝。本人认为这个“下宫”就是赵氏在耿城所建的宫殿。理由有二:(1)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除过国君帝王外,所有大臣都不能再都城建筑宫殿,即使宫邸建筑淂再豪华,再气派也只能成为府,不能称为宫。(2)当时晋国大夫一级的文武大臣至少也有二、三十人,试想,晋君能让他们在晋都建立宫殿吗?这就像诸侯不能再周朝都城洛邑建立宫殿一样,各家大夫也不能在晋都绛邑建立宫殿。要建宫殿,只能建在自己的采邑。所以说这个“下宫”应在耿城一带,《礼记·文王世子》:“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 郑玄 注:“下宫,亲庙也。”这儿的下宫指的就是宗庙,赵氏的宗庙当然在其采邑了。

这样《赵氏孤儿》原发生地就清晰了:策划阴谋是在绛邑。藏匿孤儿是在襄汾县三公村,或者是在盂县藏山。也有可能是先藏进三公村,后藏到藏山。三公村与藏山名字都来自这件事。三公村系指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由于他们三人在此有功,故定名为三公村,其位置在乡宁县交界处的山麓。藏山顾名思义就是藏匿孤儿之山,而惨杀赵氏家族的地方,无论怎样说都离不开当时的耿城,即河津市山王村一带,惨杀赵氏家族的地方应为现在的北张村,据记载,现在的玉泉寺其前身为商周时期耿国宗庙,后为春秋时期赵家最早的家庙,惨案发生后,赵家被灭门,为此,赵张村易名为张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