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日记#

去街上理发要花10元钱,所以浩浩奶奶经常自己拿着理发器给他剃光头,可是每次理发,浩浩都会不知缘由的半途不肯,哭闹、逃跑轮番上阵。前几天,浩浩奶奶又给他剃光头,才剃了几下,浩浩就又哭着跑开了,奶奶怎么说都不肯继续回到座椅上。浩浩顶着个尚未完工的发型怕被小伙伴看见,赶紧跑回房间用衣服帽子把头盖住。就这样,奶孙两人不欢而散,各自憋屈着。

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难道很好笑吗(还记得那个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男孩吗)(1)

等浩浩情绪稍微平复一点,我语重心长地对浩浩说:“理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怎么每次都搞得上刀山下火海似的?”看着浩浩满眼的委屈,我试着缓和气氛:“要不要我帮你剃?”也许是一直戴着帽子不舒服,浩浩点头答应了。我建议去阳台上剃,话音刚落,浩浩就立即冲向阳台,躲在晾晒的衣服后面。理发过程中,我试着探寻浩浩经常放弃理发的原因:“理发有痛吗?”浩浩说:“有一点。”我说:“男子汉,这点痛不算什么,弟弟都能忍呢,弟弟剃头也不哭。”我又借机偷换概念:“理发器刮着头皮,或许不是痛,只是酥酥麻麻的让你觉得有点痒。因为有很多碎发,痒是正常的。”慢慢的,浩浩理发过程中配合多了。一边理发一边安慰他:“有点痒哦,你要忍一下哈,也不痛吧。”几分钟后,头发顺利剃完了。

看见浩浩“新出炉”的光头,准备一起上网课的小朋友都笑话他。顿时,浩浩的眼泪又涌了出来。趁机我反问笑话他的小朋友:“你们不也剃过光头吗?夏天剃光头不是很凉快吗?”我也顺便安抚浩浩:“理发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没什么可笑的”。

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难道很好笑吗(还记得那个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男孩吗)(2)

吃完晚饭,习惯性的会带浩浩去散步。路上的时间是我了解浩浩心思的最好时光。每次也会借着休闲的氛围给他输入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来到一个小广场,很多人在跳广场舞,浩浩在广场旁的花坛玩。一不小心,鞋子坏了。我用手机打开照明灯,没想到,一时吸引了很多其他在旁边玩耍的孩子。看着我们蹲下,小朋友好奇地问:“他的脚怎么了?”原来大家以为浩浩的脚受伤了。看到小朋友都向自己走来,敏感的浩浩立即把坏鞋的脚藏在另一只脚后。这个小举动让我意识到,浩浩并不想被关注。我配合着把手机的照明灯关掉,若无其事的把他带到一旁。我对浩浩说:“把你的鞋子脱下来,我看看能不能安回去。”浩浩看了看四周,指着一条很隐蔽的小路说:“我要到那边去。”当时有点不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如此小心翼翼,但还是顺了他的心愿,还好鞋子顺利的安好了,原来是鞋绑被拔出来了。回家的路上我问浩浩:“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鞋子烂了?”浩浩说:“他们会笑话我。”

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难道很好笑吗(还记得那个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男孩吗)(3)

用帽子遮住头、理发躲起来、光头被取笑、鞋子坏了不想被关注……一系列行为让我意识到:怕被小朋友取笑这个问题在浩浩心中应该积压很久了,是时候解开这个心结了。我问浩浩:“还记得语文课本中那个画杨桃的小男孩吗?他画了个五角星,大家都笑话他。你觉得画五角星的男孩可笑吗?”浩浩说:“不可笑。”“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其他小伙伴是不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是的,在他的那个位置,杨桃就是个五角星。”“我们不应该嘲笑别人,被笑话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就像突然间放了个屁,你有时是不是也会觉得好笑?”浩浩被我这么一说,反而给逗乐了。

基于浩浩近几日的表现,我总结了以下需要重视的几点:

一、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的每个行为一定都有原因,家长要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善于捕捉孩子下意识举动的背后原因。躲、藏、慌张的眼神等等都在传达孩子的不安。家长要善于利用每一个正面管教的机会,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和理解。

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难道很好笑吗(还记得那个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男孩吗)(4)

二、尊重孩子心智发展的特点

当代的孩子更敏感、自尊心又强。小学阶段正处于自我个性塑造的雏形期。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去评判事件的重要程度。很多事情,成年的我们觉得微不足道,但孩子心里或许就是一道伤痕。请给孩子的成长多点耐心和空间。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结合身边的事例、书本或者动画片里的情节,引导孩子理解被笑话并不丢人,笑话别人也不可取。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彼此之间互相嬉笑常常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只是单纯的觉得事情有点滑稽可笑而已。敏感的孩子容易把“取笑”的行为放大,觉得自己不合群,不被接纳。

四、妙转每次取笑的正面意义

在孩子被取笑后觉得低落、丢脸的时候,帮助孩子提升“被笑”的价值,激发其幽默感。被别人笑话或许说明自己与众不同,自己是个好玩有趣的人。比如孩子因为胖被嘲笑,可以告诉孩子:他们笑话你胖,只是他们还没发现是自己太瘦而已。孩子不小心摔一跤被嘲笑,也可以鼓励孩子:看看,偶尔摔一跤多有趣啊,大家都笑了,都觉得好玩。

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难道很好笑吗(还记得那个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男孩吗)(5)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但却容易忽视“被笑话以及笑话他人”这个话题的善意教育。孩子行为上的不足,常常是家长急需弥补的功课。来,再仔细看看那个《画杨桃》孩子笔下的五角星吧,画的角度多独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