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无声,花落无痕薰风悄至,浅夏又回下班后刚巧从余秀华的一本诗集里翻到这首小诗,读后感觉不错,和诗友们一起分享一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余秀华的诗摘抄?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余秀华的诗摘抄(余秀华写初夏的小诗)

余秀华的诗摘抄

  春去无声,花落无痕。薰风悄至,浅夏又回。下班后刚巧从余秀华的一本诗集里翻到这首小诗,读后感觉不错,和诗友们一起分享一下。

  

  ​《初夏》

作者 / 余秀华

走过田野,就能看到那扇窗了,

潭水清澈,人世的光一叩,

有细微的回音

一段美,只够停留在一个水域,

我的温润与尖刻将一并呈现

风吹过,裙裾荡漾

  

葡萄青涩。以低垂的姿势

守候阳光里经过的秘密

内心里一个个巢穴

总有注满的一天。它不知道田野里有多少事物

正和它,殊途同归

岁月,多好

  

黄昏临近,此刻的我有流水的欲念

穿过一条白而窄的光,抵达一棵植物

说不清楚我怎么能在窗下呆那么久

仿佛离开,仿佛归来

仿佛一个码头,半截出水

  

  一谈起余秀华,一些网友那样津津乐道于她的私人感情上的事,但我们更喜欢读的是她的诗歌作品,尤其是关乎爱情的诗。余秀华的爱情诗写得真的好。其爱情诗作好在不尽雷同,而风格迥异,抒情细腻贴心,我们总能在她的诗行里找到同感共频的情景,如荷塘映月,如日出晓霞,令人欣喜、震撼。纵览余秀华的诗集,我们会发现关乎爱情的诗其实只占了她的内容总篇数的很少一部分。毕竟人生除了爱情之外,更多的是生活。

  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总是能去正视生活、热爱生活,能坦然接受生活的馈赠与考验,即使这人不会码字写诗。余秀华从高中毕业后就养成了拿起笔写日记和诗歌的习惯。不要用“脑瘫”来给这位女诗人贯以外号,不然她怎么可能有那么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贴心浪漫的情节,并付诸于到她的每一首诗歌里去呢?比如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分为三节的小诗《初夏》,真堪称妥妥的一首充满季节气息感的通灵之作。

  这首诗的第一节从初夏大自然的事物写起,比如平原上的风和田野里的水。一个季节总是以独有的面貌赋予一个季节里的山水田野,让我们徜徉其间的同时,慨叹这个季节的灵秀与神奇之力。穿过田野就能看到那扇窗了。那是什么窗口?是诗人在心间给暮春和初夏划开的一道界限?是南风窗?是初夏之窗?我们往下读才知道上面的猜测都不是,原来诗人写的是一汪潭水,她把潭水比成了一扇窗口: “潭水清澈,人世的光一叩, / 有细微的回音”。

  诗人之所以为诗人,主要在于她擅长运用各种修辞后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喜爱或憎恶之情。在这里女诗人就用了通感来表达跨入初夏的欢快感。阳光照入水中是无声无息的,但诗人却把那光线的射入水中的动作比拟成人叩透明窗户时轻盈动作,并且仿佛有微微的回声一般。诗人的喜爱之情,顿时溢出诗行间。在这里世人以听觉来表达视觉感受,这就是诗人在其作品里经常用的同感手法,大大地增加了诗句的生动形象性。

  第一节第三行的诗句是富于经验哲理的:“一段美,只够停留在一个水域,”令人细品,确实如此。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季节的每个日子,都有诗意缤纷的美。这种美包括了温馨、浪漫、静适、幸福、和善等等一切得益人的感官所能感受的正能量之体验和幻想。这些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接下来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初夏进行细腻的感触表达:“我的温润与尖刻将一并呈现 / 风吹过,裙裾荡漾”。初夏时节,可以说温润和尖刻掺半其间,比如不燥不热的风,微凉的细雨,绿树浓荫等,这些堪称令人身心温润的事物;给人尖刻感的事物有闪电雷鸣、大雨倾盆、骄阳似火,等等。偶尔起风的时候潭水皱波,如裙摆上的一条条褶子。显然,这些是令女诗人很喜欢很走心的事物。

  诗的第二节通过对葡萄在浅夏时的生长来昭示这个季节的使命与希望。葡萄在水果物语里象征着丰收。明媚的阳光照射入潭水里,映耀着浅夏之水清澈的同时,也参与进葡萄的生长过程:“葡萄青涩。以低垂的姿势 / 守候阳光里经过的秘密”。从落花到结果仔,一天天渐大渐圆渐饱满,虽然青涩,最终朝着未来可期的态势成长,这是满怀希翼的守候,也是垂首无言的秘密。

  内心里一个个巢穴 / 总有注满的一天。 这些巢穴似蜂巢,经过一天天的辛勤努力,渐渐注满蜜水。一串葡萄中的每一颗何尝不是如此。田间生长的那些植物也必须经历这个过程,人生与人的心灵亦是如此。注满的那天就是成熟的日子:“它不知道田野里有多少事物 / 正和它,殊途同归 / 岁月,多好”。时光是公平的,万物最终殊途同归。而初夏只是时光里的一小段时间,同样美好。

  诗的第三节仍以第一人称从黄昏与流水的角度写初夏之美。夏日的温度与流水无疑是最能让它身边的植物疯长的原因之一。诗人以此赋予它心愿,为它加持以情感,宛如一位热忱而殷勤的女子盼望着在另一个季节里能收获心中所愿。初夏在这人世里恋恋不舍,在那潭水里温存,徘徊:“说不清楚我怎么能在窗下呆那么久 / 仿佛离开,仿佛归来 / 仿佛一个码头,半截出水”。由此让我们体会到人世特有的那种成人之美的善良和依依的柔情。这里的窗与第一节中的窗一样,比喻田野外的那方清潭。

  初夏如一位开朗亦多情的女子,有风度亦有温度,在人间若即若离。她心里其实很清楚为什么会在那方水潭边呆那么长时间,呆那么长时间就是愿给予一棵或很多植物一份以水和阳光为名的爱,这爱的形式就是阳光、雨露。而诗的最后一句“仿佛一个码头,半截出水”是把水潭放大,把她的爱放大了。

  余秀华这首诗可以看作一首咏物诗。前人总结咏物诗的特点说“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读余秀华的《初夏》我们可以结合她的心性来读。这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诗人,爽直而通透,泼辣而不失温情。《初夏》第一节的第四行、第五行貌似写初夏,而又把它拟人化,以至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女子的心性与神态。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余秀华这首诗很好地验证了这一文学创作的观点。喜欢余秀华这首诗《初夏》吗?欢迎诗友们讨论交流。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